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4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642篇
安全科学   1299篇
废物处理   121篇
环保管理   306篇
综合类   2076篇
基础理论   413篇
污染及防治   255篇
评价与监测   142篇
社会与环境   119篇
灾害及防治   17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51.
系统梳理了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元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元的构建过程和体系指标,为制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元技术标准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元的构建,建立监测数据共享和应用的长效机制,实现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的规范管理、交换与共享,为各级环保部门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52.
珠三角秋冬季节长时间灰霾污染特性与成因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利用珠三角大气超级站2012年10月与2013年1月能见度、不同粒径颗粒物与BC质量浓度、气溶胶光散射系数、O3、相对湿度等在线监测数据,分析秋冬季节2次持续时间超过10 d的长时间灰霾过程污染特性与成因。结果表明,冬季灰霾过程中气溶胶吸光系数和光散射系数对大气总消光系数的贡献分别为13%和67%;PM2.5、PM1占PM10质量浓度分别为66%和39%;较高的PM2.5与BC日均浓度相关系数(R2=0.88)体现了一次排放对颗粒物质量浓度及能见度的显著影响。秋季灰霾过程中气溶胶吸光系数和光散射系数对大气总消光系数的贡献分别为11%和69%,由BC导致的吸光效应较冬季下降了约20%;PM2.5和PM1占PM10质量浓度比例分别为68%和45%,均高于冬季;O3浓度日最大小时值的平均值接近冬季的2倍;二次来源对PM2.5浓度升高和能见度下降起主导作用。来自不同方向的2种气团在珠三角僵持,大气扩散条件差是导致这2次灰霾过程的重要外在条件,应成为灰霾预报预警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953.
李宁  范洁  王倩  樊强 《中国环境监测》2014,30(5):101-104
介绍了1μmol/mol氮气中5种氯代烯气体标准样品的研制方法。这5种氯代烯包括氯乙烯、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其中氯乙烯常温下为气态,其他4种为液态,并且沸点低,将这几种氯代烯制备成气体标准样品存在制备精度低、气液转换不完全等困难。经研究,采用2步称量法制备5种氯代烯气体标准样品,重复制备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6%。建立了5种氯代烯标准气体瓶内均匀性的实验方法,并通过考察样品量值伴随样品压力的变化来评价样品的均匀性。结果显示,5种氯代烯标准气体是均匀的,最低使用压力为1 MPa。依照ISO 15000.3来考察样品的时间稳定性,样品有效期为12个月。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3%(置信度为95%)。  相似文献   
954.
精密度--偏性分析质控试验数据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洪泽  文朝阳 《干旱环境监测》2001,15(2):111-114,125
结合环境监测实验实质量控制数据处理的实际要求,用计算机高级语言,设计开发成功了《精密度-偏性分析质控试验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输入,查询,修改,统计分析和打印报告等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55.
956.
夏季受东南季风、湖流等因素影响,太湖蓝藻向西北部水域集聚,该区域平均藻密度可高达1×109个/L以上,其中蓝藻集中堆积的近湖岸区域藻类密度更高,蓝藻在不同生命阶段释放的藻源性VOCs的成分谱和产生量有较大差异,其中烯烃和有机胺反应活性较强。蓝藻水华高发期太湖西岸非甲烷总烃的浓度约为常州市区的3.3倍,日变化趋势符合蓝藻代谢规律。太湖西部蓝藻水华、湖西区的非甲烷总烃浓度和臭氧污染程度时空变化规律表明:太湖西部(宜兴)是整个流域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其臭氧污染的形成与太湖蓝藻水华暴发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957.
《中国环境监测》2017,(2):81-81
2017年3月24日,《中国环境监测》编辑部在浙江省宁波市组织召开《中国环境监测》2016年度优秀论文评审会。针对2016年《中国环境监测》刊发的137篇论文,采取编辑部初筛、专家分组评审、综合审议等形式,依据优秀论文评选标准,按论题鲜明、论点明确、论据可靠、论证科学、论述规范、结论准确的要求,最终评选出18篇优秀论文,占刊登论文总数的13%(详见表1)。编辑部将在网站和期刊上公布优秀论文题目及作者,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相似文献   
958.
建立了便携式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以水中苯系物、卤代烃和氯代苯等VOCs为研究对象,在同一实验室内,使用3台便携式HS-GC-MS模拟现场应急监测环境开展检测活动,研究测定结果的再现性和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13%;绝大多数目标化合物测定结果的回收率为80%~120%。综合来看,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基本满意,能够满足应急监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59.
非甲烷总烃测定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应用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比较了非甲烷总烃不同的测定方法,探讨了在实际环境监测分析中非甲烷总烃测定过程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对色谱条件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发现非甲烷总烃测定结果以甲烷计更接近实际监测情况,并验证了HJ/T 38—1999和HJ 604—2011方法中2种总烃标准曲线绘制方法的等效性,但在实际环境监测中HJ 604—2011方法操作更加简捷。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非甲烷总烃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基于FID响应值的非甲烷总烃不能准确全面反映空气有机污染程度,可能会掩盖空气中某些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960.
近年来许多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暴露除了会损伤生殖、免疫和神经系统等,还能够干扰脂质代谢,增加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笔者总结了多种EDCs对不同动物模型(哺乳动物、硬骨鱼类、两栖动物)脂质代谢的影响,主要包括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