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495篇
基础理论   132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长江流域主要干/支流水化学特征及外源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琪  于奭  蒋萍萍  孙平安 《环境科学》2021,42(10):4687-4697
为了探究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水化学特征的影响,本文以流域内主要干/支流代表断面的采样点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6年丰水期和平水期采集地表水样各13组,通过离子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化学离子平衡计算法,综合分析水化学特征,并估算碳酸和外源酸参与碳酸盐岩的溶蚀比例.结果表明,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指示流域内水化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碳酸盐岩的溶解,在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碳酸与碳酸盐岩的相对快速风化为主导反应.此外,丰水期和平水期各采样点碳酸溶蚀比例均值分别为60.33%和59.14%,不同采样点的溶蚀比例差值较大,指示外源酸对河流与岩石侵蚀风化过程的影响不容忽视,且阳离子交换对水化学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主要的反应过程.与多年前水文监测初期的数据相比,硫酸和硝酸对岩石风化作用加强,人为因素对长江的水质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33.
新型单室无质子膜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不锈钢金属丝阳极构建了管状单室无质子交换膜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并以葡萄糖为唯一电子供体,研究MFC的性能.在室温下,初始ρ(CODCr)为496 mg/L,外接电阻为1 000 Ω时,该MFC可以连续产电,最高电压达235.11 mV,开路电压为461.00 mV,内电阻约2 820 Ω.实验条件下测得该MFC的最大功率密度为137.1 mW/m2,库仑效率为32.4%.采用该MFC进行了啤酒酿造废水处理对比实验,在进水ρ(CODCr)为15 900 mg/L,停留时间为96 h下,MFC对废水CODCr的去除率达40%~55%,比厌氧生物处理效率高5%~10%.表明MFC技术可以在获得电能的同时,强化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4.
利用实验室制备的镁铝阴离子粘土材料,研究其吸附水中腐殖酸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10~40 mg/L及温度298~323 K的范围内,阴离子粘土对水中腐殖酸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速率方程;阴离子粘土对腐殖酸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是吸热反应,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增加,但吸附表观活化能只有15.36 kJ/mol,说明温度对此吸附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5.
实验以洗车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PAN—ACF)去除水中LAS的效果,考察了PAN—ACF的用量、时间、温度以及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模拟废水和实际洗车废水的实验研究表明:当废水中LAS浓度为10mg/L时,在处理最佳时间为5min、最佳用量为0.5g/L、常温弱酸性的条件下,LAS的去除率能达到92%以上。此外PAN—ACF对废水中的CODcr及NH3-N也能有效地去除,用NaOH溶液再生后对LAS吸附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6.
金水河流域矿物元素生物地球化学交换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水河流域矿物元素生物地球化学交换模式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在不同空间位置的矿物元素对河水的水质贡献率不相同。河水成分贡献主要来源于硅酸盐风化,在金水河流域生态系统不同空间位置矿物元素对河水水质贡献率方程为:YRiverwater=0.242+0.203 XRain+0172 XLitter+0.471 XSoilwater(r2=0.55)。(2)固-液相界面(土壤-土壤水溶液)离子交换过程拟合表明:离子交换过程符合二、三次曲线模型。(3)区域内碳酸盐岩含较少的Na+和K+,且受酸雨等影响。Na+在土壤-土壤溶液之间的分配行为可能加重土壤盐碱化的趋势。土壤和枯枝落叶层HCO3-和TDS值均处于稳定的范围内。(4)输入性污染分析表明,流域内土壤基本表现出物理性质改善;但却表现出贫养化和生物地球化学性质恶化的极化趋势。人为活动输入污染物影响显著,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酸雨和干旱加剧了水溶液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7.
对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干扰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设计了温度过低、浑浊带色和混溶乳化3种干扰试验方案,探讨了各干扰因素在不同工况下的试验结果、影响程度及消除措施.提出温度过低须在测定前提高环境温度,以确保显色反应完全;浑浊带色须在测定中采用色(浊)度校正法消除干扰;混溶乳化可在测定中利...  相似文献   
138.
20世纪70年代以来,盐田、养殖围堤、港口堤坝建设等开发活动使莱州湾西南部岸线变迁尤为显著,从而引起了海湾水动力环境的改变。为探究近50年莱州湾水动力环境对海湾西南部岸线变迁的响应,本文建立二维数值模型,研究莱州湾西南部3个时段岸线变迁对海湾潮流、纳潮量和水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1968-2020年莱州湾西南部流速变化以减小为主,流速变化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盐田或养殖围垦区和新建港口附近海域。近50年,莱州湾纳潮量呈逐年减小趋势,大潮、中潮、小潮和全潮平均纳潮量分别减少5.85%、7.28%、8.85%和6.47%,围填海是导致纳潮量减小的主要原因。1968-2010年莱州湾整体的水交换能力有所提高,2010-2020年则相差很小;从局部看,1990-2020年港口附近海域的水交换能力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9.
海平面上升和氮负荷增加是入海河流河口面临的两个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揭示河口潮滩沼泽湿地CO2垂直通量对二者及交互作用的响应,对于科学评估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河口潮滩沼泽湿地生态系统蓝碳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以闽江河口鳝鱼滩中潮滩短叶茳芏湿地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原位实施模拟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实验处理近1年后,在2019年冬季各月的大潮日白天涨潮前、平潮期及落潮后3个阶段,运用透明静态箱(或遮光布遮光)+Li-6800光合作用仪对短叶茳芏湿地生态系统净CO2交换(NEE)和生态系统呼吸(ER)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与对照处理相比,冬季尺度3种处理下短叶茳芏湿地生态系统NEE均显著增加;模拟海平面上升影响下短叶茳芏湿地生态系统ER无显著变化;氮负荷增加及二者交互作用下,短叶茳芏湿地ER均显著增加.模拟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及二者交互作用情景下,短叶茳芏湿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均明显增加.研究表明,在未考虑甲烷排放的情景下,即使在冬季,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及二者交互作用将可能增加亚热带河口潮滩半咸水沼泽湿地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40.
为研究顺平县地下水化学特征及离子来源,服务顺平县水资源科学开发与管理,系统采集了县域33组岩溶水和12组孔隙水样品,综合利用Gibbs图、离子比值关系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顺平县各类型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组成特征和主要控制因素,评估各来源对地下水溶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孔隙水和岩溶水整体呈弱碱性,TDS变化范围分别为245.89~430.00mg·L-1和223.54~1 347.80mg·L-1;阴阳离子组分以HCO-3和Ca2+为主.研究区内地下水聚类分为PW1、PW2类孔隙水和KW1、KW2、KW3类岩溶水,PW1和KW1类为HCO3-Ca·Mg型水,PW2为HCO3·Cl-Ca·Mg型水,KW2为HCO3·NO3-Ca·Mg型水,KW3为高矿化度的SO4-Ca·Mg型水.以白云石矿物为主的碳酸盐岩风化和以钠长石、钾长石为主的硅酸盐岩矿物风化是地下水主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