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35篇
安全科学   325篇
废物处理   65篇
环保管理   207篇
综合类   885篇
基础理论   104篇
污染及防治   151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目的研究雷达典型部件长期工作在高温、高湿、高盐雾等环境下腐蚀情况的影响机理。方法提出在该环境下对雷达典型部件多场耦合的仿真计算方法,以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为平台,建立雷达典型部件的有限元模型,对雷达典型部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结果得到了雷达典型部件的温度、湿度和盐度分布云图和综合环境腐蚀云图,从腐蚀云图可以看出,部件表面腐蚀程度在0.6 mm以上,腐蚀程度比较严重,仿真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较为吻合。从分布云图可知,单一的温度或盐度因素对部件表面的腐蚀情况影响较小,湿度对其影响较为显著。结论验证了仿真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为雷达典型部件的动力学仿真,为其腐蚀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及预防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22.
将高灵敏雾化技术用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并测定了烟尘样品中的低含量铅,取得较满意的结果。当采样300L、样品溶液为25mL时,铅的检测限可达0.0012mg/m^3,方法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mg/L-1.0mg/L,相对标准差小于4.5%,加标回收率在87%-97%之间,并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823.
高碘地下卤水的细菌碘氧化过程可以减轻工艺管线的生物污损危害。分离自高碘地下卤水中的细菌Roseovarius sp.IOB-7,其分泌的碘氧化酶可催化氧化碘离子生成能够抑制敏感菌生长的碘单质,从而减少生物污损。实验结果显示,加入16μmol/L的Cu~(2+)可促进IOB-7的生长,并将碘氧化酶活力提高了1.75倍。碘氧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为5.5。以碘离子为底物的催化氧化反应中,当pH值为9时,Trametes versicolor漆酶已经完全失活,而碘氧化酶则仍然保持了32%的相对酶活力,显示出更好的pH应用范围和稳定性。开展高碘地下卤水环境中细菌碘氧化酶的研究,对利用生物酶法进行工艺管线生物污损的防治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4.
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技术通过地基和卫星融合互补,成为研究大气污染来源、传输和影响的重要方法.但目前国外主导的地基和卫星遥感算法不适应国内复杂大气环境,其数据可靠性尚需验证.为进一步推动国内大气研究自主性,厘清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技术发展现状,对相应的平台建设、算法研发及应用实例进行介绍.结果表明:①可通过地基观测网络实时连续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柱总量)/廓线信息,目前国内组建并运行了CNEMC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USTC地基遥感网络.②可通过紫外-可见波段卫星载荷获取全球/区域尺度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柱总量)/廓线产品,GF-5搭载的EMI填补了国内该类载荷的空白,基于DOAS(BOAS)的柱总量反演算法、基于OE的垂直廓线反演算法是当下国际主流业务算法.③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技术以高精度、广覆盖、准定位的优势得到快速发展,可为亟需解决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效评估、作用机理研究、区域传输测算及精准溯源等难题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显示,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技术需以应用化和业务化为导向,加快观测平台硬件建设,加强相关反演算法研发,深入融合多平台数据,全面推进大气遥感监测技术的立体化和系统化发展.   相似文献   
825.
高氟温泉水中氟在周边水环境中的分布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温泉水中高氟现象,本实验利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测定高氟温泉水周边河水中氟含量及河水底泥中氟含量。通过对高氟温泉水分布特征的研究可初步得知,温泉中高氟在周边水环境中分布因其氟含量大、不易被重视,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826.
选择呼和浩特市城东腾飞路中段为研究地,在内蒙古环境监测中心站实验大楼楼顶设置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于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连续3年对该区域空气质量进行研究性监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AQI评价的结果显示,颗粒物已经成为影响当地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PM2.5/PM10年平均值为0.47,随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比值偏小(春季为0.361,夏季为0.398),秋冬季比值偏大(秋季为0.499,冬季为0.635);受风速和湿度影响明显,比值与风速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负相关,与湿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利用3年污染物数据建立回归方程,经检验所建立的方程有效,说明其他污染物对PM2.5浓度变化有较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27.
以高炉渣(BFS)为原料制备高炉渣基沸石分子筛(BFSZ),为实现对BFSZ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法考察晶化时间(A)、晶化温度(B)、初始硅铝物质的量比(C)等因素对BFSZ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建立的回归模型方程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可信度和精确度较高,得到制备BFSZ的优化工艺条件:碱熔温度为600℃、液固比为5∶1 mL/g、晶化时间为8.74 h、晶化温度为98.41℃、初始硅铝物质的量比1.18,此时BFSZ的CEC为3.21 meq/g。经验证,BFSZ的CEC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约为1.9%,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各因素对BFSZ的CEC影响。  相似文献   
828.
为合理布局种植规划,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及农产品安全,采集区内表层土壤(0~20 cm),分析检测Cd、Se、有效镉、有效硒含量及pH值,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区内土壤中Cd、Se元素含量水平进行评价,探讨其有效性特征。区内土壤中Cd元素含量范围为0.21~1.22 mg/kg,均未超过“管控值”,92.19%的样品超过“筛选值”,可能存在生态环境风险,土壤pH≤6.5条件下Cd元素平均含量(0.44 mg/kg)低于其在pH>6.5条件下平均含量(0.72 mg/kg),Cd元素有效度与土壤pH值均呈负相关,表现为Cd元素有效性随土壤pH值升高呈明显下降趋势;Se元素平均含量(0.63 mg/kg)达到富硒土壤要求(大于0.40 mg/kg),其含量、有效度与土壤pH值关系较弱,含量基本稳定。区内分布大片高镉富硒土地属自然背景继承,酸性土壤环境下Cd元素活性程度较大,随pH值升高Cd元素活性程度下降趋势明显,表明农作物吸收土壤中Cd元素水平呈下降趋势亦明显,同时Se元素活性程度受土壤pH值影响较弱。可通过控制土壤pH值,合理布局种植规划,为规避或降低土壤中高镉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829.
通过混凝-异相Fenton组合工艺对高有机物含量的垃圾渗沥液纳滤浓缩液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不同处理工况对纳滤浓缩液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组合工艺的最优工况,分析最优工况下出水达标的可行性.对组合工艺在反应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及氮污染物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并分析了组合工艺的药剂投加成本.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COD去除的最优处理工况为:PFS投加量为6g/L,混凝初始pH值为7,PAM投加量为25mg/L、H2O2与COD质量比为10,Fenton反应初始pH值为4,催化剂与COD质量比为16.在最优工况下COD去除率为98.62%.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可实现达标排放.在反应过程中,混凝单元能够降低异相Fenton单元的处理负荷并保证了组合工艺出水中TN和NH4+-N的达标排放,组合工艺对浓缩液中HA、FA与TON的去除率分别为93.54%、86.80%与83.98%.异相Fenton单元对混凝过程中去除效果稍差的HyI进一步氧化分解而实现COD出水达标,其去除率为86.02%.在...  相似文献   
830.
山地城镇建设经常在沟谷地段建造高陡挡墙,墙后填土的固结沉降易诱发地下管涵破损渗漏,在强降雨导致的高水压条件下会产生管涌破坏,进而威胁高陡挡墙的整体稳定,是较为典型的岩土灾害。以福州软件园某高陡挡墙渗漏与管涌灾害事件为例,首先采用地质雷达探测了扶壁式挡墙填土区的地层扰动和地下脱空特征,应用CCTV检测技术揭示了墙后填土区地下管涵的破损和堵塞规律,分析了台风“卢碧”强降雨期间扶壁式挡墙坡脚两次发生管涵泥沙管涌和挡土墙壁承压泄水的灾害现象,开展了旱季天然工况、雨季排水工况和台风暴雨工况条件下高陡挡墙稳定性分析,分析了填土沉降与管涵渗漏条件下高陡挡墙失稳破坏的机制,并对极端条件下高陡挡墙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旱季天然工况下该高陡挡墙拥有一定的安全储备,雨季排水工况下高陡挡墙安全储备逐渐降低,但仍满足规范的设计要求,而台风暴雨工况下其安全储备已低于规范的设计要求;在台风暴雨驱动下填土沉降—管涵渗漏—承压管涌破坏是该高陡挡墙失稳破坏的机制。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及长期运维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