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645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95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1508篇
基础理论   130篇
污染及防治   565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81.
马红芳  李鑫  胡洪营  于茵  巫寅虎 《环境科学》2012,33(6):1891-1896
利用高含油脂微藻处理废水,可以实现废水处理与生物柴油生产的耦合,已成为废水处理领域新的研究方向.研究了1株高含油脂的淡水栅藻LX1(Scenedesmus sp.LX1)在水产养殖废水中的生长、脱氮除磷和油脂积累特性.结果表明,栅藻LXl在该废水中的内禀生长速率、最大种群密度和最大种群生物量增长速率分别为0.44 d-1、7.46×106个.mL-1和0.82×106个.(mL.d)-1.培养至稳定期后,栅藻LXl对废水中的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5.5%、96.3%、85.8%和98.8%;其生物量干重为0.38 g.L-1,单位藻细胞油脂含量高达31.6%.因此,栅藻LXl在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和资源化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适于作为耦合工艺的优选藻种.  相似文献   
982.
机械增氧作为一种常规增氧技术曾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能耗高、扰动大、影响水运和自然美观,且对水下增氧能力有限.为了提高水下溶解氧(DO)水平,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一种兼有脱氮除磷作用的便捷式水下化学增氧器来探讨其最优增氧条件,并对比了水下化学增氧器(装置组)、机械增氧曝气机(曝气组)和未增氧水体(空白组)的水质情况.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8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电化学氧化除氨氮过程,不同电流密度,Cl-浓度及初始pH值的·OH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同时,对不同初始pH值和电流密度下,电化学氧化除氨氮的中间产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OH产生量与电流密度成正比,当有Cl-存在,且在碱性条件下会抑制·OH的产生;初始pH值为偏碱性时,NO2-和氯胺的产量均有所增加.建议电化学氧化脱氨氮过程,尽量保持溶液pH值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电流密度对氨氮电化学氧化过程中各中间产物的量有着较大影响,在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活性物质产量最高,且有害中间产物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984.
黄荣新  张杰  谌建宇 《环境科学》2010,31(5):1252-1256
反硝化同时脱氮除磷系统中反硝化除磷菌(DPB)的培养驯化状况,将直接影响污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同时去除效率以及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为此本实验研究设计了一套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的双污泥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流程,采用逐渐过渡的培养方式,为DPB创造良好的厌氧/缺氧交替环境,即创造特定的适合DPB生存的环境条件让其进行自然选择,以筛选出来需要的DPB菌.结果表明,通过15d的间歇曝气的厌氧/好氧(A/O)运行方式可以对PAOs进行快速诱导;第二阶段,通过好氧曝气时间的逐渐减少,缺氧段投加硝酸氮的厌氧/好氧/缺氧(A/O/A)运行模式,25d左右可达到强化诱导反应器里面的DPB占PAOs的比例;最后让DPB在严格的厌氧/缺氧交替环境下进行富集培养19d,通过这种逐渐过渡培养的方式获得了对所需要的DPB菌的成功诱导富集,该菌的成功驯化培养为市政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同时高效稳定去除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85.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新疆某污水处理厂A2/O工艺进行进水水质数据分析,发现数据存在严重自相关现象,运用主成分消除法和岭回归消除法以消除自相关性。结果表明:TN和TP是污水厂提标改造的关键;碳源匮乏和缺氧区存在溶解氧(DO)是TN去除不佳的主要原因;适当提高污泥浓度(MLSS)和水力停留时间(HRT)是强化TP去除的措施;温度是影响脱氮除磷的主要因素。将温度模型与自相关磷模型相结合,可提高磷模型精度,有利于出水TP的预测。降低DO、增加外碳源,控制MLSS为3 500 mg/L~4 500 mg/L、HRT为5.4 h~8.0 h、厌氧区和好氧区DO为0.3 mg/L和2 mg/L、污泥龄(SRT)为11 d~12 d,可提升工艺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986.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配制模拟废水,实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6h、悬浮填料填充率为40%时,在不同C/N/P比率条件下,MBBR对COD、NH4+-N和TN去除性能好且稳定,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0%、94.8%和62.39%以上,而TP的去除率受C/N/P值影响较大,当C/N/P的比值为100/10/1.8时,平均去除率达到58.03%。一定的溶解氧(DO)质量浓度能保证反应器中COD、NH4-N高效稳定的去除,同时是TN和TP同时去除的重要影响因素,在MBBR中最佳DO值约为3mg/L。由于附着在悬浮填料生物膜内部存在厌氧、缺氧微环境条件,在反应器中存在少量的反硝化聚磷菌。  相似文献   
987.
针对废水中Mn2+难去除问题,利用经高温焙烧制备的膨润土-粉煤灰复合新型吸附剂对废水中的Mn2+进行吸附处理实验研究。研究了新型吸附剂在不同的吸附时间、pH、初始Mn2+浓度条件下对Mn2+的吸附去除效果影响、Fe2+、Mn2+共存时竞争吸附特性以及吸附Mn2+的吸附性能和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吸附剂处理Mn2+浓度为35 mg/L的废水,在温度25℃、转速100 r/min、投加量20 g/L、吸附时间120 min、pH≥7时反应条件最佳,Mn2+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Fe2+、Mn2+共存时,存在竞争吸附,Fe2+会被优先选择吸附去除,Fe2+的存在会影响Mn2+的去除效果;膨润土复合新型吸附剂对Mn2+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新型吸附剂对废水中的Mn2+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而且能有效解决膨润土不易固液分离问题,可作为含Mn2+废水高效、廉价、环保的水处理吸附剂。  相似文献   
988.
张玉君  李冬  王歆鑫  张富国  张杰 《环境科学》2021,42(7):3405-3412
本研究采用SBR反应器,以实际低C/N比生活污水为进水基质,采用间歇梯度曝气(各曝气段溶解氧浓度递减)充分利用内碳源,探讨不同首段厌氧时间下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间歇梯度曝气的初始厌氧段从50 min增加至90 min,使颗粒污泥内碳源的储量增加,这一延时厌氧的改进条件导致颗粒污泥脱氮除磷效果提升,当延时至70和90 min时,COD、TN和TP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84.74%、70.05%和89.7%以及86.65%、78.81%和85.5%.但随后首段厌氧时间增至110 min后,由于部分细胞解体,污泥流失较严重,使内碳源储量约降低13.6%,进而污染物去除效率下降.在首段厌氧时间从50 min延长至90 min的过程中,LB-EPS中PS含量变化较小,随后延时至110 min后PS含量增加至约7.18 mg·g-1,PN含量增加至约5.56mg·g-1.TB-EPS中PN和PS含量均较稳定,进而表明内碳源储量对LB-EPS的影响较TB-EPS大,同时污泥沉降性能下降与LB-EPS中PS含量增加密切相关.颗粒污泥中DPAOs占比随首段厌氧时间的适当增加而升高,其中首段厌氧时间为70 min时DPAOs占比达到51.5%.  相似文献   
989.
The capability of carbon nanotubes (CNTs) to adsorb lead (Pb)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Batch mode adsorp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pH, agitation speed, CNTs dosage and contact time. The removal of Pb(II) was reach to maximum value 85% or 83% at pH 5 or 40 mg/L of CNTs, respectively. High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rom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indicates the strong adsorptions of Pb(II) on the surface of CNTs (adsorption capacity Xm = 102.04 mg/g). From this study, the results indicates that the highest percentage removal of Pb (96.03%) can be achieved at pH 5, 40 mg/L of CNTs, contact time 80 min, and agitation speed 50 r/min.  相似文献   
990.
李峥  齐嵘  安伟  顾剑  文洋  李生涛  杨敏 《环境工程学报》2013,7(7):2453-2458
在利用ASM2d模型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进行动态模拟的基础上,将曝气能耗、污泥产量与出水水质超标率整合为一个综合效能指数,对该工艺进行了成本-效能分析。最优运行策略为:3~10月温度高于15℃时运行8台曝气转刷,其余时间段运行10台转刷,同时剩余污泥排放量控制在250 m3/d。这一策略能够使出水NH4-N和TN的超标率分别低于5%和2%,保证出水TP的持续达标,与常规运行策略相比,在明显降低氮磷超标率的同时,节省曝气能耗约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