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4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434篇
安全科学   101篇
废物处理   93篇
环保管理   142篇
综合类   1266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375篇
评价与监测   134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压滤液一般直接排放到下水管,经市政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综合处理,或者通过专门的运输车辆运至污水处理厂进行生物处理。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压滤液成分复杂,且含有多种难降解的有机物,不利于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为了达到将城市生活垃圾压滤液及时、就地、干净和快速地处理,减轻后续生物处理负担的目的,本文以桂林市南溪山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压滤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利用Fenton和聚合硫酸铁(PFS)组合处理100mL城市生活垃圾压滤液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pH值为2.5、H2O2的投加量为12.0mL、H2O2与Fe2+的摩尔比(Fe2+的投加量)为10∶1、反应时间为40min、反应温度为30℃时,Fenton法处理达到较好的效果;PFS法处理的最佳反应条件是pH值为8、PFS的投加量为3.6mL、搅拌方式2(先250r/min反应2min、再60r/min反应8min)、反应温度为30℃;将经Fenton法最优处理后的垃圾压滤液调节至PFS法处理的最佳条件,再利用PFS法处理生活垃圾压滤液,得到浊度去除率为96.49%,COD的去除率为85.20%,氨氮去除率为45.36%,浊度、COD、氨氮分别降到8.4NTU、3 728.0mg/L、149.8mg/L。  相似文献   
102.
开展短期内高浓度空气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以及健康经济损失研究,对推进城市大气污染防控,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研究选择2013年1月发生的北京市雾霾重污染事件,采用泊松回归模型评价全市居民对10~15日高浓度PM2.5暴露的急性健康损害风险,并采用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估算人群健康损害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短期高浓度PM2.5污染对人群健康风险较高,约造成早逝201例,呼吸系统疾病住院1 056例,心血管疾病住院545例,儿科门诊7 094例,内科门诊16 881例,急性支气管炎10 132例,哮喘7 643例.相关健康经济损失高达4.89亿元(95%CI:2.04~7.49),其中早逝与急性支气管炎、哮喘三者占总损失的90%以上.建议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健康终点的健康风险进行健康预警并开展及早医学干预,以降低类似空气重污染事件给居民健康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相似文献   
103.
王龙  汪家权  吴康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1):2798-2805
本实验采用钛网作为基体,利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纯PbO2电极和Bi-PbO2电极,通过SEM、XRD、XPS对电极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对Bi-PbO2电极电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以氨氮模拟废水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Bi-PbO2电极的电催化活性,探讨了氨氮电化学氧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Bi-PbO2电极的形态表征、电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PbO2电极,氨氮的去除效率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提高,碱性条件下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酸性条件,适量浓度的Cl-的引入在碱性条件下提高了氨氮的去除效果.当氨氮初始浓度为50 mg·L-1、电流密度为40 mA·cm-2、pH=12、Cl-浓度为600 mg·L-1时,电解120 min后,氨氮100%去除.氨氮的降解机理为:体系中无添加氯离子,酸性条件下氨氮主要是通过间接氧化去除,碱性条件下通过直接电氧化和间接氧化共同完成;体系中添加氯离子,氨氮的去除主要是通过溶液中生成的有效氯间接氧化去除.  相似文献   
104.
碱改性净水污泥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效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氢氧化钠浸渍法改性净水污泥,研究了碱改性净水污泥对水中NH+4的去除性能.同时,考察了模拟废水pH、吸附剂投加量、NH+4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弱酸性或中性,投加碱改性净水污泥20 g·L-1时,在室温下对初始浓度为50 mg·L-1的NH+4模拟废水振荡吸附120 min,可达到氨氮排放二级标准.将实验数据分别用吸附等温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发现净水污泥对NH+4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净水污泥对氨氮的吸附包括静电吸引和离子交换两种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5.
针对现有制革废水处理工艺难以使氨氮达标排放的问题,引入多段A/O工艺(MAOP)作为制革废水二级生物处理单元,探讨分段进水、水力停留时间(HRT)以及污泥回流比(R)对其COD和氨氮同步去除的影响.结果证明,无论是否分段进水,四段MAOP对制革废水一级生化出水均有良好的COD去除效果,当污泥停留时间(SRT)为18d、HRT不小于24h时,其出水浓度都可保持在300mg/L以下,满足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在各段进水比为4:3:2:1、R 100%、HRT 48h、SRT 18d条件下,MAOP对制革废水一级生化出水的氨氮去除率高达97.7%,出水浓度3.6mg/L左右,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MAOP同时具备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等多种脱氮机制,是一种颇具前景的制革废水生物脱氮技术.  相似文献   
106.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水中氨氮含量的一种常用方法,操作步骤简单和灵敏度高.但是,纳氏试剂的配制却非常复杂,而试剂配制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水中氨氮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笔者从纳氏试剂配制的原理出发,分析影响试剂配制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法,最后总结了纳氏试剂配制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07.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7):I0009-I0009
<正>根据《关于调整二氧化硫等4种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的通知》,从7月1日起,天津市开始执行排污费征收新标准,即二氧化硫6.3元/公斤、氮氧化物8.5元/公斤、化学需氧量7.5元/公斤、氨氮9.5元/公斤,分别较现在提高5倍、13.5倍、10.7倍和10.8倍。《通知》明确,根据经环保部门有效性审核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8.
阐述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特点及危害,系统地介绍了目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主要处理技术及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的重点是优化组合技术及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从煤化工废水特点以及常见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索了煤化工废水的生物处理可行性,并得出了运行的最佳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10.
新型污泥基吸附材料制备及其氨氮去除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东  刘荟  张银婷  杨生炯 《环境科学》2016,37(8):3186-3191
采用高温焙烧法制备了一种以给水厂终端铝盐混凝污泥为原料的新型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其对氨氮的吸附性能,实验中主要考察了不同初始p H、接触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氨氮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吸附剂对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吸附过程在6 h基本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拟合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热力学参数表明陶粒吸附剂对NH_4~+-N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ΔG~θ0、ΔH~θ0),且由平均吸附能得到该吸附属于物理吸附.因此,混凝污泥处理氨氮废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