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96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32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城市混凝土桥梁薄弱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包括高架桥、立交桥在内的大量混凝土桥梁在城市交通网络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受环境侵蚀、交通量日益增加的影响,城市混凝土桥梁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损伤,严重甚至会导致桥梁倒塌等重大灾难事故。在分析城市混凝土桥梁的各种损伤及损伤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运营桥梁薄弱处的概念。该薄弱处是指受环境侵蚀、材料老化、荷载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桥梁结构中最先发生破坏的构件或构件中的某一位置。对运营桥梁薄弱处的分析宜采用分析结构中各处的承载力下降及相应的荷载效应增加二者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比较获得桥梁中各处抗力与荷载效应最为接近的地方,即结构薄弱处。最后,总结了城市混凝土桥梁薄弱处分析研究的发展方向及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2.
为了研究梁式桥的震害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几次大地震中梁式桥震害调查资料,对梁式桥震害现象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原因,从地震烈度、建设年代、结构体系、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等4个方面对桥梁震害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关于梁式桥地震破坏影响因素、破坏机理等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3.
地震序列下桥梁连梁装置的防落梁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类地震序列中,主-余震所占比例最大。主震震级越高其余震的震级亦越高,对结构的破坏越大。桥梁结构作为重要交通枢纽工程,其在整个地震序列发生时应确保通行,起到生命线工程的作用。选用集集地震序列对桥梁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发现结构在主震作用下梁墩相对位移过大、主梁发生落座,余震作用下结构有发生落梁的可能。对结构设置防落梁装置,并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显示连梁装置可有效抑制桥梁上、下部结构相对位移,提高结构抗推能力与整体性,保证了结构在整个地震序列中不发生落梁震害。在抗震分析中,应考虑到强余震对结构带来的影响,保证损伤结构在地震序列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64.
声发射技术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发射技术作为一种被动的、动态的监测手段,在工程和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日益受到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声发射技术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研究状况。首先,简要介绍了声发射的基本原理和声发射信号处理方法;其次,详细分析了声发射技术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中的研究成果,包括钢筋混凝土桥、钢结构桥、桥梁结构关键构件和无线声发射传感器及其网络等;最后,分析了声发射技术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声发射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5.
悬索桥钢箱梁的吊装施工安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埔大桥钢箱梁利用平驳船运送到吊装地点,采用跨缆机、卷扬机、滑轮组、拖轮、平驳船等设备设施进行吊装。为保障钢箱梁吊装的安全,通过制定完善的钢箱梁吊装施工工艺:钢箱梁总体架设顺序;钢箱梁吊装方案、跨缆吊机安装及试吊、钢箱梁的吊装工艺,同时配合钢箱梁吊装施工安全管理技术:钢箱梁吊装施工前、卷扬机操作安全、水上作业安全等管理,在台风多发、暴雨洪水季节进行了半年的吊装,在施工人员培训、安全交底、设备安装与吊装作业等方面,全面进行综合安全管理,顺利、安全地完成了钢箱梁吊装施工。  相似文献   
66.
以汶川大地震中严重破坏的回澜立交桥为例,基于数值模拟手段并结合现场震害调查,分析了回澜立交桥的地震破坏机理。数值分析表明,地震时设有支座的最矮的1号桥墩支座发生滑移破坏,以致刚度较大(次矮)的2号刚构桥墩承受很大的地震惯性力,2号墩首先发生弯曲屈服,此后随延性发展因抗剪能力不足最终发生剪切破坏直至倒塌损毁,呈现典型的弯剪破坏特征。现场震害调查发现,回澜立交桥震害集中于抗弯刚度较大的刚构墩上,而其余桥墩震害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混凝土保护层的脱落、混凝土开裂以及墩顶支座的滑移破坏等。数值分析结果与震害调查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7.
针对目前我国河道管理的现状,在原有防洪影响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广义结构可靠性原理及多种相关学科理论,提出了跨河道桥工程防洪风险的评价理念,建立了跨河道桥工程防洪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体系,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体系的适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68.
ABSTRACT: Design of bridges spanning tidal estuaries or bays requires an estimate of peak tidal flow. One common approach to estimating these flows (Neill's method) uses a first‐order approximation of uniform water surface rise in the water body. For larger water bodies, the assumptions of this method are decreasingly valid. This study develops a simple modification that accounts for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in the response of tidal waterways to storm surge flows. The peak tidal flow predicted by Neill's equation is compared to the peak flow determin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estuaries with simple geometries, ranging from 1 to 25 km in length, using the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one‐dimensional unsteady flow model, UNET.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t may be appropriate to apply a correction factor to the peak discharge and peak velocity predicted by Neill's method. An algorithm, developed by nonlinear regression, is presented for computing correction factors based on estuary length, shape, mean depth, and storm‐tide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uld permit the design of more reliable, cost‐effective structures by providing more realistic estimates of the potential for bridge scour in tidal waterways, especially when a full solution of the unsteady flow equations is impractical.  相似文献   
69.
武咸城际铁路在咸宁市上跨武广高速铁路,安全风险极大。论述了跨高速铁路桥梁基础承台防护桩的设计和施工,分析了防护桩设计的影响因素,确定了计算桩长。此外,从单桩承载力、桩基内力及基地应力三方面计算进行了安全性验证,确保了桥梁承台施工安全,对类似工程的基础安全防护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0.
铁路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铁路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以某三跨铁路连续梁桥为例,建立该桥的全桥有限元模型。对该桥采用铅芯橡胶支座进行减隔震设计,在7条典型地震波激励下对2种设计方案的减隔震效果进行计算分析,并将2种方案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隔震方案都能取得较好的隔震效果,但全桥隔震时制动墩地震响应隔震率优于制动墩隔震,且全桥隔震时梁体位移小于制动墩隔震。对铁路连续梁桥进行全桥减隔震设计,可以在较小梁体位移的前提下得到较好的隔震率,更有利于桥梁上部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