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48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生态化复垦利用是响应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践行“生态型土地整治+”理念、优化布局国土三生空间的重要途径。论文以重庆市綦江区14个煤矿的临时性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构建由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人口因素等8个因素,坡度、距道路距离、土壤污染程度等20多个评价因子组成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权重法(AHP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赋权,将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和三角模型引入煤矿临时建设用地生态化复垦利用决策分析中。结果表明: 1)各评价单元不同复垦利用方向的生态适宜度指数平均值均大于0.5,研究区整体条件较好,基本适宜于不同复垦方向利用,但部分地块生态位适宜度系数较低,需要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对生境条件加以改善和整治。2)单方向复垦利用分析中,农业用地复垦方向适宜度呈“倒金字塔形”分布,以Ⅰ级(最适宜)面积最大,占比44.94%;建设用地复垦方向和生态用地复垦方向适宜度呈“橄榄形”分布,以Ⅱ级(适宜)面积最大,分别占到76.54%和58.02%。综合复垦利用方向分析中,各复垦利用方向的评价单元个数和面积,均呈现出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建设用地的状态,三者分别占总面积的46.29%、30.17%、23.54%。3)影响农业用地复垦利用方向的主要因素为土壤质地、公众复垦意愿和耕地比重,影响建设用地复垦利用方向的主要因素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公众意愿和非农产业发展潜力,影响生态用地复垦利用方向的主要因素则为林地比率、人均林地面积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该研究可为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方向确定提供方法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92.
节能减排绩效及其与经济效益协调性的监控和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设计了节能绩效-减排绩效关系图及节能绩效、减排绩效与经济效益协调关系三角图,研究了1997~2006年中国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O1)、非金属矿采选业(O2)、石油加工及炼焦业(O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O4)、化学纤维制造业(O5)、橡胶制品业(O6)、塑料制品业(O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O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O9)和金属制品业(O10))节能减排绩效及其与经济效益的协调性状态和趋势.结果表明,塑料制品业(O7)的节能减排绩效最好,10个被研究的行业中有9个行业属于节能减排绩效很差-差的行业,其中,O3、O4、O8和O10等4个行业节能减排绩效有变差的趋势。2006年,上述行业节能减排绩效与经济效益协调性所处状态的离散程度相对于1997年变大,并分布在5个不同的状态,其中,O1和O2处于强不协调状态,O3处于弱不协调状态,O4、O8和O9处于弱协调状态,O5和O7处于强协调状态,O6和O10个处于很强协调状态;且O1、O2和O3呈弱不协调性发展趋势,O4、O5、O6、O8、O9和O10呈强协调性发展趋势,O7先呈强协调性发展趋势,后成为弱不协调性发展趋势.本研究设计的方法具有简便、直观、灵活和易用等特点,是值得推广的节能减排绩效及其与经济效益协调性监控和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93.
The explosion hazard of flammable liquids leaking to form spray i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at ambient temperature has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is work presents new results from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atomization and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thanol, and methanol-benzene blends forming near the azeotrope under different initial conditions (initial temperature (298.15–318.15 K), methanol concentration (198–514.8 g/m3) and benzene content (41–81%)) in a 20-L spherical vessel. The empirical formulas for Sauter Mean Diameter (SMD) of the droplets and the maximum explosion pressure with respect to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and methanol concentration were obtained from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Compared to the explosion hazard of pure methanol and methanol-benzene blends spr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rate of pressure rise and maximum explosion temperature of methanol-benzene blends were relatively low.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carbon soot formation on the explosion hazard during explosion development was analy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