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341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氯盐对含汞土壤热脱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管式电阻炉对不同氯盐调理的含汞土壤进行热脱附实验,研究氯盐种类和炉温等对汞脱除效果的影响,分别从汞脱除率、热重测试和XRD汞形态分析3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添加氯盐均对汞脱除率有明显提升。230℃时,添加氯化铁、氯化镁和氯化钙调理相比对照组(不添加氯盐),汞脱除率分别提升66.2%、49.3%和15.8%,即促进效果:FeCl3>MgCl2>CaCl2。在300℃下加热25 min时,添加氯化铁调理的汞脱除率为96.1~96.2%,与对照组相比,最高提升了68.3%。热重测试结果显示,载气对汞的挥发影响较小,湿法投加氯盐效果比干法投加更明显。炉尾晶体XRD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氯盐促进样品中汞向氯化汞转变从而提高了汞脱除率。添加氯盐调理提高了汞脱除率,同时缩短了汞热脱附达到稳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342.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Al2(SO4)3、AlCl3、Al(NO3)3 3种铝盐对凹凸棒石的复合改性及其除氟效果。复合改性的最优条件为Al2(SO4)3 浓度0.05 mol·L-1、浸泡时间2 h、固液比1:3,AlCl3浓度0.4 mol·L-1、浸泡时间5 h、固液比1:2,Al(NO3)3浓度0.2 mol·L-1、浸泡时间6 h、固液比1:2。复合改性的凹凸棒石吸附容量达到1.317 mg·g-1,是改性前的13.9倍,吸附容量显著提高。复合改性的凹凸棒石对水中氟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吸附最佳pH为7,改性后的凹凸棒石表面更疏松粗糙,孔穴和孔道增多增大,但晶体结构未变。  相似文献   
343.
针对多组分煤矿酸性废水(ACMD)污染严重、治理费用高的特点,采用PVA—硼酸包埋交联法制作以硫酸盐还原菌(SRB)和盐改性麦饭石为主体的固定化颗粒,依据不同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构造3组动态柱,对固定化颗粒进行水力条件适应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颗粒在低水力负荷0.085 m3·(m2·d)-1,水力停留时间32.495 h下运行效果较好,SO42-和Mn2+去除率分别为65.90%和37.65%,出水COD浓度635.06 mg·L-1,总铁元素TFe释放量4.03 mg·L-1,出水pH 6.94。提高污染物SO42-和Mn2+浓度到(2 657±96)mg·L-1和(13.33±1.75)mg·L-1,SO42-和Mn2+去除率仍可达40.07%和20.52%,出水COD浓度64.07 mg·L-1,总铁元素TFe释放量2.69 mg·L-1,出水pH为7.38,综合处理效果较好,颗粒对高浓度污染物适应性较强,具有一定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344.
对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一体化管理,可极大提升城市排水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作为厂网一体化运营理念的一部分,铁盐的综合使用愈发受到关注。在城市排水系统中,铁盐可在污水输送、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围绕铁盐的迁移转化路径、铁盐在污水输送和污水处理厂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系统末端铁盐的回收这4个方面,综述了城市排水系统中铁盐综合使用的研究进展。最后根据当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铁盐综合使用中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并从厂网一体化铁盐自动加药控制和末端铁盐的进一步回收两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45.
为了解海盐气溶胶和亚洲出流污染物的相互影响,对2001年春季黄海边界层内观测的气溶胶细粒子可溶离子浓度(AGE-Asia中NCAR C-130飞机航测)进行了研究.所分析的6个航段(航段1~航段6)都位于黄海中部(124.0°E~125.1°E,34.3°N~36.4°N)的大气边界层内.离子摩尔比和相关分析表明,在所...  相似文献   
346.
喹啉季铵盐絮凝-缓蚀剂FNQ-C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华  彭辉  肖锦 《环境化学》1999,18(1):70-76
本文研究了天然高分子改性喹啉季铵盐型阳离子絮凝-缓蚀剂FNQ-C的制备,确定了其最佳制备反应条件;考察了FNQ-C在模拟循环冷却水中的絮凝、缓蚀性能.絮凝实验表明FNQ-C的絮凝净水效果优于国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M-C,挂片腐蚀实验表明FNQ-C的缓蚀性能与国产商品缓蚀剂EDTMP相当.实验亦证实FNQ-C的缓蚀用药量与其絮凝净化用药量相容,可以一次投药同步满足絮凝、缓蚀两种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347.
刘信安  冉翊  罗彦凤 《环境科学》2007,28(10):2163-2168
不同形态的营养盐在不同介质(层面)中会对藻类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同时考虑水环境中、藻细胞膜界面上和藻细胞膜内营养盐浓度,尤其营养盐在藻细胞界面吸附/脱附作用的藻类生长数值模型,通过数值计算进行了参数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实验测试值与本模型计算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6.90%,而且,本模型与未考虑营养盐吸附/脱附作用模型的最大绝对值累积相对误差分别为11.70%和34.18%.显然,本研究提出的这种藻类生长模型与实测数据吻合更好,能够更准确、合理和真实地描述藻类生长状态与变化趋势.本模型反映出的细胞膜界面浓度,体现了藻细胞在光暗交替情况下吸收营养盐的变化,同时表达了藻细胞内部ATP浓度的变化状态,使外界营养盐浓度同藻细胞自身营养状态之间,也就是在微观和中观层次之间建立起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相互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348.
孔石莼对养殖废水中营养盐的吸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养殖废水中,利用大型海藻-孔石莼,研究其对各营养盐的吸收情况。在实验中,NH4+-N有一定的吸收,并且在开始阶段吸收最快。其他营养盐的吸收效果不如NH4+-N,而且孔石莼对NO3-盐的吸收存在滞后性。实验结果表明孔石莼对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盐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废水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349.
杨红薇  何婷  谢帆 《环境工程学报》2015,9(11):5387-5392
肝素钠废水因含高钠盐而导致其生物处理效率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对于如何改善高盐下的生物处理效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针对SBR工艺处理高盐肝素钠生产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以污泥对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率为要点,探讨了甜菜碱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当稳定的好氧处理系统受到高钠盐冲击时,投加甜菜碱,TOC的去除率能提高9%~22%,氨氮的去除率能提高9%~16%;(2)当甜菜碱添加浓度为1 mmol/L(即117 mg/L)时,系统污泥性能的改善效果最好,TOC的去除率提高了15.3%,氨氮的去除率提高了18.7%;(3)甜菜碱的一次性添加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持续性,持续时间约为6 d。  相似文献   
350.
In an attempt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2 concentrations (270, 380, and 750 μL/L) on the competition of microcystin-producing (MC-producing) and non-MC-producing Microcystis strains during dense cyanobacteria blooms, an in situ simulation experimentwas conducted in the Meiliang Bay of Lake Taihu in the summer of 2012. The abundance of total Microcystis and MC-producing Microcystis genotypes was quantified based on the 16S rDNA and mcyD gene using real-time PC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mospheric CO2 elevation wou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pH value and increase the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concentration. Changes in CO2 concentration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abundance of total Microcystis population. However, CO2 concentrations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subpopulation structure of Microcystis. The enhancement of CO2 concentrations could largely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non-MC-producing over MC-producing Microcystis, resulting in a higher proportion of non-MC-producing subpopulation in treatments using high CO2 concentrations. Concurrently, MC concentration in water declined when CO2 concentrations were elevated. Therefore, we concluded that the increase of CO2 concentrations might decrease potential health risks of MC for human and animal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