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55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94篇 |
环保管理 | 67篇 |
综合类 | 262篇 |
基础理论 | 29篇 |
污染及防治 | 5篇 |
评价与监测 | 5篇 |
社会与环境 | 72篇 |
灾害及防治 | 165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69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70篇 |
2012年 | 131篇 |
2011年 | 120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55篇 |
2007年 | 129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83篇 |
2003年 | 72篇 |
2002年 | 106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95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6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61.
阪神地震与日本地震保险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日本 1 995年 1月 1 7日阪神大地震为例 ,介绍了日本地震保险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希望为我国地震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62.
云南普洱6.4级地震震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7年6月3日云南普洱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仅5km。地震对当地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根据此次地震现场调研,介绍了地震烈度分布与震区破坏等级划分,归纳了土木、砖木、砖混、框架结构房屋等建筑结构的震害情况,同时对供排水、交通、电力、通讯系统及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的破坏状况加以概括,并对各类结构的破坏原因进行了分类分析。总结了此次地震的震害特点,提出了未来村镇防震减灾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63.
764.
我国城市减灾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城市减灾管理的综合评价问题是关系到提高城市减灾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之一。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观点出发,在探讨城市减灾管理与城市灾害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城市减灾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的总体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65.
为实现对山地城镇灾害韧性的有效评估,以受洪灾?滑坡灾害链影响的中国典型山地城镇重庆市主城都市区为研究区,基于城市灾害韧性的内涵特征和作用机理,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因果逻辑,在多源数据收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承载洪涝、滑坡灾害韧性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评估滑坡压力韧性,采用主客观组合权重分析及VIKOR 法评估洪涝压力韧性和状态?响应韧性,采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法构建综合韧性评估模型,度量城市灾害韧性水平,划分韧性等级,分析评估结果。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西部与西北部滑坡压力韧性高,中部滑坡压力韧性处于中等水平,南部与东北部滑坡压力韧性低;②研究区中部洪涝压力韧性水平较低,而研究区东部和西部洪涝压力韧性普遍较高,整体呈现外圈高内圈低的态势,其中位于研究区东南部的南川区是洪涝压力韧性最高的区;③重庆市核心城区的渝中区是状态?响应韧性最高的区,整体的状态?响应韧性空间分布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中心至外围递减趋势;④综合韧性的空间分布没有明显的特征,但研究区普遍存在一个行政区会出现多种不同韧性等级的情况,体现了各阶段韧性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766.
767.
秦岭大巴山地区山地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论述秦岭大巴山地区山地灾害类型特征、分布规律及综合分析致灾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条具体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768.
灾害损失评估的灰色模糊综合方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探索了进行灾害损失评估的新途径,并基于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灾害损失评估方法,该方法具有客观性和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69.
An earthquake disaster in Turkey: an overview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Israeli Defence Forces Field Hospital in Adapazar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Dayan Y Beard P Mankuta D Finestone A Wolf Y Gruzman C Levy Y Benedek P VanRooyen M Martonovits G 《Disasters》2000,24(3):262-270
On 17 August 1999 at 3:04 a.m., an earthquake of 7.4 magnitude (Richter scale) struck the Marmara region in Turkey. The city of Adapazari suffered 2,680 fatalities with approximately 5,300 injured. The Israeli Defence Forces (IDF) field hospital arrived at Adapazari, on day four after the quake. The team consisted of 102 personnel. The field hospital acted as a secondary referral centre. A total of 1,205 patients were treated in the field hospital between day four and day 14 of the earthquake.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medical problems seen in the field hospital was 32 per cent internal medicine, 13 per cent general surgery including plastic, 21 per cent orthopaedic surgery, 23 per cent paediatric disease, 10 per cent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and 1 per cent major psychiatric disorders. A mean number of 35 patients per day were hospitalised in the field hospital for between 24 hours to one week. The rapid establishment of the field hospital enabled the local medical facilities to 'buy time' in order to organise and restore surgical and hospitalisation abilities in this disastrous situation. 相似文献
770.
城市区域风易损结构风灾损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风易损结构在台风等强风灾害下的损坏及倒塌将严重影响城市社会的运行安全。以户外广告牌作为典型城市风易损结构物,提出基于结构参数的风易损结构抗风分析方法。针对城市广告牌分布具有的区域空间分布特征及局部风效应,以城市区域风灾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数值风场模拟分析对城市区域风灾损失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