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51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16篇
综合类   439篇
基础理论   8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我国各方面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生产、建筑等方面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是极大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城市内大气污染问题。如何治理大气污染,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工业企业、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大气污染过程偶有发生,作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其大气环境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提出有效的综合防治对策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泉州市自然(气象、地形)与社会经济(产业布局)等因素,分析了泉州市不同季节大气颗粒物污染成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大气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对策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2.
应用三维水质模型对大连湾水体中的藻类碳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选择主要的模型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由空间分布的模拟结果可知,在大连湾,藻类主要集中在排污口附近区域。由季节变化模拟结果可知,在湾顶部的排污口区藻类生产显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在夏季,主要受到磷酸盐浓度的限制。灵敏度分析显示,在排污口区水体的扩散能力对藻类生产的影响较大,在湾中部和湾口区主要受到磷酸盐负荷的影响。模拟结果可以为大连湾的污染控制、水质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于太原某氟污染场地采集16个土壤样品,通过体外模拟(in vitro)胃肠消化的方法,利用配制的模拟胃、肠液提取土壤中氟,研究其人体可给性,并分析人体可给性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中氟在胃、肠提取阶段的可给性分别为2.59%~6.57%和1.09%~2.52%,平均值分别为3.53%和1.44%.胃提取阶段...  相似文献   
104.
土壤铜污染的影响因素及其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污染引起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土壤中铜对生物的毒害作用主要取决于它的赋存形态。土壤组成成分、pH值、土壤中其它污染物以及环境因素都会对铜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和吸附解吸产生影响,因此,不同土壤对外来铜污染的缓冲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已经有学者研究出针对铜污染土壤的几种有效的修复技术,目前主要是植物修复技术。现有修复技术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引导着今后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5.
利用攻坚计划行动方案所涉及的污染源排放清单和扩散模型计算了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并将污染物浓度/人口分布和剂量一反应函数联系起来,根据方案实施前后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分析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变化,将损害的减少程度进行货币化计算,继而将影响成本和削减方案成本进行比较,评估方案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6.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夏季(7月、8月和9月)长江河口湿地芦苇植被CO_2、CH_4和N_2O的叶面通量、茎秆扩散速率以及沉积物通量的日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芦苇叶片排放的N_2O与CH_4的量分别为2.99μg/(m~2·h)和15.36μg/(m~2·h),CO_2则呈现白天吸收(-120.86 mg/(m~2·h))、夜间排放(69.39 mg/(m~2·h))的特点。芦苇茎秆N_2O、CH_4和CO_2平均扩散速率分别为1.96μg/h、142.45μg/h和10.69 mg/h,沉积物平均排放通量为N_2O 8.18μg/(m~2·h)、CH_41.58 mg/(m~2·h)、CO_2169.66 mg/(m~2·h)。芦苇茎秆和沉积物界面CH_4和CO_2的排放均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型\"昼夜变化规律,其排放峰值集中在日照及温度最高的9:00至15:00。芦苇植株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因素之一。芦苇植株在光合作用下吸收CO_2并促进CH_4的排放,而芦苇发达的根系及茎秆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途径。同时,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对芦苇群落CH_4和NO2的排放影响显著,但与CO_2通量的相关性不明显。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对3种气体的排放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控制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近年来面临的重大任务。碳排放研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从碳排放测算、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行业碳排放研究三个方面对我国碳排放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主要成果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双碳”目标提出现阶段我国“以完善政策标准与加大政府扶持为基础,以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兴产业发展、能源结构调整与新能源技术发展为核心,以探索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和增加碳汇及对居民低碳消费倾向的引导和培养为导向”的碳减排路径。  相似文献   
108.
杭瑞国家公路凤凰至大兴(湘黔界)K0+500~K5+000段穿越凤凰国家地质公园奇梁洞景区。为分析公路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奇梁洞地质遗迹影响程度,预测施工过程中爆破震动和项目建成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对地质遗迹造成的危害,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模拟分析公路工程建设对地质遗迹的影响。为工程建设提供奇梁洞地质遗迹保护审批依据,防止建设工程引发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09.
生物质粉尘是生物质气化燃气中主要的杂质之一,其清除效果对生物质气化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湿式电除尘装置作为试验平台,研究了生物质粉尘的特性和不同影响因素下湿式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并对干法、湿法除尘效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粉尘主要含C、O、Mg、Al、Si、K、Ca、Fe等元素,中位径为26.05μm。在相同条件下,除尘效率随着水压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增加到0.4 MPa以后,无较大变化,除尘效率随着电场风速、焦油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洗涤水中添加少量的碱液有利于除尘。采用极配型式为RS二刺芒刺线配480C型板,当水压为0.4 MPa、电场风速为1.0 m/s,除尘效率可达99.21%。  相似文献   
110.
抚仙湖浮游植物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年来的监测研究表明抚仙湖浮游植物生物量增殖过快,种群结构已发生了变化,浮游植物的增生对水质有害无益,而且这种趋势有增无减,应竭尽全力控制入湖污染负荷,遏制藻量繁殖增多,保护抚仙湖优良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