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5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55篇
安全科学   300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88篇
综合类   793篇
基础理论   37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55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140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在简要介绍环境风险评价(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ERA)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现阶段国内外普遍采用的ERA定义,深入分析ERA的内涵和类型,在重新给出涵盖性更全面的ERA定义的同时,对3种评价内容的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横向比较。收集整理了ERA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从时间、范畴和应用范围3个方面划定了ERA的外延。  相似文献   
132.
接发列车作业事故在铁路运输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减少接车作业事故的发生,合理制定车站接车进路办理时的诊断时间是保证接车作业安全的关键。针对车站采用写实法查定时具有较大随意性的问题,提出采用人的认知可靠性(HCR)模型,根据人因失误概率计算接车作业诊断时间的方法,并在自动闭塞区段通过模拟机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HCR模型确定的诊断时间与人因失误之间的关系与写实法的测定数据具有良好的符合性;作业人员的训练水平对诊断时间有较大的影响;利用该模型,根据作业人员的训练水平与可接受的人因失误概率,可以确定接车进路办理的最佳诊断时间,或对写实法测定的诊断时间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133.
人误是造成民用航空维修差错的主要因素。为确定不同情境下人误发生概率,结合某维修基地具体情况,采用熵权法确定主要的影响因子,并基于全决策树法分析主要影响因子对航空器维修人误概率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显示,该维修基地人因可靠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航空器维修人员的安全态度、技能、沟通、工作环境、压力以及工段长领导能力。根据各主要影响因子的不同品质描述等级组合,确定该情境下航空器维修人员的人误概率。鉴于该维修基地人因可靠性影响最明显的因子是"沟通",提出信息及时交流、明确沟通重要性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4.
为揭示并量化海运人因可靠性分析(HRA)中行为形成因子(PSF)间复杂的影响关系,采用DEMATEL方法对航海人员值班任务中9个PSF的依赖关系进行建模和分析,并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船上组织的完善程度、驾驶台班组成员的合作质量、可用时间等PSF在系统中的作用大;船上组织的完善程度、人机界面(MMI)与运行支持的完善性、值班区间以及培训和准备的充分性4个PSF为原因因素,驾驶台班组成员的合作质量、同时出现的目标任务数量、可用时间、船上工作及船舶航行条件和操作规程/计划的可用性5个PSF为结果因素。安全管理人员应针对作用大或原因因素中的PSF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改善情景环境,提高人因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5.
基于人机工程学研究思路,把消防灭火系统中人的因素分解为可用度、可信度和固有能力,筛选出温度和工作时间作为影响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回归法确定了消防灭火人力系统的可信度和固有能力,结合某消防支队训练统计数据对此研究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工作时间对人力系统存在明显影响,相比之下,工作时间的影响较大,但消防灭火系统人的因素的决定因子是人力系统的固有能力,即灭火人员的业务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火场作风.此方法的提出对于消防灭火战斗效能评估、灭火力量组织和配置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6.
基于HERA-JANUS模型的空管人误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管人误分类分析是空管人误研究的基础。为了对管制员人误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结合空管业务知识和认知心理学理论,对欧洲航空安全局和美国联邦航空局合作开发的HERA-JANUS模型的工作原理和流程进行较详细地分析。运用该方法模型,对我国一起空管不安全事件案例进行分析后得到3个由管制员所产生的人误差错,并对这3个人误差错分别从人误类型、人误认知、相关因素3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研究,最后得出该不安全事件的21项人误结果。结果表明,HERA-JANUS模型能较全面地从深层次分析管制员的人误,其分类形式也便于开展空管人误统计。  相似文献   
137.
为了筛选蚕豆叶尖微核监测技术敏感材料,以二甲苯为污染物,对甘肃产的10个蚕豆品种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蚕引8号微核出现率与二甲苯诱变剂浓度成正比,平均微核率差异极显著,是监测评价二甲苯污染的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138.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食品安全事关人类生命健康.食品污染始于农田耕地,还包括生产制造、包装、贮存、运输、加工等环节,每个步骤处理不当都可能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农田为食物来源的基石,是空气、水体中污染物的汇,随着城市的扩张,人类经济活动导致农田污染加剧.人类从食物中摄取污染物与经口、呼吸、皮肤的途径一样,是人体健康风险评估不可缺少的考量因素之一.我国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视,2010年1月原卫生部根据《食品安全法》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这两份文件涵盖了从土壤到餐桌一系列的风险过程.但由于每个过程产生的原因、污染物影响机制均不同,规定离具体实际应用目标还很远.2014年环保部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为根本,为加强污染场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发布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该文建立了土壤污染造成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操作方法.然而导则考虑了经口、皮肤、呼吸及饮用地下水等9种暴露途径和评估模型,唯独缺少经食物链暴露这一重要途径的相关内容.本文以英、美两国食物链途径的场地污染风险评估为依据开展了详细探讨,深入分析了评估程序中关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分类、目标人群暴露特征、污染物在食物链中传输路径、模型选取及暴露参数等内容,以期为我国制定《食物链暴露途径风险评估导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39.
通过对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雪坑中非季风季节沉积的雪样分别进行酸化处理和消解处理后,利用高分辨扇形磁场等离子体质谱仪(ICP-SFMS)测试了样品中19种痕量元素(Ba、U、Sr、Rb、Tl、Mo、Cs、Pb、Sb、V、Cr、Mn、Fe、Co、Al、Cu、Ti、Li、As)的酸化浓度和总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痕量元素浓度的变化范围较大,元素Al的最大/最小浓度比为326(酸化浓度)和465(总浓度),元素Pb相应比值为27和48.雪冰中痕量元素的总浓度一般大于该元素的酸化浓度,其中,元素Pb、Fe、Sb、Ba、Al、Ti的酸化浓度占总浓度的平均比值分别为91%、76%、60%、52%、33%和21%.一般地,样品中不溶微粒含量越大,酸化浓度占总浓度的比值越小;不溶微粒含量越小,则相反.对痕量元素的富集系数(EF)分析表明,各元素总浓度EF均值小于酸化浓度EF均值,揭示了用酸化浓度计算EF存在对痕量元素人为来源影响的高估.人类排放是小冬克玛底冰川中痕量元素的来源之一,对于元素Mo和Sb,人类排放估计是主要来源.利用后向轨迹模型模拟出小冬克玛底冰川雪冰中痕量元素在非季风季节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西部及中亚中东地区.  相似文献   
140.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PES) and protected areas (PAs) on environmental outcomes and local livelihoo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contentious and have been widely debated. The available evidence is sparse, with few rigorous evaluations of the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impacts of PAs and particularly of PES. We measured the impacts on forests and human well‐being of three different PES programs instituted within two PAs in northern Cambodia, using a panel of intervention villages and matched controls. Both PES and PAs delivered additional environmental outcomes relative to the counterfactual: reducing deforestation rates significantly relative to controls. PAs increased security of access to land and forest resources for local households, benefiting forest resource users but restricting households’ ability to expand and diversify their agriculture. The impacts of PES on household well‐being were related to the magnitude of the payments provided. The two higher paying market‐linked PES programs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s, whereas a lower paying program that targeted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had no detectable effect on livelihoods, despite its positive environmental outcomes. Households that signed up for the higher paying PES programs, however, typically needed more capital assets; hence, they were less poor and more food secure than other villagers. Therefore, whereas the impacts of PAs on household well‐being were limited overall and varied between livelihood strategies, the PES programs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s on livelihoods for those that could afford to participate. Our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ories that PES, when designed appropriately, can be a powerful new tool for delivering conservation goals whilst benefiting local peo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