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02篇
安全科学   115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637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121篇
社会与环境   59篇
灾害及防治   31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粒径地表街尘中重金属在径流冲刷中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街尘及其径流冲刷引起的重金属污染日显突出.通过对北京市城乡道路街尘及其人工降雨模拟径流冲刷过程中不同粒径街尘中重金属的分析,探讨街尘与径流冲刷过程中的粒径效应及不同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粒径颗粒物从"静态"街尘到"动态"径流中的颗粒物,重金属浓度呈下降趋势.街尘中重金属在径流冲刷过程中,存在溶解与解析现象,颗粒物粒径越小,减少比率越大,5种重金属(Cr、Cu、Ni、Pb、Zn)的减少比率分别为24.3%、56.8%、34.3%、22.8%、27.3%.街尘中的弱酸可提取态比例要略大于径流颗粒物中弱酸可提取态比例,部分以水溶态进入水体中.在径流冲刷过程中,水相溶解态重金属变化不大,水相颗粒态重金属含量随降雨时间径流过程迅速降低.固相颗粒物的重金属浓度随降雨时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粒径越小,冲刷率越大,最大为62.1%,最小为4.6%.地表街尘在径流冲刷过程中,小粒径颗粒物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较容易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52.
在福建山区,最易对架空线路造成危害的是雨凇型的电线积冰,其次是雾凇型积冰。电线积冰发生在11月到次年的4月,集中出现在12月到次年的2月。电线积冰的形成与温度、湿度、风速(向)、降水量、前期积冰持续时间等因子密切相关。文章介绍了电线积冰灾害等级预报模型的思路、灾害指数计算方法、等级划分标准。效果检验表明,预报回代值与实际值拟合率较高,在实际业务应用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3.
胡磊  胡玉乾  孙鹏 《灾害学》2021,(4):194-199
基于中国地面降水日值格点数据和藏东南滑坡事件目录,构建累积降雨量—历时关系阈值(E-D)模型,量化藏东南地区降雨型滑坡事件降雨阈值,分级预测1990-2019年319个降雨型滑坡,并分析909个滑坡点对居民地、道路、河流的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①昌都市降雨阈值略高于林芝市,藏东南地区阈值在0≤D≤100区间内介于世界范围滑坡降雨阈值的上限和下限。②“极易发生”的降雨型滑坡30年内可能发生次数高达104次和101次,分别位于昌都市丁青县的中部地区和林芝市墨脱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中北部;“易发生”降雨型滑坡主要集中分布于工布江达县中部、墨脱县北部、左贡县境内沿江河地带;“较易发生”降雨型滑坡集中分布于丁青县东南部、八宿县和左贡县西部的江河地区。③藏东南地区受滑坡影响的居民地主要分布于边坝县中北部、丁青县南部、察雅县中西部和贡觉县的东南部地区;受滑坡影响的中、高危险性道路段主要集中在边坝县中北部、丁青县南部河流附近、洛隆县中部、察雅县西北部、江达县东南和贡觉县境内的沿金沙江附近地区;受影响的水系主要为边坝县中北部河段、丁青县南部河段、洛隆县中部河段、察雅县西北部的澜沧江河段、江达县东南和贡觉县境内的金沙江河段。本文研究为藏东南地区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4.
Rainwater characteristics can reveal emissions from various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sources into the atmosphere.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44 monthly rainfall events (collected between January and December 2012) from 4 weather stations (Bamenda, Ndop plain, Ndawara and Kumbo) in the Bamenda Highlands (BH) were investigated. The purpose was to determine the sources of chemical species, their seasonal inputs and suitability of the rainwater for drinking. The mean pH of 5 indicated the slightly acidic nature of the rainwater. Average 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 were low (6.7 mg/L), characteristic of unpolluted atmospheric moisture/air. Major ion concentrations (mg/L) were low and in the order K+ 〉 Ca2+ 〉 Mg2~ 〉 Na+ for cations and NO3 〉〉 HCO3 〉 SO] 〉 CI- 〉 PO3- 〉 F- for anions. The average rainwater in the area was mixed Ca-Mg-SO4-CI water type. The CI-/Na+ ratio (1.04)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seawater (1.16), an indication that N a+ and CI originated mainly from marine (Atlantic Ocean) aerosols. High enrichments of Ca2+, Mg2+ and SO2- to Na+ ratios relative to seawater ratios (constituting 44% of the total ions) demonstrated their terrigenous origin, mainly from Saharan and Sahelian arid dusts. The K+/Na+ ratio (2.24), which was similar to tropical vegetation ash (2.38), and NO3 was essentially from biomass burning. Light (〈 100 mm) pre-monsoon and post-monsoon convective rains were enriched in major ions than the heavy (〉 100 mm) monsoon rains, indicating a high contribution of major ions during the low convective showers. Despite the acidic nature, the TDS and major ion concentrations classified the rainwater as potable based on the WHO guidelines.  相似文献   
55.
<正>企业安全预警是预防企业安全生产危害、应付危害和解决危害的手段和对策措施,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安全生产策划,分析安全预警指标,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应变力,使企业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3号)也明确规定危险化学  相似文献   
56.
南方红壤区氮湿沉降特征及其对流域氮输出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郝卓  高扬  张进忠  徐亚娟  于贵瑞 《环境科学》2015,36(5):1630-1638
本研究通过对江西千烟洲香溪流域雨季氮湿沉降及径流过程进行监测,分析降雨及径流过程的各形态氮浓度变化,探讨南方红壤区氮湿沉降特征及其对流域氮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 2014年雨季(3~6月)共27场降雨,产生的氮湿沉降负荷达43.64~630.59 kg,氮沉降通量为0.44~6.43 kg·hm-2,呈现出极大的季节变异性;2对其中3场降雨过程进行动态分析发现,当降雨量为8~14 mm时,流域氮沉降负荷达18.03~41.16 kg,而该地区氮湿沉降通量为0.18~0.42 kg·hm-2.其中3场次降雨事件导致流域水体的总径流量为4 189.38 m3,TN总流失负荷16.72 kg,输出通量为4.64 kg·hm-2;DTN总流失负荷为9.64 kg,输出通量为2.68 kg·hm-2;NH+4-N总流失负荷2.93 kg,输出通量为0.81 kg·hm-2;NO-3-N总流失负荷5.60 kg,输出通量为1.56 kg·hm-2.3流域氮湿沉降对流域氮输出的贡献率约为56%~94%,说明降雨对流域氮流失影响巨大,并以硝酸盐为主,流域水体中总氮浓度超过河流水体富营养化阈值(1.5 mg·L-1)存在发生富营养化的隐患.  相似文献   
57.
上海地区降雨清除PM2.5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12—2016年上海徐家汇站的雨量和颗粒物(PM_1、PM_(2.5)、PM_(10))观测数据发现,降雨对PM_(2.5)的湿清除作用明显,降雨日的PM_(2.5)质量浓度较非降雨日平均降低约30%,在污染季节降低更加显著约50%.降雨时PM_1在PM_(2.5)中的占比明显下降,PM_1质量浓度下降幅度占PM_(2.5)下降幅度的84%,表明降雨对PM_1的有效清除是PM_(2.5)质量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降雨过程结束后PM_(2.5)质量浓度是否下降和降雨前PM_(2.5)的初始质量浓度关系密切,当初始浓度在冬季大于70μg·m~(-3)、在其他季节大于45μg·m~(-3)时,80%以上的降雨过程结束后PM_(2.5)质量浓度较降雨前下降,因此可作为研判降雨过程对PM_(2.5)湿清除影响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58.
2011年3月23-27日,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阴朝民同志一行5人赴云南省,以实地考察、走访、听取汇报、座谈等形式,调研了川滇交界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市县监测预报工作情况,考察了基层地震部门及台站工作情况,听取了一线干部职工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近年来,云南省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基础能力不断提升,围绕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在监测台网建设、提高观测质量、强化震情跟踪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细致工作,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59.
苏州城市化进程对降雨特征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下垫面的改变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共同作用使大气边界层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城市地区的降雨。位于太湖流域平原水网地区的苏州城市化发展迅速。在分析了苏州城市化发展进程的特点及1953~2000年降雨时间序列特征基础上,采用同时期城区(苏州站)与郊区(望亭站)雨量横向对比、城市化发展不同时期同一站雨量纵向对比的方法,研究了城市化对该地区降雨量、降雨年内分配、降雨发生次数等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城市化对年雨量、汛期雨量和最大日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作用,其中对最大日雨量的影响最显著;受城市化影响,降雨年内分配有集中的趋势;城市化使不同类型降雨发生次数均增加,其中对暴雨发生次数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0.
数值预报产品在长江干流段面雨量概率预报中的释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2003年6~8月国家气象中心T213L31、武汉暴雨所MAPS数值预报产品,读取一定经纬度范围内的格点资料进行处理,得到最初因子。应用统计软件对最初因子与面雨量实况值进行聚类分析,并依据最优化的原则,将因子分为若干“段”,面雨量实况值(R)分为4个等级:无雨、0<R≤5 mm、5 mm<R<15 mm和R≥15 mm。针对不同的等级,分别求出因子各“段”的降水频率作为X样本序列;相应地,R取“0”或“1”形成Y样本序列,用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建立长江干流段面雨量概率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