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9篇
  免费   48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安全科学   5145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20篇
综合类   783篇
基础理论   93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43篇
灾害及防治   1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对农药施用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药过量施用已造成严重的负外部性。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有效缓解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和提升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为了探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在缓解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效果,文章利用全国七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剔除样本自选择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分析农户将水稻病虫害防治环节外包给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统防统治")与"自防自治"户相比使用农药的种类和施用次数的差异,即植保专业化防治是否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植保专业化服务显著减少了农药施用强度,提高了无公害低毒农药的采用比例;并且其效果在小农户和规模种植大户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与采纳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的规模种植大户相比,小规模种植户在采纳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后在降低农药施用强度,提高无公害低毒农药的应用比例方面效果更显著。基于此,文章建议强化对植保专业化防治项目的财政扶持力度,提高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覆盖率;重点鼓励小规模种植户采纳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鼓励农户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加强对种植专业户的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培训和引导,并着力发挥专业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统防统治的效率,从而促进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52.
耐低温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群脱氮特性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微污染水体强化原位生物脱氮技术同时面临低温、贫营养及好氧问题,对实验室已分离筛选的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和耐低温好氧反硝化菌进行菌源重组,构建出高效耐低温贫营养好氧脱氮功能菌群T1(Y3+F3+H8)和T2(Y3+F4)。研究不同投菌量条件下菌群的脱氮特性,结果表明,投菌量对T1脱氮效果有一定影响,0.1、0.2和1.0 mg/L投量对NO3--N去除率为71%、91%和100%,总氮去除率为56%、34%和52%;T2菌群,当投量为0.2 mg/L时,对NO3--N、总氮去除率最大可达66%和59.48%。对菌群T1、T2进行生物安全性分析,采用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其生物灭活率均达到99.9%以上。  相似文献   
353.
由于原广泛使用的北美燃烧器存在技术落后、安全保护措施欠缺、操作复杂、安全隐患多、节能和环保不达标等问题,为适应当前注汽锅炉安全可靠、高效经济和低污染排放的运行要求,国内稠油热采注汽锅炉逐步应用新型节能燃烧器。通过总结各类新型节能燃烧器在燃烧效率、控制理念、动态监测、节能环保、燃料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性能,分析其具有燃烧效率高、节能环保、安全可靠、自动控制水平高等特点,并验证实际运行效果,展望工业燃烧器技术发展趋势,为指导燃烧器选型和技术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54.
Despite the fact that virtual environments are increasingly deployed to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urban planning, physical and social disorder, and fear of crime, their ecological validity for this type of research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effects of similar signs of public disorder (litter, warning signs, cameras, signs of vandalism and car burglary) in an urban neighborhood and in its virtual counterpart on the subjective perception of safety and livability of the neighborhood. Participants made a walking tour through either the real or the virtual neighborhood, which was either in an orderly (baseline) state or adorned with numerous signs of public disorder. During their tour they reported the signs of disorder they noticed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each of these affected their emotional state and feelings of personal safety. After finishing their tour they appraised the perceived safety and livability of the environment. Both in the real and in the simulated urban neighborhood, signs of disorder evoked associations with social disorder. In all conditions, neglected greenery was spontaneously reported as a sign of disorder. Disorder did not inspire concern for personal safety in reality and in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with a realistic soundscape. However, in the absence of sound disorder compromised perceived personal safety in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Signs of disorder were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emotions more frequently in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than in its real-world counterpart, particularly in the absence of sound. Also, signs of disorder degraded the perceived livability of the virtual, but not of the real neighborhood. Hence, it appears that people focus more on details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than in reality. We conclude that both a correction for this focusing effect and realistic soundscapes are required to make virtual environments an appropriate medium for both etiological (e.g. the effects of signs of disorder on fear of crime) and intervention (e.g. CPTED) research.  相似文献   
355.
发光细菌法在水质综合毒性在线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洋发光细菌费氏弧菌(Vibriofischeri)作为检测生物,采用冻干菌粉快速复苏技术,研究费氏弧菌在水质检测中的最佳测试温度和有效性测试条件,并对硫酸锌等多种毒物和几种实际水样进行发光抑制作用分析。研究表明,费氏弧菌冻干粉复苏菌液保存在2~5℃条件下能有效测试7d,最佳测试温度为15℃,最佳测试时间为15min。氯化汞、硫酸锌、硫酸镉等重金属和苯胺、多菌灵、甲醛等有机毒物对费氏弧菌均具有较强的光抑制作用,也即费氏弧菌对以上毒物较为敏感,并能够连续7d保持对同一浓度硫酸锌的敏感性较为一致。对几种实际水样的测试和分析表明,以费氏弧菌为指示生物的发光细菌法能够应用于水质环境安全的综合毒性在线监测预警中。  相似文献   
356.
针对工业和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发生放射性污染的安全隐患,采用PLC控制技术,设计一套联锁系统,有效地保护操作人员和公众,避免因为人为失误或设备故障造成放射性污染事故。  相似文献   
357.
矿区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矿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落后的现状,分析矿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设计了矿区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以徐沛铁路运输系统为例,基于B/S模式开发了徐沛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职工的安全培训考核、职工安全档案管理、运输事故信息的录入与统计分析、各类安全文档的管理、技术措施的审批和安全直通车的功能。该系统已在徐沛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得到成功应用,也可应用于其他矿区铁路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358.
油气集输站安全监控预警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油气集输站安全监控预警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调研内容、需求分析以及安全相关控制系统的风险分析流程。设计了该系统建设的4层结构框架和拓扑图,深入研究了实时参数监控、分级报警与安全保护控制、智能诊断与预警、多媒体监控、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子系统的主要开发内容和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359.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期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期结构概率失效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失效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以徐水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风险评定识别出施工最不利阶段--最大双悬臂时的主要风险因素即:节段特性模量的不确定性、梁体自重的不确定性以及预应力损失的不确定性.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及蒙特卡洛法,计算徐水沟特大桥在最大悬臂时的失效概率,并确定施工期的目标可靠度.依据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期结构概率失效的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60.
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分析江苏省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1774家企业的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企业类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江苏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地域分布上苏南多于苏北;化工、建材行业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所占比例较高;危险化学品涉及除爆炸品外的6大类,达3 790种,以生产易燃液体的企业数目为最多;有31家企业生产10种以上危险化学品.笔者建议,通过评估摸清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实现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动态管理,建立安全监测预警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