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30篇 |
免费 | 560篇 |
国内免费 | 79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79篇 |
废物处理 | 165篇 |
环保管理 | 586篇 |
综合类 | 2768篇 |
基础理论 | 379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440篇 |
评价与监测 | 508篇 |
社会与环境 | 192篇 |
灾害及防治 | 2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91篇 |
2021年 | 231篇 |
2020年 | 178篇 |
2019年 | 145篇 |
2018年 | 157篇 |
2017年 | 216篇 |
2016年 | 257篇 |
2015年 | 254篇 |
2014年 | 271篇 |
2013年 | 308篇 |
2012年 | 439篇 |
2011年 | 429篇 |
2010年 | 292篇 |
2009年 | 290篇 |
2008年 | 212篇 |
2007年 | 338篇 |
2006年 | 304篇 |
2005年 | 269篇 |
2004年 | 204篇 |
2003年 | 201篇 |
2002年 | 146篇 |
2001年 | 136篇 |
2000年 | 117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95篇 |
1997年 | 110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4篇 |
1972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为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通过原因事件得到的结果事件发生可能性与直接试验得到的结果事件发生可能性不同的问题,定义系统故障演化过程的不连续现象,研究不连续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消除方法。根据不连续现象的程度将原因分为3层,第1层是基本的原因事件、结果事件或传递的概率错误造成的不连续;第2层是因素对应错误造成的概率错误;第3层是演化结构不清造成的错误。针对这些错误提出消除方法,基本方法包括试验法、结构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第2层次使用空间故障树和因素空间等方法;第3层使用三值逻辑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导致不连续的原因是演化过程的结构性问题,消除的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变化。 相似文献
53.
54.
基于野外数据建立大型底栖动物电导率水质基准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合理地设定水质基准是水生生物保护和水生态系统恢复的基础。水体电导率数值的高低由溶解于其中的各种阴阳离子的浓度所决定,而较多的研究也证明电导率能够显著地影响水生生物类群,特别是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存活和群落结构的稳定性。离子组成的复杂性,导致无法开展基于室内实验的水生生物电导率基准值的推导。本文借鉴美国环境保护局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建立电导率基准值的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打分方法,分别从电导率是否对大型底栖动物敏感物种存在毒性效应、人为干扰的增强是否会通过电导率产生毒性作用,以及其他环境因子是否对电导率基准值的制定产生影响3个方面,探讨了基于野外数据建立我国电导率基准的可行性。研究区域为辽河流域的浑河及太子河,野外调查数据采集于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研究结果表明,电导率的升高显著降低了大型底栖动物敏感物种的出现频率。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同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证明了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比例的增加显著地增加了水体中电导率的数值。对有可能引起物种消失的其他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导率是引起大型底栖动物消失的主要原因。综合以上结果,基于野外调查数据来建立大型底栖动物电导率基准值是可行的,为我国水质基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5.
用溶胶-凝胶法并通过控制煅烧温度合成不同晶相比的混合晶型纳米TiO_2,在紫外光光照下降解气相苯。考察了苯初始质量浓度、紫外灯光照强度和催化剂加入量对苯去除率的影响;探究了光催化降解气相苯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450℃煅烧制备的催化剂降解苯效率最高,此催化剂金红石相质量分数为6.30%;在苯初始质量浓度为74.39 mg/m~3、催化剂加入量为7 g、光照强度为2.18 klux的最佳条件下反应84 min,苯去除率达99.73%;光催化降解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符合0.5级动力学特征;当催化剂加入量为3 g时,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催化剂降解苯的质量最多;苯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56.
57.
以涡度相关技术为主要观测手段,连续观测冬小麦和水稻生态系统主要生长季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的变化规律,评估两种农田生态系统CO2的源/汇功能.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间,两种作物生态系统CO2浓度的日变化曲线呈现白天低、晚上高的"一峰一谷"型,冬小麦生态系统变化较为平缓,而水稻生态系统变化则比较剧烈.冬小麦和水稻生态系统白天30 min CO2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3.4 μmol·m-2·s-1和-12.9 μmol·m-2·s-1,通量最高值分别出现冬小麦的孕穗期与水稻的开花期.此外,两种作物生长季CO2通量表现出"U"形曲线的日变化特点,白天以吸收CO2为主,冬小麦和水稻生态系统分别于12:00和11:30达到吸收峰值;夜间CO2通量变化较为稳定,表现为呼吸排放CO2.两种农田生态系统均表现为碳汇,冬小麦与水稻生态系统净碳交换分别为188.2 g·m-2与233.8 g·m-2.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实现炮弹气密性检测及其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开发.方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负压法的炮弹气密性检测方法.首先,阐述了负压法气密性检测工作原理和实施流程,并对炮弹检测设备的用例模型和检测设备功能框架进行了讨论.其次,针对工程实际,详细给出了测量腔安装密封性计算、测量腔泄漏的压差泄漏率计算、测量腔的初始测量压力值计算、炮弹气体泄漏量计算等检测算法和判定方法.结果 基于负压法的炮弹气密性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正压法高.结论 本方法可为实现对全弹的气密性检验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促进和指导炮弹气密性检验设备的研制,将有效保障炮弹气密性检验自动化设备开发效率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9.
从适用性、参数选取、试验程序等角度深度梳理GJB 150.26试验标准,并研究流体污染试验程序的实施方法。通过对流体污染试验的研究背景和应用需求、相关标准应用现状和试验适用范围进行说明介绍,围绕基于GJB 150.26的流体污染试验参数选取原则、试验程序制定方法,探究符合标准架构的试验实施流程体系。按照所归纳研究整理的试验实施流程体系,结合工程实例对某型机载产品基于GJB 150.26的试验标准,针对其实际使用情况和相关技术协议文件制定了流体污染试验程序,进行了试验实施验证。流体污染试验实施目前在我国环境适应性工程领域缺乏理论基础指导,具备较大的开拓空间,通过对其实施方法和程序的研究能够有效地提升军用装备开展特种环境试验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60.
为评估地铁运营安全水平,掌握地铁运营风险变化趋势,采用灰色聚类法对某地铁线路运营一年以来每个月份的安全水平进行了分级评价。选取对地铁日常运营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设施故障作为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挖掘地铁运营以来的历史数据信息,体现了设备设施故障变化的时间特性,减少了安全评价中的主观性。将地铁运营安全水平分为五个安全等级,选取15%、35%、50%、65%、85%作为各安全等级的累积百分频率特征点,建立白化权函数得到各评价指标的灰类白化值。结合各设备设施的指标权重,得到了地铁线路运营一年来每个月份的安全等级情况。该方法为分析地铁运营安全趋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