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88篇
安全科学   142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395篇
基础理论   165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741.
高密度电荷阳离子聚电解质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酯交换反应合成高密度电荷阳离子聚电解质(粘均分子量260万、电荷密度45%).用于油污泥的混凝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电荷阳离子聚电解质可以使粘土颗粒表面Zeta电位中和到0mV,并使油污泥实现油、水与泥渣三相分层,油品回收率达82%  相似文献   
742.
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黑麂资源分布与保护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3~12月,在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对黑麂的分布、种群密度和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古田山黑麂主要栖息在海拔800~1000m的区域。同时根据样带法估计保护区内黑麂种群密度。结果表明,区内黑麂平均密度为3.30±0.45只/km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黑麂种群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F2,37=19.31,P<0.01)。从整个保护区来看,不同季节黑麂种群密度变化不明显(F3,36=0.36,P>0.05)。食物空间分布的季节性变化可能是黑麂对海拔高度选择变化的重要原因,森林面积的丧失和偷猎是影响黑麂种群在该区稳定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43.
不同起始密度对3种赤潮微藻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起始密度下,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增长的特征。结果表明:3种赤潮藻的生长曲线可用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拟合。不同的起始密度(0.2×104mL-1、0.4×104mL-1和0.8×104mL-1)对3种藻生长过程中进入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的时间、所达到的种群最大密度均有影响。随着起始密度的提高,3种藻进入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的时间缩短,但所达到的种群最大密度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44.
尾矿坝浸润线的坝面快速观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尾矿砂含水率和电阻率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坝体表面进行高密度电法测量的方法获得电阻率剖面。该方法通过室内实验,可判断浸润线位置,具有可需钻孔施工,机动灵活,工程量小,误差小,测点多,分辨率高等优点,通过实际工程应用,证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尾矿坝浸润线实施观测。  相似文献   
745.
数值逼近法在丹东市大气降尘量计算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被定义区域的污染密度看成一张超曲面,再把该超曲面划分为形状相同相互连结的小单元,如三角形,在每个三角形顶点上设一个监测点,测该点的污染密度,以此来推导任一三角形的污染密度和整个区域的平均污染密度公式。把它应用到大气降尘上,就可求出大气降尘量。为大气降尘量和其他污染密度的计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6.
使用五孔球探针对一种用于分离锅炉净化烟气中含尘液滴的直筒型导叶直流式三相旋流器排气管上部的气相流场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了这一区域的速度和静压分布。发现了排气管上部筒体中心存在强烈的内旋流;外层气体不断汇入内旋流,内旋流呈轴向加速运动;绝大部分气体不经过排气管外环形空间下行直接由排气管排出。主体段切向速度为Rankine组合涡。  相似文献   
747.
The results of 2 biomonitoring surveys carried out over a span of 7 years (1996–2003) in the Province of Ancona (central Italy) using the diversity of epiphytic lichens are reported. According to a recent standardisation process, in 2003 a different protocol was adopted, raising the problem of data comparability with the previous study. For this reason, a ‘pilot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which the two sampling tactics were both used. The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biodiversity values proved b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let to compare the two lichen diversity data set and to identify the impacts on lichen communities of temporal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quality in the study area, showing a reduction of stations classified as ‘altered' and an increase in stations classified as ‘semi-altered'. Furthermore, possible reduction of the sampling effort was detected performing a study on the sampling density of the survey area, indicating in a 6 × 6 km grid the best density to adopt in order to save financial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748.
在江淮山地丘陵区,通过样地调查,研究了坡向和w对麻栎(Quercusacutisima)人工林系统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坡(SHS)树木碳密度显著高于阳坡(sus)(P〈0.05),Wt镕i《1低的立地(sus)树木碳密度显著高于w、高的(suss)(P〈0.05)。3种立地条件下麻栎各器官碳密度分配均为:干碳密度〉根碳密度〉枝碳密度〉叶碳密度。SUS和SHS林木分配较多的碳同化物供给树干生长,SUSS林木分配较多的碳同化物供给根系和枝的生长。凋落物碳密度在SUS和SHS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SUSS则显著低于SUS和SHS(JPl〈0.05)。整个剖面(0~50cm)土壤有机碳密度SHS显著高于SUS和SUSS(P〈O.05),SUS和SUSS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麻栎人工林系统总碳密度大小为SHS(146.9t·hm^2。)〉SUS(116.9t·hm^-2)〉SUSS(102.6t·hm^-2),SHS显著高于其他2种立地条件(P〈0.05),SUS与SUSS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种立地条件下均为土壤碳密度〉树木碳密度〉凋落物碳密度,凋落物碳密度占林分总碳密度的比例仅为2.1%~3.6%。SUS和SHS土壤碳密度占林分总碳密度的比例低于SUSS,而树木碳密度占林分总碳密度比例则相反。由此可见,在江淮山丘区,w较低的阴坡(SHS)最有利于麻栎人工林碳储量的累积,相对于w、较高的立地(suss),较低的Wf±镕6砾1(sus)更有利于树木碳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49.
1987-2008年南四湖湿地植被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研究区1987、1997和2008年的LandsatTM/ETM+卫星遥感数据,结合实地采样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计算3个时期山东省南四湖湿地各植被类型的面积和碳储量;同时依照不同覆被类型(植被类型)的平均碳储量将各覆被类型的斑块划分为不同储碳等级,绘制3个时期的南四湖湿地植被碳格局图,分析植被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变化产生的原因和变化对湿地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前期(1987年)植被储碳格局存在着明显的植被碳储量以湖南北中心线向两岸增大的带状特征,研究中后期(1997-2008年)带状储碳格局不断破碎化并最终消失。整个研究期高储碳等级的斑块面积不断减小,低储碳等级的斑块面积增加。湿地植被碳储量呈现前期基本稳定后期显著减少的特征,1987、1997和2008年湿地植被碳储量均值分别为1.07、1.08和O.64TgC,1987-1997年湿地植被碳储量平均年增加0.001TgC,变化幅度不大;1997-2008年年减少0.04TgC,下降较明显。其中自然植被碳储量在整个研究期内持续减少,人工植被碳储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变化特征,分析认为这一变化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南四湖地区多因子驱动的土地覆被变化活动。通过区域湿地植被的碳平衡动态分析认为,植被碳储量(碳库)的减少可能会导致整个湿地碳储量的入不敷出,使整个湿地碳汇能力下降甚至可能变为碳源。  相似文献   
750.
采用单室无膜悬浮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的污泥(直接污泥、微波预处理污泥和酶强化水解污泥)为燃料时MFC产电特性、污泥减量化效果和能源效率.研究表明,酶强化污泥为燃料的MFC(ESMFC)产电周期最长(41d),功率密度最大(775.21mW/m2),但库仑效率(CE)仅10.58%.采用微波污泥为燃料的MFC(MSMFC)CE最高(84.6%),而产电周期(30d)和功率密度(343.41mW/m2)居中.采用直接污泥为燃料的MFC(SMFC)产电周期(15d)、功率密度(294.53mW/m2)和CE(5.8%)均最小.采用直接污泥为燃料的MFC中TCOD去除率为26.2%,VSS去除率为32.5%.采用污泥预处理手段有利于促进污泥减量化,MSMFC和ESMFC中TCOD去除率分别增加到58.5%和63.2%,VSS去除率分别增加到73.9%和7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