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17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526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180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61.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范围不断扩大,融入区域一体化的城市不断增加,对区域城市环境协同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采用2003—2019年中国225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地区环境治理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能显著促进整体城市和原位城市的污染排放强度下降,但对新进城市的环境治理影响并不显著。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不同规模城市的环境治理效应没有显著差异;对非资源型城市和高行政等级城市的环境改善作用则优于资源型城市和低行政等级城市。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带来污染排放强度整体下降,这一结果主要来自经济集聚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来自产业结构升级的环境治理效应并不显著;同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反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在降低本地污染排放强度的同时,加大了周边城市污染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262.
The goals of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WRM) can be achieved by embracing the principles of distributive governance, which places both customary and statutory water institutions on the same pedestal in the governance of water resources. As culture and traditions constitute intangible aspects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rural Africa, the recognition of water governance systems grounded in local norms, which correspond better with the aspirations of local water users as against the expert-knowledge systems is desirable. Follow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atutory institutions in postcolonial Africa, customary institutions, which were once effective in regulating water resources became relegated to the background in those countries, including Botswana . Adopting a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approach, this article employs the concept of legal pluralism to analyze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that create the disharmony between cultural and statutory water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water has been abstracted from its social nature and transformed into a tradable economic good. Ultimately, the local meanings and images encoded in water as a nature-given resource are overlooked, thus generating conflicts in water governance. The paper recommends the adoptions of legal pluralism under which water institutions need to embrace both customary and statutory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263.
Fish is a major source of livelihood for the majority of people living around the Okavango Delta in northwestern Botswana. Gender dynamics and governance regimes determine differential access to, and control of, resources between women and men in the area. The purpose of this case study is to critically assess the embeddedness of gendered inequities in the governance of Okavango Delta fishery. Primary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and face‐to‐face interviews of 96 basket fishers from five villages along the Panhandle area of the Okavango River. The study found that past and present Okavango Delta fishery policy and programme interventions tended to entrench rather than minimize gendered disparities between women and men fishers' access to and control over fish resources, asset accumulation 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Basket fishers have intimate knowledge of flood variability, fish migration and habitat and use this knowledge to make decisions about when and where to harvest what fish species. Women fishers' ecological knowledge, interests and concerns however, have been excluded from current zoning and closed season regulations and co‐management structure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past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s as well as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continue to entrench pre‐existing gender relations in the fishery sector which excludes, disempowers and marginalizes women fishers. We recommend innovative co‐management and local based structures which recognize the diversity of interests and interest groups.  相似文献   
264.
长江三角洲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及其一体化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的形成与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探讨区域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提出优化策略,对提升区域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不均衡,空间差异显著;海洋产业地域空间集聚态势明显;形成了以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和舟山为中心的三角地带,以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为中心的北部轴线,以台州和温州为中心的南部轴线,所组成的“三角两翼”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江三角洲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65.
介绍了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报的"六步法"流程,并对2015年空气质量等级和首要污染物预报准确率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24 h等级预报准确率1月最高2月最低,平均准确率为87.6%;出现的首要污染物种类包括PM2.5,PM10,O3-8 h和NO2,预报准确率9月最高3月最低,平均准确率为72.7%。  相似文献   
266.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运用GIS软件和经济计量模型,探讨了1996~2008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差异明显,并且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了以上海、杭州为中心的高强度地区,这与目前长三角经济增长极相吻合。同时,经济增长、城镇化、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之间显著正相关,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短期内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土地管理政策的影响尚不显著。今后,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政策和城市规划,合理推动城镇化和城市产业布局,才能使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保持在合理水平。将为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对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发展方向,也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7.
“精明增长”是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城市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该理论的中国化与适应性研究至关重要。将理论内涵与中国城市增长实际需求相结合,构建包含城市规模、城市福利、城市空间和城市消耗四增长维度的城市“精明增长”综合测评模型,并运用改进熵值算法,对1999~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从时序变动与截面比较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16市在考察期内增长逐年更为精明;上海、南京、杭州城市增长更为精明,其余城市熵值评分考察期内波动较大,且空间分布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四增长维度影响综合评价的权重由高至低分别为福利维度、规模维度、消耗维度与空间维度,城市福利和规模增长是影响城市增长精明程度的主要方面,两维度中反映城市环境、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的指标贡献较大;城市消耗和空间维度权重较低,其中反映土地与生活能源消耗的指标作用明显,需要加大城市消耗的控制和内涵空间增长的拓展  相似文献   
268.
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高地,长三角已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构建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单要素对比分析与全要素综合量化评价的方法及指标体系,以2008~2010年度海洋统计数据从竞争力要素层和省域综合评判了江浙沪海洋产业竞争力,从不同侧面揭示江浙沪海洋产业竞争力优、劣势与空间差异性。研究表明:要素层面,上海除海洋产业发展条件外均位于江浙沪首位,而江浙两省的4要素差异较小;省域层面综合测度呈现上海处于长三角龙头地位,江浙两省虽有梯度但初现两翼格局。单要素竞争力格局与综合竞争力区域分异,既表明长三角海洋产业竞争力在要素层存在同构,又隐喻了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海洋产业的区域合作与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强烈要求  相似文献   
269.
多中心城市经济族群式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与财富积累与增长中心.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驱动下,以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经济板块间的联系与关联性越来越明显.长三角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城市经济多中心化与模块化成为其重要表现载体,如何实现多中心的互动、关联与协调发展成为长三角未来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长三角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多中心共生作为多中心间新的关联形式,有利于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模式.利用城市经济能级、城市经济关联、城市流强度与城市外向功能指数等对长三角16个城市进行定.比较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经济运行态势,并在诊断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多中心协同共生、创新发展与集群式发展、新型城市化道路等对策.  相似文献   
270.
基于遥感技术的长江三角洲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角海岸带是长江三角洲与东海间的重要过渡性区域,基于联合国千年评估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框架,以生态学为原理、以遥感反演技术为手段、借助经济学方法,对2005年及2008年长三角海岸带的10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长三角海岸带2005及2008年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1 235.92、1 493.04亿元,与长三角地区实际GDP对比得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际降低,海岸带生态环境退化;对于不同的生态系统来说,林地、耕地、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为增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加以保护;对于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说,旅游娱乐服务、土壤保持、调节水源为价值量最大的3项服务,而调节空气质量、精神文化服务、养分循环为价值量最小的3项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