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0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411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301篇
综合类   1749篇
基础理论   216篇
污染及防治   204篇
评价与监测   258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归纳了水专项东江项目2008—2013年的主要研究成果:针对保护优质水源的国家需求,选择典型的东江流域开展前瞻性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研发并进行工程示范,创建了由常规水质指标实时在线化,痕量污染物控制指标识别筛选全流域优化,生物毒性指标甄别多属性全程化等成套技术构成的水源流域水质风险识别技术体系;由各类工艺废水脱毒减害,同质污水区域集中强化处理,排水持续净化等成套技术构成的水环境风险控制工程技术体系;由水生物链各物种生长状况评级,生境恢复和物种受损关键环节恢复等成套技术构成的生态健康维护技术体系。集成以上3个技术体系形成成套的流域水环境风险控制技术体系集。基于上述技术创新提出了“控制风险、维护生态、保水甘甜、发展持续”的水源流域管理创新总体策略。研发的技术体系与策略在东江流域的示范与应用,实现了东江主干流水质常年优于Ⅱ类的污染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52.
电絮凝-超滤(electrocoagulation-ultrafiltration,EC-UF)工艺在饮用水除氟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了EC-UF除氟效果和膜污染过程,考察了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初始pH、初始氟浓度对除氟效果和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流下EC-UF工艺除氟效果良好,在电流密度30 A/m2、水力停留时间20 min、初始pH在6.0~7.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氟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膜污染主要是由电解过程产生的铝絮凝剂与氟离子形成的颗粒物质导致。上述结果为EC-UF除氟工艺改进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3.
东北松花江地区冬季有将近6个月的冰封期,低温季节水源水处理难度大。为了保证东北地区冬季饮用水供应,研究几种混凝剂在处理冬季松花江低温水时的混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NPAC1和NPAC2水解产物中具有较高的Alb和Alc成分,拥有较高的电中和、吸附和网捕卷扫性能,高效聚铝铁(PAF)水解产物Fe(OH)3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架桥作用较强的优点。这3种混凝剂无论是在控制出水浊度还是在对水体有机物去除能力方面均优于目前水厂所使用的PAC和聚合氯化铝铁(水厂PAF);NPAC2的投加量达到50 mg/L时,出水浊度达到最优;当混凝剂投加量达到50 mg/L时,NPAC1的浊度去除率逐渐超过NPAC2,剩余浊度低于3.0 NTU;NPAC1、NPAC2和PAF 3种混凝剂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大致相当,当混凝剂投加量为50 mg/L时,这3种混凝剂处理后的水的UV254的值均低于0.06,而水厂使用的2种混凝剂处理后的水的UV254仍高于0.1;结合其对浊度去除的情况,可以判断55 mg/L的投药量为NPAC1的最优投药点,PAF的最佳投药量为65 mg/L;投加适量的粉末活性碳可以有效地提高氨氮的去除率,当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为30 mg/L时,氨氮的去除率基本达到最大(51.27%)。表面负荷对混凝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降低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对于提高出水水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为探究喹诺酮类抗生素(QNs)在饮用水源地的吸附特征,2019年6月于江苏骆马湖饮用水源地采集沉积物样品,用5种动力学方程拟合沉积物对诺氟沙星(NOR)、环丙沙星(CIP)和氧氟沙星(OFL)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并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以上3种QNs的吸附热力学过程,分析了pH、水土比和不同Na~+、Ca~(2+)、Mg~(2+)、Al~(3+)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马湖沉积物对3种QNs的吸附在8h达到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3种QNs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酸性条件下,3种QNs的吸附效果更好,且在pH=5时平衡吸附量最大。平衡吸附量随着水土比的上升而下降。Na~+对吸附的抑制作用不明显,Ca~(2+)和Mg~(2+)的抑制作用较强,而Al~(3+)对吸附表现为促进作用。应在枯水期和南水北调时期加强对骆马湖饮用水源地(尤其是东北部)QNs污染的关注。  相似文献   
55.
2008年9月10日,环境保护部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周生贤要求,各地要督促重点流域各级地方政府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制订更严格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积极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初始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激励企业积极开展污染减排工作。要强化重点流域重点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认真落实重点城市水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带动和促进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要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新(改、扩)建与供水设施及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二级保护区内新改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本刊编辑部把省环保局姬振海局长在大会上的典型发言摘要刊发,各单位要把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摆在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位置,按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努力开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新局面。  相似文献   
56.
选取11个成都市典型河流型饮用水源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离子色谱法测试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采用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了其对成人及儿童的健康风险程度。结果表明:所有水源地硝酸盐非致癌危害商数均小于1,且对成人及儿童风险程度较低。丰水期、枯水期分别有8、9个点位的亚硝酸盐非致癌危害商数大于1。丰水期、枯水期硝酸盐、亚硝酸盐个人年风险值均低于国际机构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水平。  相似文献   
57.
活性炭纤维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活性炭纤维与传统活性炭的结构和吸附特点,论述了活性炭纤维在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领域中的应用,指出了活性炭纤维在水处理应用中的主要问题、解决方法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8.
某炼油厂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GC/MS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资料表明,某炼油厂水源已受到该厂排放的石化废水的严重污染。为了进一步探明该厂水源水及自来水中的有机污染状况,采用了XAD-2/8树脂吸附、色谱/质谱联机为分析手段,对该厂微污染饮用水源及各工艺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监测分析。检测出有机污染物质共50种,主要是烷烃和不饱和烃类、烷基苯类、氯代苯类、杂环类、脂肪酸、多环芳烃类、酮类、脂类、酚类、醛类、氯代烃类共十一类有机物质。这一结果表明该厂的饮用水源及自来水已受到本厂的石化废水的污染,该厂现有的净水工艺已不能满足安全供水的要求,必须加以改进,以保障饮水水质和职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9.
对饮用水系统中生物膜的形成和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阐述。生物膜控制技术包括降低有机物含量、物理化学方法、酶试剂控制、分散剂使用、紫外消毒等。天然水体中生物膜对剥离剂和紫外具有一定的抗剥离能力,常规手段难以有效去除饮用水系统中的生物膜,即使500mg/L的剥离剂也难以去除已经形成的生物膜。  相似文献   
60.
保护集镇饮用水河流是当前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现状分析,针对城乡结合部河流以面源为主的特点,找出影响饮用水河流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水排放特征.用系统分析方法,将集镇的经济、人口、环境统计资料作为环境管理模型的主要输入信息,经计算机仿真,得出保护水源水质应采取的对策与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