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安全科学   320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83篇
综合类   489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05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肖艳 《劳动保护》2009,(2):94-95
静电喷涂法是根据电泳的物理现象,使雾化了的油漆微粒在直流高压电场中带上负电荷,并在静电场的作用下,定向地流向带正电荷的工件表面,被中和沉积后形成一层均匀、附着牢固的薄膜的涂装方法。  相似文献   
822.
赵阳  滕金山 《劳动保护》2006,(10):90-92
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无不和静电发生联系,静电直接或潜在地从各个方面给人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据专家分析,火药、化工、医药、石油等工作场所发生的火灾事故,多数是由于人体活动产生的静电超过安全限值,偶然发生放电火花引发的。静电的产生与人体穿着的服装的质料、活动的强度、使用劳动工具的类型、地面的导电性以及周围环境的温、湿度有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采用接地、屏蔽、中和等方式消除静电的危害。防静电工作服就具有为人体提供静电屏蔽,消除或减轻静电危害的功能。防静电织物防止静电积聚的措施,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尽快传导物体…  相似文献   
823.
石墨粉末润湿特性及其表面自由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毛细上升法测定了去离子水对石墨粉末的接触角,分析温度对石墨粉末润湿性的影响,并测算了石墨粉末的表面自由能,对将石墨用作净水滤料有指导作用.在20~40℃温度范围内接触角变化不大,平均为84.11°.其主要原因是表面张力σ和黏度η随温度变化对接触角的影响相反,综合作用结果导致接触角随温度变化不大.石墨粉末表面色散自由能为21.8 mJ·m-2,极性自由能为1.8 mJ·m-2,总的表面自由能约为23.6 mJ·m-2,以色散自由能为主.这是去离子水能够湿润石墨粉末,但湿润性相对较差的一个原因.可知极性流体对石墨粉末的润湿性比较差.  相似文献   
824.
张大为  徐慧  王希  门彬  王东升  段晋明 《环境科学》2017,38(8):3281-3289
为了保证藻类暴发阶段优质的饮用水供应,提高藻类的去除率,缓解藻类对水处理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以铜绿微囊藻(蓝藻)、小球藻(绿藻)和小环藻(硅藻)这3种不同形态藻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了3种具有不同铝形态分布的混凝剂[Al_2(SO_4)_3(AS)、Al_(13)、Al_(30)]进行混凝-超滤实验.在分离胞外有机物(EOM)的情况下,考察混凝过程中絮体的特性(粒径,强度因子,恢复因子)以及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絮体对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l_(13)与Al_(30)的混凝作用以静电簇作用为主导,AS主要是以电中和作用为主导.对于铜绿微囊藻与小球藻体系,由于藻颗粒表面存在一定的凹陷,当Al_(13)与Al_(30)做混凝剂时,在投加量较低的情况下,吸附在颗粒表面凹陷处的混凝剂“失活”,其他部位由于仍带有一定的负电荷而造成絮体形成不明显,而AS做混凝剂时,混凝机制主要是电中和作用,可以明显降低颗粒之间的排斥力,在较低投加量下即可形成絮体.对于小环藻体系,由于其藻细胞呈现光滑的表面,Al_(13)与Al_(30)可有效发挥其静电簇作用机制,絮体在较低投加量下即可有效形成.膜通量与絮体粒径有明显的相关性,絮体粒径越大,超滤过程中形成的沉积层越疏松,膜比通量越大.  相似文献   
825.
UF膜与混凝粉末活性炭联用处理冬季黄河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低温低浊水处理的难题,采用混凝和粉末活性炭预处理超滤系统对冬季黄河水进行了净化研究,通过投加混凝剂Al(2SO)4·318H2O以及粉末活性炭,比较了其对于原水的处理效果和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超滤系统用于处理冬季黄河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混凝剂与粉末活性炭对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和膜过滤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调整合适的操作参数,其对低温黄河水中的高锰酸盐指数、UV254、NH3-N、铁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0%、60%、30%、80%和96%以上,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的标准。对于已污染的膜,水反冲洗、水/酸洗、水/碱洗可使膜通量恢复至新膜的38%,82%,89%。  相似文献   
826.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运行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悬浮生长型MBR和3种附着生长型MBR处理人工模拟微污染水源水时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4种MBR对氨氮的去除率均可达到85%~90%.投加块状填料和粉末活性炭(PAC)的MBR对有机污染物去除率较高;投加沸石粉的MBR和悬浮生长型MBR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前两者低.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时,HRT对MBR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很小.PAC投加量及其饱和程度会影响PAC-MBR系统对有机物特别是UV254的去除率.当PAC投加量提高到1000mg/L以上时,PAC饱和前UV254的去除率可较块状填料-MBR提高约25%; PAC饱和后,两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对于连续运行中膜的过滤性能,投加PAC和块状填料的MBR与悬浮生长型MBR相差不大,而沸石粉-MBR最低.改变PAC投加量对PAC-MBR中膜过滤性能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27.
选用平均粒径为0.060mm的钢渣粉末作为除磷吸附剂,分析了其组成和结构,研究了溶液pH和温度对钢渣粉末吸附效果的影响,结合吸附动力学过程和吸附等温模型及钢渣粉末组成成分变化探讨其吸附除磷的机理。结果表明:钢渣粉末吸附除磷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钢渣对磷的等温吸附过程,理论饱和吸附量为94.61mg/g。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量远大于钢渣颗粒,且受pH和温度影响较大。随着溶液pH的增大,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当pH=5时,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量最大。温度升高,有利于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傅里叶红外分析(FITR)结果表明,钢渣粉末中CaO、Fe2O3和SiO2在吸附除磷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28.
某燃煤热电厂采用SNCR-SCR耦合脱硝+布袋除尘+湿法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湿式静电除尘的组合工艺对原烟气净化设施进行改造,以实现烟气污染物的超低排放。随机抽取1个月的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O_2排放浓度非常低,平均浓度仅为6. 32 mg/m~3,应进一步优化控制参数实现经济运行。NO_x排放浓度稳定,98. 2%的时段排放浓度<50 mg/m~3,但氨逃逸控制不理想。经过湿法脱硫和湿式静电除尘后,96%的时段粉尘排放浓度<2. 5 mg/m~3。综合分析,组合工艺是一种适合燃煤烟气超低排放改造的可靠工艺。  相似文献   
829.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低温低浊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低温低浊水处理的难题,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 工艺对松花江冬季原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考察MBR工艺对浑浊度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膜过滤周期.试验结果表明,MBR工艺对浑浊度的去除率在90%以上,出水浑浊度低于1NTU.对高锰酸盐指数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0%~50%和30%~45%.膜过滤周期较长,可达60~70 h.投加PAC可提高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但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不显著.MBR工艺可有效处理低温低浊水,出水水质优于常规工艺出水水质.在原水有机物污染严重时,可投加PAC形成PAC-MBR组合工艺,增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30.
火电厂新标准对环保产业的拉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求和供应持续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达9.62亿千瓦,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火电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73%,火电发电量约占全部发电量的80%以上,消耗燃煤16亿吨. 为适应"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新要求,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于2012年1月1日实施.根据其中的火力发电锅炉和燃气轮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规定:自2012年1月1日始,新建火电机组二氧化硫排放限值为10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量限值为100毫克/立方米,烟尘排放限值为30毫克/立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