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5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686篇
安全科学   227篇
废物处理   98篇
环保管理   117篇
综合类   1649篇
基础理论   493篇
污染及防治   244篇
评价与监测   159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2 毫秒
411.
2002年4月~2003年1月四个季度,对哑铃湾典型网箱养殖区N、P几种形态含量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养殖区,N、P的存在形态都以溶解态为主,各种形态的季节变化都受网箱养殖活动和浮游植物的生长状况综合调控;在该海域,从N/P值的角度来看,P是比较缺乏的,但是从浮游植物可利用的角度来看,无机磷却相对过剩。  相似文献   
412.
IntroductionChlorinatedethenesareamongthemostcommoncontaminantsobservedingroundwatersystems (Bouwer,1994;McCarty,1994) .Thesecompoundsvaryinnumberofchlorinesubstituents,fromthemostchlorinated,terachloroethene (PCE ) ,tothemonochlorinatedvinylchloride (VC …  相似文献   
413.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潮土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增加氮肥用量并不能导致玉米产量持续增加.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被广泛认为是同时实现粮食增产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双赢措施,但是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对华北平原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在华北平原潮土区,通过测定不同种类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后农田N_2O排放通量和作物产量,旨在揭示不同种类有机肥及其用量对潮土N_2O排放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效应.田间试验共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化肥氮(NPK)、 40%牛粪氮+60%化肥氮(CM)、 40%鸡粪氮+60%化肥氮(FC)、 40%猪粪氮+60%化肥氮(FP)、 20%牛粪氮+80%化肥氮(1/2CM)、 20%鸡粪氮+80%化肥氮(1/2FC)和20%猪粪氮+80%化肥氮(1/2FP).整个玉米季N_2O排放通量均与土壤WFPS显著正相关(P0.05).除NPK处理外,玉米季N_2O排放量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平均含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玉米季CK处理N_2O排放量为0.50 kg·hm~(-2),NPK处理增加到2.28 kg·hm~(-2).相同用量不同种类有机肥处理,N_2O排放未出现显著差异. 40%有机肥氮用量处理下N_2O排放量与NPK处理无显著差异,而用量减少至20%后, 1/2CM、 1/2FC和1/2FP处理N_2O排放量分别较CM、 FC和FP减少了33.6%、 43.7%和12.1%,其主要原因为易分解有机碳输入减少,土壤DOC含量降低,但玉米产量未出现显著差异.因此,从减少温室效应的角度,玉米季80%化肥氮配施20%有机肥氮为本地区农田施肥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414.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CH4和N2 O排放对氮输入的短期响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牟晓杰  刘兴土  仝川  孙志高 《环境科学》2012,33(7):2482-2489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氮输入对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CH4和N2O排放通量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高氮输入在不同采样时间均促进了湿地CH4排放,低氮输入在不同时间则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与对照处理相比,低氮和高氮2种处理分别使湿地CH4排放通量增加了-44.35%~1 057.35%和7.15%~667.37%.外源氮输入在24 h内对湿地N2O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正激发效应,最高可增加171.60倍和177.79倍,但在8 d后,氮输入对湿地N2O排放的激发效应减弱甚至消失.氮输入在短时间内对湿地土壤Ec、pH和Eh均未产生显著影响.湿地CH4排放通量在对照处理下仅与5 cm Eh存在显著负相关,在低氮处理下仅与10 cm地温呈显著负相关,在高氮处理下则与5 cm Ec、0、5 cm pH以及0、5、10 cm土壤Eh均呈显著相关性,而N2O排放通量在不同处理下与湿地气温、地温、盐度、pH和Eh等环境因子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探讨氮输入对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应考虑其时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415.
^35S标记法研究土壤中SO^2—4的吸附—解吸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35S同位素标记法和两种常规化学分析、一种电化学分析法测定环境样品中SO^2-4的优劣。用本法和BaCrO4分光光度法研究土壤对SO^2-4的吸附-解吸特征,表明两者测定结果接近,且所得规律一致。酸雨研究中,在样品数量多、SO^2-4分析任务重且仪器、设备条件具备时,本法为便捷、准确、较理想的SO^2-4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416.
N2O是导致臭氧层空洞和全球变暖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农业生产活动是其主要来源,而土壤盐分则是影响N2O排放的关键因素.基于21篇同行评议文献中528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形成的数据集,运用R语言Metafor软件包进行Meta分析,进而评估土壤盐分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盐分累积对N2O排放量有显著正效应,中度和高度盐渍土N2O排放量比非盐渍土高75.57%和28.85%.室内培养实验测定结果表明,林地和农田的土壤盐渍化导致N2O排放量增加124.79%和131.64%,而野外定位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草地、裸地和农田中,土壤盐分对N2O排放的影响均不显著.盐分对N2O排放的影响趋势则因土壤(NH4+∶NO3-)、p H、土壤砂粒含量和粉粒含量的差异而发生改变,影响程度依次是:(NH4+  相似文献   
417.
为解决低C/N污水和高浓度白酒废水(HCBW)处理所面临的问题,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构建了白酒窖底废水与模拟低C/N生活污水协同处理系统,以改性海绵填料和流化床填料分别探究HCBW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对低C/N生活污水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海绵填料协同处理系统(A1)对COD、NH4+-N、TN和色度的平...  相似文献   
418.
首先评价了胆固醇、棕榈酸单甘油酯、玉米黄素、对羟基苯乙醇、豆甾醇、尿嘧啶核苷、亚油酸、十七烷酸、异植醇、半胱氨酸、海藻糖和二十二碳酸甲酯12种化合物对赤潮微藻球形棕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筛选到最具有抑藻剂开发前景的化合物——亚油酸。在此基础上,将亚油酸制备成微球,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得到优化的微球制备条件:亚油酸质量浓度50μg/mL、海藻酸钠质量分数0.500%、CaCl2质量分数1.00%、体系pH 4.0、水浴温度60℃、壳聚糖质量分数0.5%。优化条件下制备得到的亚油酸微球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49.06%、81.76%,对球形棕囊藻的第4天生长抑制率可达52.21%。  相似文献   
419.
建立电子制冷预浓缩仪-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空气中10种含硫化合物的方法。经考察不同采样容器、优化预处理条件、研究样品保存等获得了最佳实验条件,并通过实际样品的测定,考察了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硫化氢、甲硫醇和乙硫醇3种高活性含硫化合物校准曲线线性回归系数在0.990以上,另外7种含硫化合物在0.995以上;高、中、低空白加标样品相对标准偏差均为9.5%以内,乙硫醇由于具有高活性和吸附性,低浓度空白加标回收率为63%,其余组分回收率范围为83%~110%;当进样体积为400 mL时,各目标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2×10-3~1.1×10-3 mg/m3。分析污水处理厂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空气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较好地满足目前监测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420.
为了改善堆肥微环境 ,提高生活垃圾堆肥速率 ,研究堆肥工艺条件及其反应动力学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控制堆肥工艺条件 ,如初始温度、含水率、C/N比及堆料颗粒大小 ,研究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生物、化学及物理因素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生活垃圾堆肥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合理控制堆肥初始反应条件 ,能明显提高堆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