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62篇
  免费   3618篇
  国内免费   310篇
安全科学   2892篇
废物处理   313篇
环保管理   2989篇
综合类   10252篇
基础理论   1826篇
环境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509篇
评价与监测   871篇
社会与环境   1150篇
灾害及防治   979篇
  2025年   163篇
  2024年   468篇
  2023年   581篇
  2022年   679篇
  2021年   798篇
  2020年   816篇
  2019年   643篇
  2018年   551篇
  2017年   741篇
  2016年   776篇
  2015年   778篇
  2014年   839篇
  2013年   980篇
  2012年   1181篇
  2011年   1237篇
  2010年   863篇
  2009年   969篇
  2008年   719篇
  2007年   1117篇
  2006年   1121篇
  2005年   984篇
  2004年   867篇
  2003年   810篇
  2002年   707篇
  2001年   604篇
  2000年   551篇
  1999年   527篇
  1998年   352篇
  1997年   289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4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41.
水分和氮素供应对菠菜硝酸盐累积和钾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水分和氮素供应对露地秋菠菜的硝酸盐累积和钾、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水氮管理措施相比,采用水分平衡法和氮素专家系统进行的水氮供应并没有造成作物减产,但对钾、氮元素的吸收却有明显的影响,同氮素吸收相比,作物对钾素的吸收数量更高;并且作物对钾、氮的吸收比例随氮素供应水平的增加而降低,试验还动态监测了菠菜最新展开叶的叶柄汁液中的硝酸盐和K^ 浓度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水氮处理的菠菜叶柄汁液的硝酸盐浓度在白天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叶柄汁液中的K^ 浓度和NO3^-/K^ 的浓度比在白天受氮素供应水平的影响很大,供氮量高,K^ 浓度和NO3^-/K^ 浓度比的变化也大,但受灌水量影响不大。图3表2参17。  相似文献   
942.
河流水体受污染后,在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由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能得到一定的净化。哈尔滨市松花江段河流水质净化作用主要包括稀释、吸附、江底沉积物的机械过滤与吸附和絮凝沉淀作用。哈尔滨市松花江断面正处于河流侵蚀与堆积交替动态平衡中,可不断提供新的活性表面,使河底沉积物的净化作用持久不衰。该特殊的地质条件是本段河流保持较强净化作用的关键,妥善利用水环境净化能力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水污染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943.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土壤酸度与土壤养分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演替系列中处于中间阶段的针阔叶混交林土壤的pH值、水解氮、速效磷、钾、交换性钙、镁等几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现状及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为强酸性土壤,表层(0--20cm)土壤酸度高于中(20--40cm)、下(40-60cm)层土壤,0~40cm土壤pH值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性。降雨、温度、凋落物、植物根系以及微生物的活动等因素可能是鼎湖山混交林土壤pH值季节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除Ca外,在同一剖面内,表层土壤养分的含量明显高于中下层,而中下层之间相差不大,养分大多在冬季较高,随着季节变动(1,4,7,10月)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44.
丘陵红壤开发的水土资源保护及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湖南省桃源县为例,针对目前丘陵红壤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探明季节性干旱成因和发生规律、水资源合理调蓄利用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红壤丘陵区抗御季节性干旱的水分管理对策和主要措施;通过不同经营模式的水土资源动态观测、分析,提出了红壤丘陵区土壤允许流失值应≤200 t·km-2·a-1、相应的降水径流系数<0.25 等水土资源协调发展的关键技术指标,并在丘陵红壤坡地上建立了土壤侵蚀模数<100 t·km-2·a-1 的“土壤-水分-生物”资源互利型的高效利用模式。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为中心,应用上述研究成果,建立了茶叶、苎麻、果业、庭园高效生态农业等四大科技先导型的产业化规模经营体系,为我国红壤丘陵区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提供实用模式与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945.
浙江沿海藻类共生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梯度稀释法,从浙江象山、朱家尖等海域所采集的几种海藻中分离出海洋细菌50株,运用杯碟法研究了其胞外代谢产物活性,结果表明,100%的菌株含有胶原蛋白酶、淀粉酶,96%的菌株含有酪蛋白酶,70%的菌株含有酯酶,30%的菌株含有卵磷脂酶、脲酶,还有6%含微量的壳多糖水解酶。同时将这50株菌分别培养在高温(55℃)、高盐(质量分数5.5×10-2)、酸性(pH4.5)环境中,同样对胞外产物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外界环境胁迫下,水解明胶、淀粉、酪蛋白和吐温的酶活性仍然存在,但活性有了很大的变化。因胶原蛋白酶、酪蛋白酶能分解胶原蛋白等成分,淀粉酶具分解淀粉、糖原的作用,因此,这些细菌的产物对其他生物有毒害作用,可能是致病菌,也可能对已知致病菌起抑制、破坏作用。本研究为寻找海洋活性先导化合物,为海洋药物的开发等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46.
苏打盐碱土地区水田水盐运移模拟与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取生 《生态环境》2005,14(3):396-398
井灌种稻虽然是近年来松嫩平原西部土地苏打盐碱化治理的有效途径,但苏打盐碱地种稻改良对土壤盐分状况的长期影响,却缺乏定量化评价。作者选择该区代表性地点,通过田间观测与建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有种植条件下的水田盐分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和检验。研究发现,经过一定开垦年限土壤剖面平均含盐量下降到1.5g·kg-1左右后,在降水量正常的条件下,土壤盐分已基本达到平衡,不再随着开垦年限增加而进一步下降。相反,如遇干旱年份土壤盐分还会略有增加。需要进一步采取增加排水次数、改善土壤通透性等其它技术措施,才能使苏打盐碱地种稻改良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47.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霞  郑习健 《生态环境》2005,14(3):447-448
概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为它是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为根本特征;它强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和谐与统一。这种新的理念应该转化成为政府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948.
张金屯 《生态环境》2005,14(5):789-793
沙棘适合于在干旱瘠溥的黄土高原地区生长,在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中成效显著,近年来沙棘灌丛资源发展迅速。但由于在沙棘灌丛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使黄土高原区域整体效益并不理想。文章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沙棘灌丛资源的类型,共有6个群系;分析了黄土高原沙棘灌丛资源的现状和效益,其在工矿废弃地治理、砒砂岩区治理、沙化土地治理、水土保持等方面作用明显,对当地畜牧业、食品工业、医药业起到促进作用;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源发展问题,二是保护问题,三是管理问题,四是科学技术问题;最后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黄土高原沙棘灌丛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49.
江汉平原湿地功能下降与洪涝灾害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建国以来,江汉平原湿地面积及其生态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史志记载和气候资料,对江汉平原洪涝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江汉平原洪涝灾害频率趋高、江河湖高水位频率明显增加、外洪内涝日益严重的变化特点。据此,从时间上探讨了湿地变化与洪涝灾害之间的联系,发现历史和近代洪涝灾害的频发期与相应时期的围垦和江堤修筑有较好的对应。结合国土资源部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近10年来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的主要转移途径,从空间上探讨了湿地动态变化与江汉平原洪涝灾害发生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江汉平原洪涝灾害的发生和湿地面积的减少及其功能的退化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湿地的围垦和退化是导致其调蓄能力降低,引发洪涝灾害加剧等负页环境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0.
深海热液喷口周围微氧耐压细菌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采用析因实验设计,探讨了培养基的水源、培养温度和生长pH等因素对喷口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初步探索了常压下东太平洋某海底喷口周围微氧耐压细菌的生长条件。样品培养10d后,对培养液中细菌量进行显微计数,实验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中的方差分析程序进行处理。统计结果显示:在标准大气压下,从研究样品中获得最多细菌数的较优培养条件为:培养基水源为单蒸水;生长pH为7.60;培养温度为50℃。在该条件的培养液中细菌平均浓度达2.596×10个/m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鉴定与开发利用深海喷口周围细菌资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