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沈阳市某快速路交通噪声状况进行测试,根据现场调查测试结果分析:噪声强度在快速路两侧高层建筑物的高度分布不同,其随距建筑物横向距离的增大呈衰减特性,其随时间的变化幅度较小,进而对快速路两侧敏感建筑物的噪声防治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杨力  陶子政 《四川环境》2004,23(3):47-50
京珠高速粤境北段通过区地形地质复杂,该区是广东植物种类、植被类型最丰富的地区,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本文通过总悬浮颗粒物数据分析了高速公路施工阶段所造成的扬尘污染,并且对改善高速公路施工期的环境大气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交通噪声对环境影响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例,对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的污染状况、水平和空间分布规律、噪声随时间的变化以及隔声防护效果进行了分析研讨,同时提出了改善声环境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 《环境科技》2003,16(1):21-23
以衡阳至昆明高速公路(衡阳至永州枣木铺段)生态影响的经济评价为实例,说明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在环评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指出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是今后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环境景观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总结了以往高速公路绿化工程中出现的弊端 ,提出了高速公路两翼景观评价的必要性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将高速公路两翼景观划分为五类 :既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农业景观、郊区景观和人工建筑景观 ;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框架 ,从美学质量、景观阈值、景观敏感度、特殊价值四个方面讨论了高速公路两翼的景观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江苏省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收费站、办公楼屋面面积以及服务区停车场面积统计数据,估算了可利用屋面面积和进行光伏车棚改造的服务区停车场面积。测算了光伏屋面、光伏车棚的装机规模和发电量,结合高速公路用电情况分析了运行方式。经测算:江苏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屋面可安装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为32 MW,首年发电量为3200万kWh,全省高速公路光伏屋面25年发电总量约7.3亿kWh;江苏省高速公路光伏车棚可安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11 MW,25年发电总量约2.5亿kWh;高速公路站区光伏系统所发电量均小于其昼间用电量,站区光伏发电能够以“自发自用”的模式运行。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说明了高速公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阐述了高速公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介绍了目前国内应用研究较广泛的高速公路环境保护评价的各类侧重点不同指标体系,包括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系统评价、景观绿化评价、资源消耗评价、环境管理评价、环境灾害预警评价等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列举上述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为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黄勇  李阳兵  应弘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9):1449-1460
为深入认识道路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作用过程和机制,确定道路的影响范围和强度,论文选取渝宜高速(重庆段)两侧15 km缓冲带为研究区,基于1986、2000、2007和2013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从4个分段、3个尺度探讨了高速公路驱动下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演变的梯度差异及其对道路演变的响应。结果表明,1986-2013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正在由“点”往“轴”向格局转变;2013年西段低山丘陵区、中段低山宽谷区、中段中低山峡谷区道路的影响范围分别是10、7、5 km,东段中山峡谷区道路效应不明显;总体来看,公路沿线3 km范围内土地利用开发强度高,并且4个分段的土地利用综合程度自西向东逐步降低;在道路的驱动下,全区景观格局的变化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对于西段低山丘陵区和中段低山宽谷区的景观格局显著变化在5 km内,中段中低山峡谷区、东段中山峡谷区的变化主要集中在4和3 km内,影响域内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稳定性降低,生态景观风险增加;各分段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空间差异与其通车时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受区域经济和地形因素以及环境政策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对生态脆弱区道路效应的理解,为区域交通规划及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趋势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类型和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和预测 ,拟合出每百公里交通事故起数的预测公式 ,指出应加强对超速行车、通车初期和恶劣天气时的交通控制。分析结论是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事故的绝对数将继续增长 ,但每百公里事故起数将逐年平缓下降 ;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 ,单方事故居多 ,超速行驶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追尾是事故的主要形态 ;在高速公路通车初期和恶劣气候条件下 ,事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何洋  陈戈  陈智寅 《四川环境》2021,(1):143-150
以四川省某高速公路沿线的居民噪声投诉案件为例,开展了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现状及既有声屏障措施效果调查分析,并采用文献调研及Cadna/A软件建模计算的方法,分别从噪声源、噪声传播途径、敏感建筑物三个层次进行了敏感点降噪措施改善研究,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营运单位解决实际噪声扰民问题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过程及方法可供类似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