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65篇 |
免费 | 642篇 |
国内免费 | 30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91篇 |
废物处理 | 139篇 |
环保管理 | 3207篇 |
综合类 | 2303篇 |
基础理论 | 868篇 |
环境理论 | 10篇 |
污染及防治 | 264篇 |
评价与监测 | 371篇 |
社会与环境 | 353篇 |
灾害及防治 | 3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140篇 |
2021年 | 199篇 |
2020年 | 262篇 |
2019年 | 199篇 |
2018年 | 170篇 |
2017年 | 231篇 |
2016年 | 317篇 |
2015年 | 271篇 |
2014年 | 325篇 |
2013年 | 476篇 |
2012年 | 545篇 |
2011年 | 586篇 |
2010年 | 400篇 |
2009年 | 511篇 |
2008年 | 368篇 |
2007年 | 500篇 |
2006年 | 484篇 |
2005年 | 377篇 |
2004年 | 418篇 |
2003年 | 314篇 |
2002年 | 294篇 |
2001年 | 279篇 |
2000年 | 285篇 |
1999年 | 212篇 |
1998年 | 143篇 |
1997年 | 141篇 |
1996年 | 115篇 |
1995年 | 109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28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34篇 |
1978年 | 21篇 |
1973年 | 14篇 |
1972年 | 16篇 |
1971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Qinhua Fang Luoping Zhang Huasheng Hong Liyu Zhang Frances Bristow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08,10(1):41-49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t different levels has been called for by environmental departments in China during last years to integrate environment considera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ccomplished environmental planning practice in Xiamen China, the paper suggests a general environmental planning process with ecological function zoning as its key steps, at the same tim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ecological function zoning was formulated. The case studies of Dongfu suburban tow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Xiamen eco-city conceptual planning indicate that scientifically sound results of ecological function zoning can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not only the adapta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lso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the decision-making. The experience shows that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zoning methods should be appli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adaptive management, resource-based and community-based, so that it can integrate science into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voiding both narrow-minded viewpoints of planners and natural resource use conflicts among variety of stakeholders. Problems to be resolved in the future are also pointed out in the ending part. 相似文献
26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环境风险事故频发。与此同时,公众对于美好环境的需求日益提升,公众与专家和政府之间的风险判断差异是不同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为识别公众环境风险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11种环境风险的客观风险水平和公众感知到的风险影响度、场域了解度、政府信任度、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对公众风险接受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经济水平、风险影响度、场域了解度、政府信任度均直接影响公众的风险接受度;客观风险水平则通过风险影响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风险接受度。因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降低公众风险感知偏差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除了通过更严格的风险管控手段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外,还需要通过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生态科普等方式增强公众对风险场域的了解度和对政府的信任度以提升风险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263.
“地球工程”作为减缓气候变化手段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家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5):22-26
减缓气候变化可以在大的地理尺度上以工程技术手段来实施。地球工程包括所有能源生产和消费以外的、不涉及工业生产过程管理的,在较大的地球尺度或规模上,去除大气中的CO2或直接控制太阳辐射而降温的各种人为的工程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三大类:绿色生物技术手段、碳捕获与埋存技术和太阳光辐射额度控制管理技术。这一类地球工程手段有着一系列经济、技术、环境、伦理、安全和不确定性含义。本文就近年来国际上关于地球工程作为减缓气候变化可能技术选择的几个关键问题开展了分析和讨论,涉及概念界定、技术特点、可能影响、治理构架等。作者认为,对于直接作用于碳的地球工程手段,如绿色生物技术手段和碳捕获与埋存技术,风险小、可操控;太阳光辐管理技术,通过人为排放到大气的SO2和气溶胶等的降温效应,来控制地球气温的上升,尽管使用的经济成本可能不高,具有实际操作可能,但其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可能的安全含义,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伦理上看,当代人是否有权来开展太阳光辐管理技术这类具有巨大科学不确定性的地球工程存在争议,在科学不确定的情况下采取任何行动,就失去了伦理学基础。从法律上看,人工干预太阳辐射,即使是科学实验或研究,由于其影响超出了国界,超出了当代人,也超出了人类社会,如果有人采取行动,也存在法律依据上的质疑。人工干预太阳辐射的研究和实施,需要一个国际治理构架。为了防止其他国家单独行动,需要"相互约束"的治理构架——"自我约束"以换取他国同意"自我约束"。鉴于气候变化和光辐管理在科学上的不确定性,目前不宜实施,短期内也不会提上议事日程。太阳光辐管理技术影响的复杂性和气候变化风险的迫切性,需要我们加大科学研究力度,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世界第一大CO2排放国,地域空间气候条件存在巨大差异性。从减排成本的角度,从气候影响的空间差异性,开展地球工程的科学研究,有着科学、政策和国际气候外交的积极意义。但是,相关的科学研究需要国际制度构架。由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谈判尚未涉及,需要开展系统科学、技术、经济、法律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提高科学认知度,为国际谈判和政策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64.
中国企业低碳环境与低碳管理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底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各国将制定更具有操作性的碳减排目标,世界低碳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低碳发展的路径逐步从宏观治理向宏观与微观结合过渡。目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处在政府推动为主、大企业探索性行动的阶段,今后企业将逐渐在低碳发展中发挥主力作用。企业面临的低碳环境主要包括宏观低碳发展环境、行业低碳竞争环境、微观低碳管理环境三个层面。企业管理需要根据低碳发展的要求重新更新再造。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基本活动的低碳管理再造包括内部后勤、生产运营、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售后服务等的低碳管理再造。而辅助方面的低碳管理再造主要包括采购低碳管理、技术开发低碳管理、人力资源低碳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低碳管理等。从企业外部资源管理角度来说,企业的低碳管理主要包括供应商的低碳协同管理和其他合作伙伴的低碳协同管理。本文根据我国企业的低碳环境和低碳再造的内容,提出了企业低碳管理再造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65.
土地督察对土地违法的遏制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当年发生土地违法案件数和当年发生土地违法涉案面积作为主要表征指标,收集了2002-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土地督察对土地违法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论文分别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和混合OLS模型加以估计,通过相关检验,最后选用了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在模型估计结果的基础上,对土地督察的违法遏制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①土地督察的确对减少土地违法有显著影响,土地例行督察覆盖度每提高1%,可能减少土地违法案件92件,可能使土地违法涉案面积减少约2.18%;②若对某省份实施了专项督察,则可能减少土地违法案件7件,可能使土地违法涉案面积减少31.11%;③由于实行了土地例行督察和专项督察,可能使2007-2009年的土地违法案件分别少发生84件、3 473件和12 500件,土地违法涉案面积分别少发生2 314.13 hm2、1 919.75 hm2和3 046.57 hm2。 相似文献
266.
饮用水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自然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基于实地调研、部门访谈和制度条文的梳理与分析,以苏州市太湖水源地为例研究湖泊型水源地管理体制。研究表明:我国水源地管理由国家、省、市、县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构成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具有水资源和水环境分割管理、流域管理和行政区管理交错的制度特征,初步具备了综合管理的架构;水源保护缺乏流域管治的思维,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制度支撑不足;在管理手段上以命令控制型手段为主,经济激励与公众参与不足。建立水源地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完善经济激励手段,推进公众参与,实施水源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将有利于提高水源地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67.
为平衡流域上下游之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利益的矛盾,解决依赖政府支出补偿能力有限的问题,我国许多地方尝试着在流域生态补偿中引入市场机制,各地涌现出大量的生态服务市场化补偿案例,成为目前中小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有益探索和重要补充。为保障流域生态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行,对其管理制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在总结国际生态服务市场管理实践和政策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流域生态补偿相关的管理实践、政策和法律制度进行评价,并以此为基础,从管理政策、法律制度和市场机制3个层面,给出我国生态服务市场管理制度的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268.
为了进一步规范HSE日常业务管理,充分发挥HSE管理体系的内在作用,本文运用.NET计算机技术,构建了基于B/S架构的施工企业HSE信息管理Web系统。该系统以HSE管理体系为核心,实现统一HSE业务管理及报表工具、信息共享、HSE资料电子归档、数据统计分析、个人安全档案管理等功能。通过实际运用效果来看,HSE信息管理系统在促进HSE信息管理高效化、提升HSE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论述了该系统存在的不足与改进建议,并指出融入PDA、物联网和可视化技术将为系统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69.
差异性区域网格化环境管理是在环境状况存在明显分异区域进行环境管理的有效的方式。依托网格化管理在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事方面的优势.探讨在环境状况差异明显区域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的目标、步骤与管理思路。以上海市宝山区的实践为例.根据区内环境现状差异明显的特征。将全区划分为150个网格.从中选取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的网格.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与环境建设.逐年逐块提升区域网格环境状况.实现区域环境网格等级的提升.初步达成区域生态、生产、生活的协调。实践表明.差异性区域网格化管理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种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270.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integrated water management model at the industrial park level. It suggests four approaches to water
management: first, direct water reuse among users; second, water reuse among users by blending with freshwater; third, water
reuse between users and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and fourth, groundwater recharge by reclaimed wastewater or other feasible
applications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overall water efficiency. The model results in 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ethodology
for optimizing water resources within an industrial park, seeking potential water reuse among industries, and incorporating
the size and cost of reclaimed wastewater delivery systems. A case study is employed to test the model’s feasibility.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optimized water use network is also carried out, showing the potential water and cost saving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