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为探讨城市建筑物对其周围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与分布的影响,对建筑物勒脚或散水边缘(B)和距建筑物5m(B-5)处20个表层土壤样品中16种优控PAHs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B处土壤中?16PAHs含量为824~8960ng/g,平均为2649ng/g;B-5处土壤中?16PAHs含量为637~1706ng/g,平均为1297ng/g,B处PAHs含量远高于B-5.各样点主要以4环和5环PAHs为主,B处3环PAHs含量高于B-5处.其中?4PAHs(Fl、Pyr、InP和BghiP)含量分别占B和B-5土壤中?16PAHs的48%和45%.参照Maliszewska-Kordybach建立的土壤PAHs污染标准,HJ-5、AJ、AJ-5、EB-5和TC-5属于中等污染程度(600~1000ng/g),其余各样点均属于重度污染(>1000ng/g).B处土壤中TOC相对B-5处有富集趋势,B和B-5处土壤中PAHs与TOC无明显的相关性.BaA、Chry、B(b/k)F、BaP、InP和DahA是B 和B-5处土壤中TEQBaP浓度的主要贡献者.溯源结果表明B和B-5处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煤炭、汽油和柴油的燃烧; B-5土壤中PAHs部分可能来源于石油类的泄漏.  相似文献   
102.
城市绿地对周边热环境影响遥感研究--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绿地是缓解城市热环境效应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在宏观上影响城市区域尺度气候条件,而且在小区尺度直接影响到周边的热环境条件。本文从绿地景观格局的角度出发,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以北京市主城区的城市绿地作为研究对象,以绿地周边建筑物作为热环境影响承载体中介,分析了影响建筑热环境的绿地的主要景观因子,开展了城市绿地对周边热环境的影响范围、降温幅度以及绿地景观参数与降温幅度的相关关系研究。首先,从TM遥感影像上人工数字化选取了26个城市绿地斑块,同时提取了其周边建筑物像元;然后,基于定量遥感理论反演了绿地和建筑物的温度,并利用GIS工具统计了绿地和建筑的景观格局信息;最后,基于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和等温线周长-温度曲线变点方法确定了城市绿地对周围建筑物热环境的影响范围,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城市绿地景观参数与其降温幅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1)在100 m空间分辨率的尺度下,北京大部分城市绿地斑块对周边100 m范围内的建筑具有降温效应;面积在0.5 km2以上的绿地斑块,对周边100 m范围内建筑物具有明显降温效应,降温幅度在0.46~0.83℃之间,平均降温幅度为0.72℃;面积在0.5 km2以下的,具有较高植被覆盖度的绿地斑块有一定的降温效应,不具有较高植被覆盖度的绿地斑块降温效应不明显;(2)绿地斑块的周长、面积、形状指数和植被覆盖度与其周边建筑物的降温幅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该结果表明,绿地的面积无论多大,其对周边环境的降温效应都限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在布设城市绿地时分散型绿地比集中式大绿地对周边环境的总体降温效应更好。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绿地对周边热环境影响的空间范围、降温幅度以及绿地景观参数与降温幅度的相关关系,可为城市规划建设及环境评价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3.
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深入推进,大规模城市更新建造活动消耗了大量水泥等建筑材料.以深圳市为例,采用自下而上的物质流分析方法估算了自特区建设以来(1979~2018年)城市房屋建筑中的水泥存量和流量,并分析了其产生的综合环境影响(以碳排放当量为度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979~2018年间,深圳市建筑水泥历史累积消耗约为8...  相似文献   
104.
崔锷  骆常淞  刘忠  朱岳 《火灾科学》2020,29(1):49-55
利用计算机疏散模拟的手段,根据超高层建筑内基于国标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设计的安全疏散系统,设计了合理的疏散场景,对超高层建筑内以防烟楼梯为主的安全疏散系统,进行了安全可靠性的技术分析,并针对国内消防业界对超高层建筑内增加一部疏散楼梯的强化措施的安全效益提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5.
楼梯井内烟囱效应对着火房间燃烧和溢出烟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楼梯井内的烟囱效应对着火房间燃烧速率、补风速度、羽流温度等的影响.实验在一个模拟尺寸的十二层的楼梯井实验台内进行,实验时开启楼梯井顶层直通室外门.火灾时楼梯井内的烟囱效应加速了空气在楼梯井内的对流,使火源区从外界单侧卷吸空气,形成着火房间单侧强补风下的燃烧,燃烧速率比开放空间下的燃烧快,同时使得火焰向前室一侧倾斜,出现火焰"分岔"现象.与火源位于一层的工况相比,当火源位于六层,且首层门开启时,楼梯井内下部空气向上部烟气的掺混较大,着火房间门口进风速度减小,羽流的倾斜角度变小,温度较高,而当首层门关闭时,则减小了楼梯井下部空气与上部烟气的掺混,使得楼梯井内的上部烟气温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6.
高层建筑的环境安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并确定高层建筑的环境安全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层建筑的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同时,提出了高层建筑的环境安全单方面的灰色关联评价及整体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运行步骤。期望以此作为高层建筑规模安全评价的参考,并且给高层建筑规划设计者以警示。  相似文献   
107.
为确保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期间邻近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的要求,根据既有建筑物基础类型、结构形式、建造时期和使用情况,确定既有建筑物基础的剩余变位能力,基于地铁车站的设计文件及施工方案,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评判既有建筑物基础在车站深基坑施工期间的变形是否超过剩余变位值,可通过不断调整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直至满足其安全性为止,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铁车站施工期间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工程实践表明,车站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地表沉降及邻近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值均在规定范围以内,有效降低了施工期间邻近建筑物面临的倾斜、沉降过大等风险。研究成果能为地铁车站深基坑建设前对邻近建筑物结构安全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为风险工程在设计及施工阶段进行安全性评估与评价提供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108.
垂直面绿化植物叶片遮阳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筑物垂直面绿化研究中,考虑植物的叶片遮阳系数与农,林业中常用到的顺面积指数LAI不同,而是一个由叶片倾角,太阳光线入射角与叶面积指数决定的函数,在文中首次定义该影响系数为垂直面积植物叶片遮阳系数,推导求出该系数的函数定义关系式,测定了常用的攀缘类植物爬山虎的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09.
城市小区气象与污染扩散数值模式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个城市小区尺度模式。该模式为三维非静力高分辨,取κ-ε湍流闭合方案。除考虑空气动力学作用外,引入了作为城市特征的街区建筑物布局及其高度、朝向和对短波辐射的遮蔽以及不同地表利用类型等特征影响,用强迫-恢复法计算地面温度,同时加入了污染物平流扩散方程。模式经专门布置的实测资料验证并用其模拟了北京一个小区中的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扩散特征。结果表明:模式能够较合理的地反映由于建筑物遮蔽造成的温度差异以及不同下垫面上的温度变化;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际气象条件下的气象要素场特征和不同建筑物布局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气象要素场特征,风场与观测比较一致;NOx浓度的模拟基本上反映了小区整体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和特征,与观测值有一定的可比性;模式对不同城市小区可有良好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10.
Olga Filippova  Ilan Noy 《Disasters》2020,44(1):179-204
New Zealand introduced a seismic retrofitting policy in the wake of the catastrophic Canterbury earthquakes of 2010–11. The aim was to enforce seismic strengthening of earthquake-prone commercial building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is study focuses on regional urban centres and the economic obstacles to strengthening their aging building stock. In investigating one town, Whanganui, we describe conditions, analyse cases, and identify incentives that apply equally to many other towns in New Zealand. We argue that incentives that suit high-growth, high-value major urban centres are a poor fit for the periphery. Around the world, many places need to upgrade their privately-owned building stock to protect it from disasters, while governments face similar challenges as they struggle to initiate the strengthening of commercial buildings. We analyse the current incentive schemes that aim to support the achievement of policy goals and suggest alternative incentive schemes that can be implemented to improve strengthening outc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