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0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334篇
安全科学   1047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230篇
综合类   1401篇
基础理论   190篇
污染及防治   153篇
评价与监测   175篇
社会与环境   157篇
灾害及防治   12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航空煤油精制工艺的产污对比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颖  潘峰  王鹏波  汪健 《化工环保》2014,35(3):276-280
对国内外常用的两种航空煤油(简称航煤) 精制工艺——加氢工艺和非加氢工艺进行了介绍,结合各自的工艺流程对“三废”排放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分析结果表明:与加氢工艺相比,非加氢工艺相对简单,对反应的控制要求较低;两种工艺排放的废气和废水基本相同,包括酸性水、含油废水和酸性气等;非加氢工艺产生的废渣量远大于加氢工艺,除包括加氢工艺产生的废催化剂和废瓷球外,还包括废白土、废岩盐和废脱酸吸附剂等;航煤精制工艺的有组织排放污染物可通过酸性水汽提装置和硫磺回收装置进行处理,废渣由原生产厂家回收或按性质分类送往符合资质的相应渣场处理。  相似文献   
992.
非溶解态物质对苏州市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鸣  潘杨  黄勇 《环境工程学报》2014,8(9):3689-3694
景观功能已成为我国城市水体的主体功能,随着城市水体污染的加剧,这一功能也难以得到保障;识别城市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利于对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成因、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可以为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预警、防控和工程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对苏州30条河道广域采集200组水样,用0.45μm滤膜抽滤去除水样中非溶解态物质,对比抽滤前后水样的浊度、色度,结果表明,非溶解态物质是引起水体浊度、色度的主要原因;对比极端黄色水样抽滤前后的浊度、色度,并对悬浮物的高锰酸盐指数(Im)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造成黄色水体表观污染的主要是沙粒、粘土等无机非溶解态物质;对比抽滤前后极端黑色水体中硫化物及极端深绿色水体中的叶绿素a(Chla)的含量,结果表明,这些表观污染物质主要以非溶解态的形式存在;极端水体的测定分析证实了城市景观水体表观污染主要由非溶解态物质造成。  相似文献   
993.
在中国机动车快速增长的前提下,低碳交通运输是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戴利的消费和福利绩效公式,基于导向性、数据可获性与可比性等基本原则,构建区域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低碳交通能效指标和低碳交通运营指标。基于灰关联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区域低碳交通模糊评价模型。最后,对江苏2010年的低碳交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年江苏低碳交通发展水平为"良",今后发展的重点在于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积极开展低碳公路建设、开展碳税制度和优化公交体系等。  相似文献   
994.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进一步恶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环境污染问责制势在必行,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关注。流域水资源的整体性及资源外部性等特征要求上下游要共同承担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建立合理的上下游之间生态补偿标准模型,成为流域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流域生态治理为研究对象,通过上下游地方政府博弈情景设定,建立演化博弈理论模型,说明在地方政府自主选择过程中对于社会最优的环境保护(保护—补偿)策略不会达到稳定均衡状态,必须引入上级监督部门约束因子,才能确定出最优环保(保护—补偿)策略状态稳定时的惩罚金范围。基于设定模型,以太湖流域为例,建立非参数回归计量模型,通过局部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出超标每吨化学含氧量(COD)的惩罚金额至少为1.95万元,说明在现有的1.50万元的惩罚金额下最优保护—补偿策略是非稳态均衡策略,对于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迁流带有明显异地城镇化的性质,这种跨大区域的异地城镇化对人口流入区和人口流出区的影响是不同的。以环洞庭湖区为例,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县域资料的基础上,利用SPSS170软件定量分析了湖区县域人口净流出率与城镇化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人口净流出区县域城镇化水平与县域人口净流出率呈高度负相关的结论;进而,按县域城乡人口内外流比(城镇人口净流入与农村人口净流出之间的比例),将本区城镇化划分为主动型城镇化、内流为主的被动型城镇化、外流为主的被动型城镇化和衰退型城镇等类型,并探讨了各类城镇化的人口流动的特征、动力机制和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洞庭湖区合理推进城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6.
从流量和流向两方面,评估探讨了重庆市煤炭资源流动平衡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并根据对重庆市未来5年外省煤炭输入量的预测值,给出相应的建议。结果表明:(1)重庆市煤炭资源产消失衡,自给率逐年下降,需要大量调入外省煤炭弥补其缺口;重庆市煤炭资源流动比率不断上升,煤炭资源流入强度不断加大,对外依赖性不断加强。(2)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重庆市煤炭产需失衡,成为其煤炭资源流动持续增强的根本原因,煤炭资源势差是周边煤炭资源流入重庆的主要因素,距离成本、交通成本和价格差影响着重庆市煤炭供应源的具体选择,从而使距离近、交通通达性较好的四川和贵州成为重庆市主要的两个煤炭供应源。(3)在重庆市外部的煤炭产区中,宁夏、陕西、新疆有望成为重庆市煤炭供应的重要来源,加快陕煤南下以及疆煤入川、渝铁路通道建设是保障重庆乃至整个大西南地区能源供应稳定的重大举措。(4)根据未来5年重庆市外省煤炭输入量的预测结果,指出适当提高公路和水路煤炭运能等措施可解决短时期重庆煤炭紧张的问题。此外,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和重庆港口优势,加强储煤基地、煤炭中转码头建设,是保障重庆市未来煤炭供应稳定和能源安全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997.
城市道路典型绿带结构对总悬浮颗粒物的净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隔离绿化带(简称机非隔离绿化带)对由机动车辆造成的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有较显著的净化效应。以典型结构类型的机非隔离绿化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布点采样测定空气中TSP浓度,定量地研究了道路绿化带对TSP的净化效益。同时,用郁闭度和疏透度表征了道路绿化带的配置情况,并研究其与TSP净化效率的相关性;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了TSP净化效率与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主干道机非隔离绿化带的最优结构是乔灌结构、次干道最优结构是乔灌草结构、支路3种结构类型的道路绿化带对TSP净化效率差异不明显;绿化带疏透度在10%~20%时,郁闭度在75%~90%,绿化带对TSP净化效率较高;相对湿度对TSP净化效率的影响较风速和温度大  相似文献   
998.
非营养缺陷型原生质体融合选育角蛋白酶生产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两性霉素B抗性作为标记,通过单株灭活,进行栖土曲霉种内非营养缺陷型原生质体融合.在40%的PEG(Mr=6000)促融下,融合频率为1.62×10-5.连续传接10代后,获得稳定的融合子.对孢子体积、核DNA含量、生长速度进行了测定,并利用RAPD技术分析比较了亲本及融合子的基因组DNA指纹多态性,证明融合子为杂合二倍体,产角蛋白酶活力较亲本显著提高.图3表4参17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克服分光光度法反应时间难以控制引起的方法精密度、准确度不高的弱点,采用流动注射技术与分光光度法相结合的方法,用微机化流动注射分析仪准确控制时间,优化了实验条件,建立了测定痕量硫化物的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方法。分析速度每小时80次,擎一质量浓度在0.02~0.8mg/L与吸光度A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直接测定海水和鱼塘水中的硫化物获得满意的结果,回收率分别为100.28%和97.13%。  相似文献   
1000.
总氮是衡量水质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用传统方法分析需经过高压消解,温度和时间难以控制,且手工操作复杂、费时,误差大,影响监测结果。本文用流动注射法,以QuickChem 8000流动注射仪为平台,通过大量的精密性、准确性和实样比对实验来研究其在水质总氮测定中的应用,再用数理统计的方法(F检验、t检验)从理论上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