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319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83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粉尘爆炸事故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论述了我国粉尘爆炸事故的分类和宏观发展趋势,分析了造成粉尘爆炸事故多发的原因,提出了预防粉尘爆炸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22.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质谱和离子色谱分析了2002年3月28日-4月8日在山东长岛县采集的共11对粗、细大气颗粒物样品的化学组成,探讨4月6-8日沙尘暴事件中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的变化和硫酸盐的形成.沙尘暴事件应区分前锋和后续部分,前锋与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相互作用,具有硫富集的特征.后续部分较好地保持了长距离传输风沙尘本身的特征.硫酸盐的形成机理可能是多相氧化而不是简单的酸碱中和.硫酸铵是首先生成的含硫物种,这是细颗粒主导的形成过程.硫酸铵逐渐转化为其他硫酸盐,硫的成分也逐渐向粗颗粒转移.在沙尘暴事件中含硫污染物不但有一个从气相向颗粒物转变的过程,也有一个从细颗粒向粗颗粒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3.
以水为萃取剂,萃取分离乙醇和环己烷,得到乙醇水溶液和粗环己烷。粗环己煊经精馏提纯,得到纯度为99.91%的纯品;乙醇水溶液经分馏,CaO脱水后得无水乙醇,纯度达99.74%。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青岛港前湾一期煤系统环保设备除尘效果实地监测,分析论证了煤系统环保防污措施的实效性和可行性,为环保设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沙尘天气对环境空气中PM_(10)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2002年沈阳市沙尘天气时的环境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浮尘天气时环境空气中PM10浓度最大,空气污染最严重,空气中的尘主要来源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沙尘暴出现频率低,持续时间短,但强度大,空气中PM10主要来源科尔沁沙漠、省内荒漠地带及本市地表沙尘;扬沙天气污染相对较轻,空气的PM10以本地地表尘为主。  相似文献   
26.
燃煤锅炉除尘脱硫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采用沉灰、沉渣中和、微滤三池毗连的废水处理方法及板式微孔过滤新技术,实现燃煤锅炉除尘脱硫废水封闭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7.
风洞模拟实验是研究起、降尘过程最有效的手段。前人只研究了低湍流度气流中,平坦表面的实际起尘过程。作者提出一组扩展的相似性原则,用于模拟大气边界层湍流及复杂地形对趋、降尘过程的影响及防尘风障在此条件下的减尘效率,并得到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
论述了旋风除尘设备在产品生产过程呼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存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旋风除尘设备产品质量及使用效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9.
水雾荷电净化空气飘尘与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高压静电水雾场产生的荷电净化空气中飘尘与细菌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静电电压15kV、通风量540m~3/h的工况下,实验装置的一次性除尘效率高于80%、除菌效率达到88%以上;实验装置可以连续运行,能耗低、出风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30.
牛鹏举  魏世勇  方敦  但悠梦 《环境科学》2016,37(6):2220-2228
研究了高岭石、针铁矿及其混合物(KGM)和复合物(KGC)的表面性质及吸附胡敏酸的特性.结果表明,4种物质的比表面积(SSA)表现为针铁矿KGCKGM高岭石,KGM的SSA接近两种纯物质的平均值,而KGC的SSA明显升高.高岭石、针铁矿、KGM和KGC的等电点(IEP)分别为3.2、7.9、6.1和6.7;初始p H=5.0时,其表面Zeta电位分别为-13.9、38.2、14.3和19.7 m V.4种样品对胡敏酸的动力学吸附过程适合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表明化学吸附是主要作用机制.一、二位Langmuir模型可较好地拟合等温吸附数据(R~2为0.962~0.993),其中二位Langmuir模型对KGM和KGC吸附数据的拟合度R~2分别为0.989和0.993;Freundlich模型对等温吸附数据的拟合度较低,但两种二元体的拟合度高于两种纯物质.初始p H=5.0时,高岭石、针铁矿、KGM和KGC对胡敏酸的吸附容量(q_(max))分别为6.02、61.83、35.13和42.10 mg·g~(-1);两种二元体的q_(max)都高于两种纯物质q_(max)的平均值,其中KGC的q_(max)明显升高.热力学参数表明,4种样品对胡敏酸的吸附均属于吸热反应,其中高岭石的吸附为非自发过程,其余样品的吸附为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