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1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495篇
安全科学   647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214篇
综合类   1695篇
基础理论   436篇
污染及防治   146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155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1 毫秒
681.
模拟实验研究了苯并(a)芘在黄河水体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吸附作用,重点探讨了颗粒物粒径对苯并(a)芘的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苯并(a)芘在黄河水体颗粒物上的吸附符合表面吸附-分配作用复合模式(2)苯并(a)芘在粒径d≥0.025 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表面吸附对吸附的贡献在68.7%至82.4%之间;当苯并(a)芘液相平衡浓度为0~8.87μg·L-1时,其在粒径0 007 mm≤d<0.025 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表吸附作用为主,当液相平衡浓度大于8.87μg·L-1时,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苯并(a)芘在粒径d<0.007 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3)苯并(a)芘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表面吸附对总吸附的贡献大小顺序为:(d≥0.025 mm)>(0.007 mm≤d<0 025 mm)>(d<0.007 mm);(4)苯并(a)芘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配系数与有机质含量呈线性相关,其标化分配系数Koc约为1.26×105L·kg-1.  相似文献   
682.
铝毒是酸性土壤(pH<5.0)中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根系环境中的铝离子可影响矿物营养的获取,增加植物对铝胁迫的风险.植物通过根系分泌有机酸、生物酶和其他物质来解除或减轻铝的毒害.从铝胁迫对根系分泌系统的影响、根际微环境中铝的毒理效应和根际微环境中铝的抗毒机制等3个方面对植物根际微生态区域中铝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83.
蔬菜灰霉病生防菌的筛选与防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灰霉病对大棚蔬菜生产造成的严重危害,从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筛选到4种对灰霉病菌(由Botrytiscinerea引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并进行了初步鉴定.室内和田间试验表明,4种生防菌株中尤以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LTR2的防治效果为最佳,达到了80%以上  相似文献   
684.
裂叶牵牛浸提液对几种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裂叶牵牛[Ipomoea hederacea(L.) Jacq]水浸提液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n L.)、白菜(Brassica pekinenss Rupr.)、早熟禾(Poa angustifolia Linn.)、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质量浓度为0.04 g·mL-1,0.08 g·mL-1,0.16 g·mL-1的裂叶牵牛水浸提液对小麦、白菜、早熟禾、鸡冠花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裂叶牵牛水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质量浓度为0.16 g·mL-1的裂叶牵牛水浸提液对四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很强的化感作用,SE值均达100%.  相似文献   
685.
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有效控制水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是目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植物化感作用抑藻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抑藻技术已备受关注。多种生活类型的水生植物对藻类均有化感抑制作用,现已从一些水生植物中分离得到具有抑藻活性的化感物质,并对其抑藻特性和机理开展了一定研究。文章对化感作用的概念、水生植物对藻类的化感抑制作用、水生植物中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藻特性以及化感作用抑藻机理等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还对今后植物化感作用抑藻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应多学科结合,对化感物质对不同藻类的影响及其选择性抑制机理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86.
有机磷农药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中农药复合污染产生的毒性效应具有潜在风险。为系统考察有机磷农药(OPs)混合物对淡水生态系统中绿藻的联合毒性效应,以马拉硫磷(MIT)、敌敌畏(DDVP)、敌百虫(TRC)、乐果(DIT)和氧乐果(OMT)等5种OPs作为混合物组分,运用直接均分射线法设计9组二元混合物体系共45条混合物射线。利用96孔微板测定5种OPs及其二元混合物对蛋白核小球藻(C. pyrenoidosa)的生长抑制毒性,通过基于置信区间的组合指数法分析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及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以p EC50为毒性指标,5种OPs对C. pyrenoidosa的毒性大小顺序为:TRCMITDDVPOMTDIT,OPs对C. pyrenoidosa的毒性大小受其中心磷原子的电正性影响;因混合组分的不同,部分OPs混合物对C. pyrenoidosa的联合毒性依赖于组分浓度比; OPs混合物对C. pyrenoidosa的毒性相互作用以加和为主,部分发生拮抗作用,发生拮抗作用的混合体系具有低效应区域呈加和作用,高效应区域呈拮抗作用的规律;与MIT混合的体系均有发生拮抗作用,且依赖于MIT浓度,MIT浓度比例越高,拮抗作用越强,OPs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与组分浓度比相关; OPs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组分浓度比依赖性与其联合毒性的组分浓度比依赖性规律不相关。  相似文献   
687.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synthesize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YiO2 NPs) from marine actinobacteria and to develop an eco-friendly azo-dye degradation method. A total of five actinobacterial isolates were isolated from Chennai marine sediments, Tamilnadu, India and analyzed for the synthesis of TiO2 NPs using titanium hydroxide. Among these, the isolate PSV 3 showed positive results for the synthesis of TiO2 NPs, which was confirmed by UV analysis. Furthe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ynthesized TiO2 NPs was done using XRD, AFM and FI'-IR analysis. Actinobacterial crude extract and synthesized TiO2 NPs was found efficient in degrading azo dye such as Acid Red 79 (AR-79) and Acid Red 80 (AR-80). Degradation percentage was found to be 81% for AR-79, 83% for AR-80 using actinobacterial crude extract and 84% for AR-79, 85% for AR-80 using TiO2 NPs. Immobilized actinobacterial ceils showed 88% for AR-79 and 81% for AR- 80, dye degrading capacity. Degraded compone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GC-MS analysis. The phytotoxicity test with 500 μg/mL of untreated dye showed remarkable phenotypic as well as cellular damage to Tagetes erecta plant. Comparatively no such damage was observed on plants by degraded dye components. In biotoxicity assay, treated dyes showed less toxic effect as compared to the untreated dyes.  相似文献   
688.
Electro-Fenton法是一种新型的电催化氧化技术,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AOPs)。结合国内外Electro-Fenton法的研究近况,阐述Fenton法的作用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受pH值、O2流量、温度、电流密度、Fe2+离子浓度、电极间距离、电解质及电极材料等因素影响,结合具体的废水对主要反应参数进行总结,分析作用机理。对Electro-Fenton法的研究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689.
沈阳市降雪中PFOS和PFOA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降雪中PFOS和PFOA的浓度,阐明了沈阳市大气中PFOS和PFOA的污染状况和污染规律.2006-02-06采集沈阳市区和郊区共计36个采样点的降雪样品,2006-02-25在其中5个采样点再次采集降雪样品.固相萃取融雪水中的PFOS和PFOA,利用LC-MS-SIM法测定样品中PFOS和PFOA浓度.全部样品中均检出PFOS和PFOA.2006-02-06降雪中PFOS和PFOA的浓度几何平均值分别为2.0 ng·L-1(范围:0.4~46.2 ng·L-1)和3.6 ng·L-1(范围:1.6~22.4 ng·L-1),95%置信区间分别为1.5~2.8 ng·L-1和3.1~4.2 ng·L-1.PFOS和PFOA的最高浓度同时出现在郊区采样点朱尔屯,市中心区2种物质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2006-02-25的5个采样点降雪中PFOS和PFOA的浓度几何平均值均为2.2 ng·L-1.2次降雪中PFOS浓度差异不显著,2006-02-25降雪中PFOA浓度高于2006-02-06.结果表明,沈阳市区和郊区降雪中广泛存在PFOS和PFOA污染,局部区域可能存在共同的PFOS和PFOA污染来源;沈阳地区有较稳定的PFOS来源持续向大气中输送该类物质;PFOS和PFOA的环境行为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690.
用QSAR模型预测苯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苯酚与11种取代苯酚对发光菌的单一毒性和毒性单位比为1:4,1:1,4:1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采用相加指数法对联合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苯酚和取代苯酚的二元混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作用以相加作用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12种苯酚类化合物的单一毒性建立了QSAR方程: -lgEC50=6.158-0.279pKa,对混合物中取代苯酚的毒性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