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57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14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92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探讨高效选择性回收污泥厌氧消化液中磷的离子交换方法,采用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研究了4种阴离子交换树脂(D213、D202、D301和DSQ)的磷回收性能,筛选了适合富磷污泥厌氧消化液选择性磷回收的高交换容量树脂。实验结果表明,D213、D202、D301和DSQ 4种树脂对正磷浓度为70 mg/L的厌氧消化液进行动态处理时,其最大穿透体积分别为3、7、17和90 BV;DSQ树脂磷交换容量远高于其他3种树脂,达到6 860 mg P/L湿树脂,是目前报道的高磷交换容量树脂的3~4倍;DSQ树脂能有效地抵抗厌氧消化液中有机质和硫酸根等阴离子的干扰;用NaOH溶液再生DSQ树脂并回收磷,磷洗脱率超过96%,洗脱液是高浓度含磷液,可作为磷矿石的优质替代品。研究表明,DSQ树脂是一种高效选择性分离磷的树脂,适用于污泥厌氧消化液的磷回收。  相似文献   
32.
磷作为一种重要的元素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与工业中,然而磷的过量排放已成为许多封闭半封闭水体富营养化和沿海赤潮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盐特别是磷酸盐,是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广州市某河涌水含总磷2.6 mg/L,采用并选择DS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磷进行动态吸附和去除,可使水中的磷降至排放标准以内,解决河涌水含磷高的富营养化问题.由DS树脂所吸附的磷,通过淋洗可得到含磷富集液,使磷从水体中完全分离出来并获得回收.DS树脂的再生能力强,经6次吸附-解吸-再生后,树脂对河涌水中磷的去除率仍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33.
采用HZ-16型大孔树脂对含三(三溴苯氧基)三嗪(RDT-8)废水进行吸附及脱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流量为4.0 BV/h的条件下,树脂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出水体积88.0 BV,此条件下出水COD小于291 mg/L,挥发酚质量浓度小于0.08 mg/L;在脱附液流量为0.5 BV/h的条件下,树脂最佳脱附工艺条件为脱附液体积3.0 BV,此条件下脱附液中挥发酚质量浓度为30.6 mg/L,挥发酚脱附率高达76.4%。在最佳吸附-脱附工艺条件下,连续进行10次动态吸附-脱附实验,吸附出水中COD为137~294 mg/L,COD去除率为72.5%~89.1%,挥发酚质量浓度稳定在0.05 mg/L以下,挥发酚去除率为99.8%~100%,说明HZ-16型大孔树脂的吸附-脱附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34.
改性树脂NKZ对水溶性染料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聚合物絮凝剂与染料相互作用机理,用硝基胍对大孔型氯球改性得到了功能化吸附树脂NKZ.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研究了该树脂对5种水溶性染料的静态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树脂NKZ对水溶性染料的吸附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磷酸银/树脂复合物,降解亚甲基蓝,研究其光催化活性,并对样品进行了XRD和SEM表征。探讨了不同的光源、催化剂投加量、PVP含量、p H值等因素对亚甲基蓝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太阳光(夏天早上9点到11点的阳光)下,偏酸介质中,催化剂用量为0.8 g/L,PVP质量分数为0.01%的磷酸银/树脂复合物,液面高度为15 cm的条件下对亚甲基蓝有最佳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不同功率微波在不同规格钢桶中对不同含水率的树脂中的穿透厚度的研究可知,微波在树脂中的穿透厚度主要与树脂自身含水率有关,与钢桶的规格尺寸也有一定的关系,而微波功率的影响则可基本忽略不计;对于含水率50%左右的树脂,微波在12L钢桶中的穿透厚度是130 mm;在200L钢桶中的穿透厚度是70mm.该研究成果对微波干燥工艺的具体参数的选取和扩大规模台架装置的设计研究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以江苏某印染废水处理厂反渗透(RO)浓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分析了RO浓水的水质特征.首先采用IC和ICP-MS对水中的无机离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GC-MS对废水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RO浓水中无机离子以Na+、Cl-和SO42-为主,半挥发性有机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为主要成分,其浓度为1.452mg/L.为分析RO浓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特征,进一步采用超滤膜分子量分级法和树脂亲疏水分离技术对废水中的DOM进行分离解析,分析了不同组分的溶解性有机碳(DOC)、UV254、SUVA含量和分布情况,应用三维荧光光谱对各组分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超滤分级表明,RO浓水中相对分子量<1k的有机物占56.98%,相对分子质量5~10k有机物仅占2.19%,但其芳香化程度较高.树脂分离结果表明,RO浓水中亲水性物质(HPI*)、疏水性物质(HPO*)和过渡性物质(TPI*)的DOC含量差异不大,其中HPO*的芳香构造化程度最高,含有较多的色氨酸类芳香族蛋白质,而HPI*中含有较多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碳基体微观结构对材料整体性能的影响。方法用酚醛浸渍-碳化、中温煤沥青浸渍-碳化、甲烷为碳源前驱体,经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得到不同碳基体C/C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对C/C复合材料不同碳基体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分析,采用XRD和Raman光谱对C/C复合材料的树脂碳基体、沥青碳基体和热解碳基体的微晶尺寸进行表征,以玻璃碳作为参比样品,通过纳米压痕测试不同碳基体试样的弹性模量和硬度。结果碳基体为热解碳和沥青碳的石墨微晶缺陷少,完整度较好,石墨化程度高。玻璃碳和树脂碳基体中石墨微晶排列紊乱,有序度低,石墨化程度低。酚醛浸渍-碳化得到的树脂碳的微晶尺寸Lc最小,为1.69 nm,弹性模量和硬度最大,分别为(23.17±0.54) GPa和(3.26±0.10) GPa;光滑层热解碳和粗糙层热解碳的弹性模量和硬度次之;沥青碳的微晶尺寸最大,Lc为9.36nm,而弹性模量和硬度最小,分别为(12.53±2.29) GPa和(0.72±0.14) GPa。结论不同碳基体的C/C复合材料中,碳基体的石墨化度越高,微晶尺寸越大,各向异性越显著,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硬度越低。  相似文献   
39.
Biocomposites were made by a novel high volume processing technique named biocomposite sheet molding compound panel (BCSMCP)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is process design was inspired by the commercial glass fiber–polyester resin composite fabrication method called sheet molding compounding (SMC). This process yields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biocomposites on a large scale, and thus can be easily adopted in industries. A unique fiber dispersion method, which enabled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fibers, was used in this process. Consistency of the process was tested by evaluating the repeatability of the resultant materials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low cost biocomposites produced as a result of the processing will be used for various panel applications such as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The molded samples were tested for various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in accordance with ASTM procedures. The biocomposites were made with various natural fibers including, big blue stem grass, jute, and industrial hemp. By combining different natural fibers in varying mass fractions, hybrid biocomposites were made using this process. Gr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ester biocomposites processed by the SMC line showed very promising results.  相似文献   
40.
1 IntroductionAseveryoneknown ,chelatingresincontainingheteroatomsuchassulfur,nitrogen ,andoxygenpossessexcellentadsorptionandselectivitypropertiesformetalions,especiallyfornoblemetallicions.Therefore ,manyeffortshavebeendonetopreparetheabove mentioned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