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74篇 |
免费 | 2119篇 |
国内免费 | 133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736篇 |
废物处理 | 238篇 |
环保管理 | 719篇 |
综合类 | 6421篇 |
基础理论 | 856篇 |
污染及防治 | 818篇 |
评价与监测 | 314篇 |
社会与环境 | 987篇 |
灾害及防治 | 73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572篇 |
2023年 | 765篇 |
2022年 | 848篇 |
2021年 | 785篇 |
2020年 | 694篇 |
2019年 | 624篇 |
2018年 | 503篇 |
2017年 | 570篇 |
2016年 | 552篇 |
2015年 | 532篇 |
2014年 | 825篇 |
2013年 | 466篇 |
2012年 | 643篇 |
2011年 | 588篇 |
2010年 | 549篇 |
2009年 | 566篇 |
2008年 | 515篇 |
2007年 | 411篇 |
2006年 | 436篇 |
2005年 | 329篇 |
2004年 | 237篇 |
2003年 | 242篇 |
2002年 | 220篇 |
2001年 | 179篇 |
2000年 | 160篇 |
1999年 | 142篇 |
1998年 | 142篇 |
1997年 | 104篇 |
1996年 | 121篇 |
1995年 | 126篇 |
1994年 | 100篇 |
1993年 | 73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12.
213.
完全均匀混合质量平衡水质模型在滇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介绍了完全均匀混合假设下以质量平衡为基础的湖泊水质模型,运用滇池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验证,给出了模型在滇池水质预测中的应用实测,最后讨论了模型的几个假设条件对滇池的适应性。实例研究表明,该模型可适用于滇池水质有机污染长期浓度预测。 相似文献
214.
215.
216.
217.
大气污染源解析在过去的污染防治工作中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围绕新形势下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新要求,本文在梳理我国大气污染源解析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污染源谱库的构建、环境受体污染特征的刻画、源解析模型算法的发展、标准体系的形成以及源解析的应用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结合环境管理需求对源解析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源解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18.
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动态风险评估对水质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而数值模拟可以显示突发事故后污染物的扩散和衰减过程,为可能发生且无基础样本数据的环境突发事故的动态风险评估提供因子量化赋值。建立了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动态风险评估模型,以数值方法计算事故后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移特征,基于实时水文条件下事故后污染区域的演化规律和应急措施后的消减趋势等的数值模拟结果对风险因子进行量化赋值,结合层次分析法的风险度计算结果,运用模糊判定理论计算和评估风险类别。进一步以长江上游在急流条件下的医院细菌污水事故排放为应用对象,实例计算其风险值和风险级别,并讨论和分析了应急措施对降低事故后果的动态风险补偿幅度。模型计算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19.
盐岩储库建腔期事故发生的频度甚至高于运营期,如何对建腔期储库进行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已成为储库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建立了盐岩储库建腔期地下系统故障树模型和多层次、多指标安全评价体系,并根据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构建了各评价指标的评分模型。结合工程实际,用模糊灰关联分析法对金坛某储气库进行了安全评价,得出等级为IV级稳定。为了进一步确保建腔期储库的安全性,用三角模糊数表示基本事件失效概率可能性分布函数,通过计算各最小割集所代表的故障模式与顶上事件的灰色关联度,得出腔体埋深过浅、人为操作不当、夹层垮塌、顶板预留岩层厚度过薄、内管临界流速小于卤水流速、自激振动和动力失稳等是可能导致金坛某储气库建腔期事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20.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煤矿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但是煤矿事故总量仍然很大。在分析了贝叶斯动态模型特点的基础上,依据2001~2013年我国煤矿事故百万吨死亡率数据,分别运用贝叶斯常均值模型和一阶多项式模型,对历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进行样本训练和残差分析,并对2014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贝叶斯动态模型可适应煤矿事故的特点并用于煤矿事故进行科学的预测,其一阶多项式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为煤矿监管部门及企业的安全管理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