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59篇
安全科学   162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482篇
基础理论   95篇
污染及防治   130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61.
Effect of organic matter and pH on mercury release from soil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n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on the effect of organic matter(OM)and pH on mercury(Hg)release from soils.Hg release flux was measured using the dynamic flux chamber(DFC)combined with the Lumex multifunctional mercury analyzer in both laboratory experiment and field monitor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g emission from the OM-added soils was apparently low because of the high affinity of OM to Hg,resulting in the reverse order as the amount of OM addition.Meanwhile,Hg release flux from different pH value soils exhibited the same trend for both Hg~(2 )and Hg_2~(2 )treatment,increasing the Hg flux with pH value of soils increasing.The trend of Hg release in the pH dependence experiment has been well in agreement with that from the field test.In addition,Hg release seemed to be related to its species in the soil,the flux from Hg~(2 )-added soil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Hg_2~(2 )-added soil by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362.
为研究滇池内源污染特征,于2013年在滇池全湖布设36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对沉积物中w(NH4+-N)的分布及NH4+-N释放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滇池表层沉积物中w(NH4+-N)为155.8~667.8 mg/kg,平均值为333.7 mg/kg,湖心区域最高. 0~5 min内NH4+-N释放速率最大,可达到3.34~42.31 mg/(kg·min); 5 min后NH4+-N释放速率逐渐降低,并在120 min左右基本达到释放平衡. 沉积物中NH4+-N的释放潜能为17 147~34 163 mg/kg,NH4+-N释放量随着水土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滇池大部分区域NH4+-N的释放潜能相对较高,特别是在草海北部以及外海盘龙江河口处. 滇池沉积物中NH4+-N释放速率、释放潜能均高于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与同为高原湖泊的洱海相比,其沉积物中NH4+-N释放速率基本相当,但是NH4+-N释放潜能却远高于洱海,表明滇池表层沉积物中NH4+-N具有非常高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363.
张金洋  李楚娴  王定勇  周雄  孙荣国  张成  梁丽 《环境科学》2014,35(12):4567-4572
为了研究纳米TiO2对底泥汞的释放及活化的影响,采用模拟淹水实验,分析纳米TiO2对底泥和上覆水中总汞和甲基汞浓度的影响,并结合底泥中各形态汞的变化情况探讨纳米TiO2对汞的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可促进底泥中汞的释放,导致更多的汞释放到水中,与对照相比,4g·kg-1纳米TiO2导致上覆水中总汞浓度最高时上升91.32%,最终土壤汞的释放量增加约10%,主要原因是纳米TiO2可促进氧化态汞的溶解,这可能会提高水体汞污染的风险.此外,在本实验条件下,短期内纳米TiO2可能降低了底泥甲基汞的形成和释放,但长期淹水后没有明显的影响.总体来看,纳米TiO2对底泥汞释放和转化的影响随浓度升高而增大.因此,随着底泥或土壤中纳米TiO2含量的升高,其对汞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影响可能加剧.  相似文献   
364.
刘波  王国祥  王风贺  杜旭  凌芬  夏劲 《环境科学》2011,32(10):2971-2978
以南京仙林大学城的重污染河道水体为对象,利用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曝气方式(底泥曝气、水曝气)对水体氮素迁移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和温度升高条件下,底泥氮素主要以NH 4+-N形式向上覆水释放;上覆水NH 4+-N的最大累积量表现为:水曝气〈底泥曝气〈对照,3种工况下上覆水中NH 4+-N的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9.40...  相似文献   
365.
通过模拟试验,比较研究EDTA、柠檬酸和EDTA与柠檬酸联合作用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d、Pb的释放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柠檬酸浓度的提高,土壤中Cd、Pb的释放量增加,最大释放率分别为0.9%、8.1%;随着EDTA浓度的提高,土壤中Cd、Pb的释放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释放率分别为1.3%、24.2%;两种萃取剂联合作用提高了土壤中Cd的释放率,能有效地释放土壤中的Cd、Pb,最大释放率分别为1.85%、17.3%。  相似文献   
366.
富磷剩余污泥厌氧贮存过程中的释磷规律与计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东苏  郑广宏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0):2024-2028
以某采用A/O生物除磷工艺的水质净化厂排出的富磷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18个棕色消化瓶考察了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P-PO3-4的释放规律;定期测试污泥中TCOD、SCOD、TSS、VSS、PHB等指标,讨论了上清液中P-PO3-4浓度与各指标的变化计量关系.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PO3-4释放随VSS、TCOD呈负相关关系,与SCOD、PHB以及N-NH 4呈正相关关系.计量关系表明,富磷污泥释放P-PO3-4至上清液的同时,PHB指标的变化与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厌氧释磷过程有相似之处,认为剩余污泥厌氧释磷过程有活性污泥厌氧释磷的痕迹,但机理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367.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过程中汞的释放及甲基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期汞的环境化学行为,利用模拟试验,设置A(15℃,低溶解氧(DO))、B(30℃,低DO)、C(15℃,高DO)3组处理,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消落带土壤淹水过程中汞的释放与甲基化特征研究,淹水试验共进行了40 d.结果表明,淹水初期(0—10 d)土壤汞呈释放趋势,A、B、C等3组处理水体中总汞浓度逐渐增加,而土壤中总汞含量相应降低;随淹水时间的延长(10 d),二者达到平衡.淹水后,A、B、C处理上覆水甲基汞浓度随淹水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分别在第15天、第8天、第15天达到峰值,第30天基本达到平衡;土壤甲基汞含量随淹水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并在第30天达到平衡,平衡时土壤及上覆水甲基汞浓度规律均表现为BAC.土壤-上覆水系统温度的适当升高利于土壤汞的释放及甲基化;高溶解氧利于土壤汞的释放,低溶解氧则更利于汞的甲基化.  相似文献   
368.
广东省不同水库底泥理化性质对内源氮磷释放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级浸取分离方法,分析了广东省10个典型水库底泥的氮磷营养形态分布和污染状况;并通过模拟覆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库底泥氮磷形态及理化性质对内源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10个水库底泥氮磷污染较为严重,全氮含量为0.33~3.31 g.kg^-1,平均值为1.70 g.kg^-1;全磷含量为0.14~2.63 g.kg^-1,平均值为1.31 g.kg^-1。底泥氮磷主要以可转化态形式存在,可转化态氮磷含量占总氮磷含量百分比分别为41.2%~71.4%和53.6%~93.2%。底泥内源氮磷的释放主要受氮磷的赋存形态和含量的影响,水库底泥总氮的释放量与离子交换态氮(IEF-N)、碳酸盐结合态氮(WAEF-N)、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氮(SAEF-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814、0.807;总磷的释放量与碳酸盐结合态磷(WAEF-P)、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磷(SAEF-P)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0.957;这几种氮磷形态是上覆水体中氮磷的重要来源。同时底泥内源氮磷释放还与底泥机械组成有关,其中总氮和总磷释放量与底泥黏粒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8、0.638;而总氮的释放量与底泥砂粒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5。这可能与可转化态氮磷更多的分布在细粒级底泥中有关,细颗粒底泥氮磷释放是上覆水体氮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69.
五里湖不同疏浚深度沉积物对氮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先明 《生态环境》2007,16(3):730-734
对太湖东五里湖区污染沉积物样模拟了3种不同疏浚深度(0cm、30cm和60cm)下的60d形态氮磷释放实验,并对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疏浚与未疏浚比较,疏浚初期的0~10d内,沉积物对上覆水NH4 -N、NO2--N和TN释放增大,NO3--N释放减小,与疏浚后沉积物扩散层变薄和好氧环境的抑制有关,而对PO43--P、TP疏浚后次日出现短暂的释放现象外,此后均处于明显的磷释放受抑状态;疏浚约10d后,沉积物各氮磷形态释放出现分异现象,沉积物对水体的TN和TP释放受到显著抑制,其中20d后上覆水中NH4 -N含量的上升和PO43--P的缓慢增加,预示着底泥疏浚后仍有内源负荷回复的可能。  相似文献   
370.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壤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严重缺磷。粉煤灰和城市污水沉淀物均有较高的磷含量。但是,如果将城市污水沉淀物单独加入土壤,在强淋雨条件下其有效磷将会再度流失。为研究如何提高有效磷的利用率,特设计了粉煤灰和污水沉淀物复合土壤添加剂中磷的有效化实验。实验表明:多孔的粉煤灰颗粒对污水沉淀物中的有效磷有强烈的吸附、存储,并缓慢解吸、释放的作用。同时,粉煤灰颗粒中的磷也会在污水的生物化学等综合作用下缓慢溶出。因此,在植被覆盖率低、干旱且易遭受集中强淋雨条件的西北荒漠化土壤中,添加由粉煤灰和污水沉淀物组成的复合添加剂,能够有效恢复植被,加快改善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