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5篇 |
免费 | 191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1篇 |
废物处理 | 11篇 |
环保管理 | 116篇 |
综合类 | 439篇 |
基础理论 | 85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69篇 |
评价与监测 | 66篇 |
社会与环境 | 62篇 |
灾害及防治 | 5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74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我国各方面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生产、建筑等方面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是极大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城市内大气污染问题。如何治理大气污染,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工业企业、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大气污染过程偶有发生,作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其大气环境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提出有效的综合防治对策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泉州市自然(气象、地形)与社会经济(产业布局)等因素,分析了泉州市不同季节大气颗粒物污染成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大气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对策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105.
王辉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7,27(2):53-55
利用攻坚计划行动方案所涉及的污染源排放清单和扩散模型计算了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并将污染物浓度/人口分布和剂量一反应函数联系起来,根据方案实施前后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分析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变化,将损害的减少程度进行货币化计算,继而将影响成本和削减方案成本进行比较,评估方案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6.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夏季(7月、8月和9月)长江河口湿地芦苇植被CO_2、CH_4和N_2O的叶面通量、茎秆扩散速率以及沉积物通量的日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芦苇叶片排放的N_2O与CH_4的量分别为2.99μg/(m~2·h)和15.36μg/(m~2·h),CO_2则呈现白天吸收(-120.86 mg/(m~2·h))、夜间排放(69.39 mg/(m~2·h))的特点。芦苇茎秆N_2O、CH_4和CO_2平均扩散速率分别为1.96μg/h、142.45μg/h和10.69 mg/h,沉积物平均排放通量为N_2O 8.18μg/(m~2·h)、CH_41.58 mg/(m~2·h)、CO_2169.66 mg/(m~2·h)。芦苇茎秆和沉积物界面CH_4和CO_2的排放均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型\"昼夜变化规律,其排放峰值集中在日照及温度最高的9:00至15:00。芦苇植株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因素之一。芦苇植株在光合作用下吸收CO_2并促进CH_4的排放,而芦苇发达的根系及茎秆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途径。同时,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对芦苇群落CH_4和NO2的排放影响显著,但与CO_2通量的相关性不明显。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对3种气体的排放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控制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近年来面临的重大任务。碳排放研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从碳排放测算、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行业碳排放研究三个方面对我国碳排放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主要成果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双碳”目标提出现阶段我国“以完善政策标准与加大政府扶持为基础,以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兴产业发展、能源结构调整与新能源技术发展为核心,以探索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和增加碳汇及对居民低碳消费倾向的引导和培养为导向”的碳减排路径。 相似文献
108.
109.
生物质粉尘是生物质气化燃气中主要的杂质之一,其清除效果对生物质气化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湿式电除尘装置作为试验平台,研究了生物质粉尘的特性和不同影响因素下湿式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并对干法、湿法除尘效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粉尘主要含C、O、Mg、Al、Si、K、Ca、Fe等元素,中位径为26.05μm。在相同条件下,除尘效率随着水压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增加到0.4 MPa以后,无较大变化,除尘效率随着电场风速、焦油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洗涤水中添加少量的碱液有利于除尘。采用极配型式为RS二刺芒刺线配480C型板,当水压为0.4 MPa、电场风速为1.0 m/s,除尘效率可达99.21%。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