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72篇
安全科学   385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298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51.
为了建立简便、实用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在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定各指标的参照值和规范变换式,使规范变换后的不同指标同级标准的规范值差异不大。进而提出了一个对多项指标的规范值都适用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韦伯-费希纳(W-F)指数公式。采用混合蛙跳算法对公式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出优化后对多项指标皆适用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W-F指数公式。运用该公式对巢湖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其结果与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模型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2.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为了减少突出灾害的危害,提出了基于稀疏核主成分分析法(SKPCA)与增强拓扑神经进化算法(NEAT)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通过核主成分分析法对突出非线性数据进行降维,然后对主成分数据进行稀疏化,减少原始数据中不重要元素对降维后主成分的影响.搭建增强拓扑神经进化网络(NEAT)预测模型,采用进化算法同时优化神经网络的权值和拓扑结构,得到最佳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处理后的主成分数据输入模型预测突出危险指数,结果表明,该方法危险等级预测准确度达到98%,SKPCA-NEAT模型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上相比PCA和BP神经网络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3.
本文通过对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利用ZigBee无线网络的特点和特有定位算法,把无线射频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利用煤矿井下通信基站,真正实现了井下人员的精确定位。可提供丰富的数据、图形信息,能从地面实时监测井下人员、设备当前位置、行走路径,统计井下人员数量和分布情况,按照煤矿的实际情况提供考勤功能,在事故发生前,安全生产监控中心,可以随时掌握井下不同位置的各种安全生产的要素,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事故发生后,可快速检索事故发生当时,甚至事故发生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井下工作人员的具体分布位置,从而制定出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并实施有效的现场抢救指挥。  相似文献   
154.
2011年5月19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的"2011年建筑及居住区门禁系统国密安全算法技术研讨会"在深圳举行。4月23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和深圳达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1年中国智能建筑门禁技术发展论坛"在京举行。两次会议都高度关注了门禁一卡通的发展现状、产品安全以及市场趋势等问题,其中安全问题在2009年的MIFARE"破解门"事件发生后更是备受关注。时隔两年,虽然不少厂家推出了相应的升级方案,但就整体市场而言产品安全问题仍不容乐观,为此结合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就目前国内门禁市场的发展现状、市场需求、安全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等话题,本期栏目与一些安防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5.
危险品泄漏事故后动态路网应急疏散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建立以最短车辆总疏散时间为目标的应急车辆疏散模型过程中,考虑路网上的车流是时变的,以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对应急车辆流进行优化分配。基于计算的复杂性和粒子群算法(PSO)的优点,采用PSO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案能够减轻整个疏散车辆的拥堵程度,为应急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6.
在利用数值模拟研究褶型纤维过滤介质过滤性能时,为了克服层状结构纤维层与层之间不连贯及孔状结构纤维规整分布的不足,本文基于Voronoi-Random算法建立了褶型纤维过滤介质模型,并通过加密或减少纤维数量改变其固体体积分数(SVF).采用“Caught on first touch”和“Hamker”两种碰撞模型对褶型纤维过滤介质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压力损失和过滤效率数值计算值与经验关联式计算值吻合较好,误差在15%之内;将采用两种碰撞模型得到的过滤效率与经验关联式计算值进行比较,得出采用“Hamker”碰撞模型得到的过滤效率符合实际;在过滤介质上的沉积颗粒并不完全是纤维捕集,大多数颗粒是由形成的树枝状结构捕集;压降和单位面积沉积量随过滤时间的增长呈现指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57.
2014~2017年北京地区霾日数和污染日数逐年减少,PM_(2.5)、PM_(10)、SO_2和NO_2年平均质量浓度下降,污染程度缓解,采暖期中的11~12月尤为明显.针对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从气象条件的改善和减排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并结合数值模式和大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气象和排放对大气污染贡献率的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与过去3 a相比,平均风速增加7. 9%,≥3. 4 m·s~(-1)的风速频次最高(10. 6%),≥70%湿度日占比最小(25. 1%);其中,采暖期与过去3 a同期相比,小风日数减少8. 6%、大气环境容量指数和通风指数平均增加约11%,边界层高度以3. 2%·a~(-1)的速率升高,尤其11~12月各要素改善更显著,且该时段内2014年各因子变化与2017年相似.非采暖期(4~10月)累积降水量558. 3 mm,仅次于2016年,有利于污染物的清除和湿沉降.利用WRF-CHEM对霾和污染频发的12月进行模拟发现,气象要素的改变导致2017年12月北京PM_(2.5)质量浓度较2014~2016年同期分别降低5%、38%和25%.因缺少政府实际施行的减排方案,无法利用WRF-CHEM量化气象和减排的具体贡献率,因此借助大数据挖掘算法,基于K近邻算法(KNN)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对气象和减排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17年减少的霾日和重污染日,65. 0%归因于减排的贡献,35. 0%归因为气象条件的改善.可见,气象与生态环境部门应继续加强数据开放共享,科学开展气象条件预报与减排评估.  相似文献   
158.
近些年来塔式起重机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降低塔式起重机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辨识关键的诱发因素,根据塔式起重机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对事故致因进行层次分解,并以194份事故调查报告为数据样本,构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塔式起重机安全事故预测模型,并以某塔式起重机较大坍塌事故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塔式起重机安全事故等级和类型进行预测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0.9和0.8;导致塔式起重机安全事故的关键因素为专项施工方案不完备(P_2)、人员安全意识淡薄(H_1)、安全技术交底不充分(P_3)、安全生产检查不充分(P_4)和工人无证上岗(H_6),实例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对塔式起重机安全事故等级和类型预测的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9.
基于BAS-BP模型的风暴潮灾害损失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暴潮灾害是中国沿海地区最严重的灾害之一,近年来由其带来的经济损失均占海洋灾害总损失的90%以上,因此构建一个简单准确的损失预估模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现有风暴潮灾害研究为基础建立了基于天牛须搜索(beetle antennae search)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将其应用到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预评估中。本文收集了福建省1994~2016年记录比较完善的29个风暴潮灾害损失数据,建立风暴潮灾害损失预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指标因子进行预处理,消除数据冗余信息对预测的影响。对模型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与标准BP神经网络相比新模型有效避免了网络陷入局部极小值的可能,且与常规优化算法相比,克服了训练时间长、收敛速度慢的缺点,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0.
为评价常州市国家大气自动监测站(国控站)细颗粒物(PM_(2.5))监测的代表范围,通过1 km×1 km的多角度大气校正算法(MAIAC)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等相关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方法进行PM_(2.5)估算反演,考虑变异函数和最优分割模型等统计学模型,开展国控站PM_(2.5)监测代表范围的评价。结果表明:(1)估算反演的PM_(2.5)浓度空间分布显示,常州市区东部区域浓度相对较高,西南部区域浓度相对较低;(2)变异函数分析中,PM_(2.5)浓度在5 km范围内具有相对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超过5 km范围后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差异性增大到最大;(3)最优分割法分析中,常州市各个国控站PM_(2.5)监测均存在各自的代表范围,2019年的代表范围为3~5 km,其中“经开区”站点范围最大(5 km),“市监测站”和“武进监测站”站点范围最小(均为3 km),且逐年分析显示,各个站点PM_(2.5)监测的代表范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