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51篇 |
免费 | 866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00篇 |
废物处理 | 63篇 |
环保管理 | 406篇 |
综合类 | 2251篇 |
基础理论 | 529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326篇 |
评价与监测 | 224篇 |
社会与环境 | 298篇 |
灾害及防治 | 2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3篇 |
2024年 | 93篇 |
2023年 | 170篇 |
2022年 | 217篇 |
2021年 | 231篇 |
2020年 | 223篇 |
2019年 | 218篇 |
2018年 | 189篇 |
2017年 | 232篇 |
2016年 | 198篇 |
2015年 | 223篇 |
2014年 | 221篇 |
2013年 | 299篇 |
2012年 | 384篇 |
2011年 | 427篇 |
2010年 | 283篇 |
2009年 | 348篇 |
2008年 | 207篇 |
2007年 | 347篇 |
2006年 | 359篇 |
2005年 | 304篇 |
2004年 | 200篇 |
2003年 | 247篇 |
2002年 | 195篇 |
2001年 | 176篇 |
2000年 | 137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113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692.
环境介质中铊的分布和运移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铊在岩矿石、土壤、植物、动物及大气等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和运移机理及一些生物效应。在矿床中 ,铊主要分布在低温热液铊、铅、锌、锑、汞、砷等矿床中 ,铊的富集与其亲硫性及有机质密切相关 ,[TlCl4 ]-是铊迁移的主要形式。在土壤中 ,铊主要以水溶态、硫化物结合态、硅酸盐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存在 ,水溶态的铊容易迁移。在植物中 ,铊的运移与钾在植物中的传输有关。在动物中 ,铊对各组织器官的亲和能力依次为 :肾 >睾丸 >脾 >前列腺 >毛发。在大气中 ,铊主要以TlF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693.
以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的技术特点为基础,结合应急指挥系统中的功能需求,探讨化学事故应急指挥系统GIS平台能够实现的功能,以及为实现这些功能而构建的数据库的建设。将GIS技术应用在化学事故应急指挥系统中,能够迅速、直观地了解事故装置和设备情况,获得有关信息,进行事故模拟。对提高事故处理速度,缩短反应时间,减少事故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4.
粉煤灰对矿井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静态热力学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粉煤灰对矿井水中Pb^2+,Zn^2+,Cu6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着重分析了PH值,吸附时间,粉煤灰活化程度等因素对其吸附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5.
陆域氮通量输入是河口氮负荷的首要来源,引发富营养化和低氧等生态环境问题,系统识别入海河流的氮来源是河口氮管控的前提. 基于对环渤海辽宁省、河北省的12条入海河流179个点位的氮氧同位素特征分析,系统识别了河流的硝酸盐来源,并结合稳定同位素(SIAR)模型定量计算各污染源对河流硝酸盐的贡献率. 结果表明,研究区硝酸盐的转化主要以硝化作用为主. 对12条河流,动物粪便及污水的贡献率范围为13.9%~90.1%,土壤氮的贡献率范围为4.3%~54.0%. 此外,沧州市廖家洼河、宣惠河和南排河的农业化肥贡献率较高,为25.2%~64.4%. 总体而言,这12条河流的氮通量受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且不同河流的硝酸盐主要来源存在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化的氮污染源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696.
697.
目的研究海水环境下海流能发电机组叶片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实验室内通过海水浸泡试验、拉伸试验、弯曲试验以及剪切试验,测定叶片用玻璃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吸水特性,以及在人工海水介质中各项力学性能参数的演变规律。结果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玻璃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吸水率先逐步增大、后趋于稳定,总吸水率约0.075%。抗拉强度呈先降低、后提高、又降低的趋势,抗拉强度最高可超过1100 MPa,最小值约为940 MPa。弹性模量和弯曲强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弹性模量降幅约9.5%,弯曲强度降幅约为30%。弯曲模量变化起伏不定,变化幅度在15%以内。材料剪切强度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最小值为189 MPa,较初始值高10 MPa。剪切模量呈先降低、后提高的现象,在浸泡28 d时,剪切模量最小,为16.4 GPa。结论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经过长期海水浸泡后,拉伸及抗剪切性能略有降低,但降幅不大,抗弯性能下降明显,需要在叶片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时,充分考虑抗弯性能衰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98.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了生产系统中的危害源与相关因素,揭示了生产事故的最终原因是社会环境与生产管理上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工人产生不安全行为,从而引起事故发生.分析了单元作业子系统的4种事故致因类型,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99.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