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篇
  免费   438篇
  国内免费   317篇
安全科学   131篇
废物处理   62篇
环保管理   118篇
综合类   837篇
基础理论   370篇
污染及防治   252篇
评价与监测   166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对辽宁省造纸行业工业现状、特点及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省开展的造纸行业专项治理取得的进展和成果,提出辽宁省应加快造纸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造纸企业转型,加强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与应用等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A2O工艺及其变型工艺,由于工艺流程简单、控制方便、运行费用低等特点,目前仍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对传统的A2O工艺及其变型工艺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蔬菜类废弃物甲烷发酵的产气潜能及过程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蔬菜废弃物具有适合厌氧发酵的特性。采用Batch实验方法,对5种常见的蔬菜废弃物的产气潜能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厌氧发酵过程限制性步骤及物质转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种蔬菜废弃物累积产甲烷量在发酵0~10 d内增加较快,土豆和白菜废弃物产甲烷潜能最大,分别达到102 mL·g-1(VS),和83 mL·g-1(VS),而黄瓜废弃物的甲烷化潜能较低,只有35 mL·g-1(VS)左右。动力学参数拟合表明:土豆和白菜废弃物厌氧发酵水解、酸化、乙酸化和甲烷化各过程转化速率都明显高于其他废弃物,并且各过程最大转化潜能也较其他类蔬菜高出2倍之多。厌氧发酵限制性步骤分析表明,快速水解生成的SCOD不能有效地转化为VFAs,限制了白菜废弃物厌氧消化的后续转化,而VFAs的累积则是胡萝卜、黄瓜和土豆废弃物厌氧发酵的限制性步骤, SCOD以及VFAs同时累积是茄子废弃物发酵过程的显著特征。对各物质发酵过程物质转化特征分析表明,各废弃物由于4 d以后甲烷菌对乙酸的利用减慢,导致丙酸向乙酸的转化减慢而发生累积现象,10 d以后由于产酸过程的减弱,累积的丙酸盐逐渐转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建立了地表水中13种药物及个人护理品的测定方法。水样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左右,过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富集,用14 mL甲醇洗脱。以C18柱为分离柱,0.01%甲酸的甲醇-0.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目标物在10 min内分离,在0.50~250 μg/L范围内,13种化合物峰面积与内标物质峰面积之比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0.99),检出限在0.05~0.5 ng/L范围内。基质加标实验结果表明,13种化合物在水中的回收率分别在56.2%~123.2%之间(加标水平5 ng/mL)和58.0%~107.8%(加标水平50 ng/mL),相对标准偏差在1.60%~19.9%(n=6)之间。应用该方法测定了从2条纳污河流采集的10份水样,结果表明,除美托诺尔和普洛萘尔未被检出外,其余11药物的检出频率在30%~100%之间。在13种目标物质中,咖啡因的检测浓度最高达287.5 ng/L,舒必利次之,为277.5 ng/L。本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地表水中PPCPs类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5.
针对不同形态氮类营养物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迁移转化机理尚不明确这一问题,通过现场监测和实验室模拟分析,研究不同形态氮类营养物在整个城市污水处理系统(A/A/O工艺)中的转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污水总氮中溶解态氮和颗粒态氮比例相当,浓度分别为39.28 mg/L和41.24 mg/L,无机氮是溶解态氮的主要成分,比例占93.2%(36.61 mg/L),而有机氮含量极少,仅为2.67 mg/L。在颗粒态氮中有机氮比重很大,约占96.58 %(39.83 mg/L)。在整个一级处理过程中溶解态氮变化量很小,而颗粒态有机氮减少了45%,总氮降低主要是由于颗粒态有机氮通过沉淀作用去除而实现的。现场监测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溶解性有机氮在厌氧区和缺氧区中由于被厌氧微生物降解而大幅度减少,而在好氧区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二级出水中的氮主要还是以无机氮为主,可通过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来强化系统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污水中残留的无机氮。  相似文献   
6.
目前声屏障衰减的工程算法均基于能量法,不考虑声源在衍射时的相位变化,而在计算有限长屏障衍射声场或多个屏障的多重衍射声场时,往往误差较大。因此,提出了一种考虑相位、用于计算屏障声衍射的新工程计算方法,该工程算法基于Keller的几何声衍射理论,且延伸自Pierce提出的一个刚性楔形体边界的Hadden-Pierce严格解,相比严格解的积分算法,该简化算法能在计算声影边界的衍射声时避免奇异,计算效率高。使用本文提出的算法、边界元法和Wadsworth研究的实验数据对三维有限长薄屏障和单个厚屏障的双重衍射声场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与Hadden-Pierce原始积分算法误差在0.5 dB范围以内,与边界元法误差在2 dB以内,且与Wadsworth实验数据吻合度较高;而在计算效率方面,本算法相比原始积分算法提高了500多倍,比边界元法提高了约2400倍,说明本简化算法完全可应用于户外噪声传播中屏障衰减的准确计算。  相似文献   
7.
相变吸收剂在降低CO2捕集能耗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现有吸收剂普遍存在再生性能差的问题。基于2-氨基-2-甲基-1-丙醇 (AMP) 的吸收剂再生性能优异,但通常难以发生相变。利用四乙烯五胺 (TEPA) 作为相变调控剂引入AMP-二乙二醇二甲醚 (DGDE) 水溶液,构建了具有良好再生性能的新型相变吸收剂AMP-DGDE-TEPA。在最佳配比下,AMP-DGDE-TEPA的吸收负荷可达0.88 mol∙mol−1,其中97.6%的CO2富集于溶液下层,下层体积仅占总体积51%。经7次吸收-解吸循环,吸收剂的吸收负荷仍能保持0.63 mol∙mol−1,再生效率为71.6%。13C核磁共振结果表明,AMP与CO2反应生成易于分解的碳酸氢盐,因而吸收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而TEPA的引入可使系统中生成稳定的质子化TEPA和氨基甲酸盐。质子化TEPA和氨基甲酸盐具有高极性,可打破吸收剂原有的均相状态,促使吸收剂发生液-液相变。相比于DGDE,H2O和极性反应产物之间具有更强的相互作用力,这些物质聚集形成CO2富相,而DGDE则单独形成CO2贫相。此外,AMP-DGDE-TEPA的再生显热和潜热仅为0.33和0.43 GJ∙t−1 CO2,具有良好的节能潜力。该研究结果可为高效低能耗碳捕集材料的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4种不同晶相结构MnO2及生物炭负载γ-MnO2复合纳米材料,并对其活化过硫酸盐(PMS)降解4-C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XRD、SEM、EDS以及XRF等手段对不同复合纳米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发现仅有γ-MnO2成功负载到生物炭材料表面形成γ-MnO2@BC复合纳米材料。在优化条件下,γ-MnO2@BC活化PMS体系能在20 min内将10 mg·L−1对氯苯酚完全降解。γ-MnO2@BC对H2PO4之外的阴离子均表现出较强的抗干扰性。采用自由基捕获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研究了该复合纳米材料活化PMS降解污染物的机理。结果表明,γ-MnO2@BC活化PMS产生的活性氧物种为单线态氧,并发现Mn(III)与Mn(IV)的比值是影响不同晶相二氧化锰催化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Recent studies associat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with adverse health effects; however, the exposure to indoor particles of outdoor origin is not well characterized, particularly for individual chemical species. We conducted a field study in an unoccupied, single-story residence in Clovis, California to provide data and analyses to address issues important for assessing exposure. We used real-time particle monitors both outdoors and indoors to quantify nitrate, sulfate, and carbon particulate matter of particle size 2.5 μm or less in diameter (PM-2.5). The results show that measured indoor ammonium nitrate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would be expected based solely on penetration and deposition losses. The additional reduct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indoors of ammonium nitrate into ammonia and nitric acid gases, which are subsequently lost by deposition and sorption to indoor surfaces. A mass balance model that accounts for the kinetics of ammonium nitrate evaporation was able to reproduce measured indoor ammonium nitrate and nitric acid concentrations, resulting in a fitted value of the deposition velocity for nitric acid of 0.56 cm s−1.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door exposure to outdoor ammonium nitrate in Central Valley of California are small, and suggest that exposure assessments based on total particle mass measured outdoors may obscure the actual causal relationships for indoor exposure to particles of outdoor origin.  相似文献   
10.
吸烟气相物质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吸烟气相物质作用于卵磷脂形成的脂质体及人多形核白细胞,用TBA法和共轭二烯法检测吸烟气相物质作用下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结果发现,随着吸烟气相物质作用时间的延长,MDA和共轭二烯的含量也随之增大。表明吸烟气相物质能够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