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9篇
  免费   475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431篇
废物处理   90篇
环保管理   881篇
综合类   1371篇
基础理论   436篇
环境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20篇
评价与监测   84篇
社会与环境   418篇
灾害及防治   150篇
  2025年   30篇
  2024年   136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很大重视。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能源生产和利用中引起的环境问题逐步得到重视,环境保护目标开始成为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这种格局在中国未来能源战略中将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82.
本文运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32个行业面板数据,将工业各行业研发总支出划分为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转移三个部分,在估算自主研发存量和技术引进存量的基础上,研究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并考察了能源相对价格、FDI的进入程度以及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等因素.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自主研发对全工业行业和高能源强度行业的能源强度有显著负效应,对低能源强度行业的影响不显著;国内技术转移对全工业行业和低能源强度行业的能源强度有显著负的影响,对高能源强度行业的影响不显著;国外技术引进在所有样本中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均不显著.研究还发现,在低能源强度行业中,自主研发并没有与国外技术引进互为补充共同促进能源强度的下降;在高、低能源强度行业样本中,自主研发没有与国内技术转移形成互补优势,有助于能源强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83.
城镇化、工业化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如何?如何在快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同时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论文以能源强度指标代替传统的能源消费指标来反映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并应用考虑截面相关性和异质性回归系数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使用共同相关效应组均值(CCEMG)估计方法对中国1978-2014年城镇化、工业化与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实际GDP增长1%,能源强度将会降低0.412%,工业化水平增长1%,能源强度将会上升0.630%,而由于生产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增加、高度集中化以及规模经济的综合作用,使得城镇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并不确定。联系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政策建议:我国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五化"协同发展;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提升我国整体的能源效率,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4.
China is now facing huge pressure from both the domestic concern of energy security and the global community's call for emission reduction commitment. As one of the major energy consumers and greenhouse gas emitters,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has a hug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potential. This article both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DM project activities i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China, including characteristics of approved project types, applicable methodologies, and potential technology fiel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ject implementat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s development barriers such as high investment risk, difficulty in project identification, strict requirements on PPDs, long registration waiting time, and etc. Policy suggestions are also put forwarded to help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DM projects i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相似文献   
85.
能源项目反向招标作为替代统一上网电价的市场自由化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提高了各类能源的降本效率,但近年来项目投标运营主体却陷入了盈利瓶颈。针对这一现象,该研究修正关联价值模型,构建动态竞标决策框架,评估项目成本和产出不确定时能源投资企业附加动态预期的最优投标电价决策,并利用2006—2020年欧美和亚太地区3 000余个大型电站电价招标及项目后期运营的样本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①几乎全球能源投资企业都会陷入“过分乐观”预期导致的“赢者诅咒”怪圈,最终所持项目的实际运营收益远低于预期。投标主体往往更容易低估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成本压力和风险,并高估项目的电力产出和收入稳定性,尤其在联合投标机制被取消和禁止以后,招标结果甚至变得更加激进。由于经历过超预期技术进步的持续修正,过度乐观的预期超越了行业内生性的技术进步,成为持续施压电价下降的重要动力。②当前的能源产业特别是风、光新能源未能有效发挥行业潜力,随着新能源行业技术革新,它较之火电项目表现出更加激进的竞标策略。在内卷化竞标压力下,内生性的成本优化阻碍了新能源项目的潜力发挥,当期成本是导致其陷入“赢者诅咒”的最重要原因。③在考虑学习曲线效应等诸多因素以后,除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优势以外,样本数据并未发现包括经验、市场环境等内外部因素能使企业跳出这一怪圈。甚至在过去的5年左右时间里,“赢者诅咒”导致的项目投资利润下降超过市场技术进步因素,一度成为风电和太阳能项目电力价格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健康可持续的能源产业政策需要立足于上游持续的技术革新,完善绿色金融为基础的资本市场体系,确保提供优质项目服务能源消费者,并为能源项目投资者提供来自资本市场的认可和支持。  相似文献   
86.
内生创新、人文发展与中国的能源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本文通过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重点讨论了内生创新和人文发展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国层面的总体估计还是从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分区域估计,内生创新对中国的能源效率都产生着正面影响;人文发展状况总体上对能源效率的提高也具有正面的影响,但是人文发展中人均消费量的提高对能源效率的改善产生着负面的效应。内生创新和人文发展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尽相同,这些作用一致呈现出由东部向中部再向西部地区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人文发展较内生创新而言对能源效率的贡献弹性更加显著。因此,从内生创新和人文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有效措施把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式消费方式上来,依然是提高中国能源效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7.
能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能源消耗量剧增,能源供需矛盾、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区域能源强度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Laspeyres因素分解法,定量分析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效率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安徽省的能源强度高于江苏省的能源强度,不过差距在逐渐变小,利用重标极差法预测未来两省的能源强度会逐渐趋同;(2)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发展有减小能源强度的趋势,不过作用过程有波动;产业效率有利于降低能源强度;(3)安徽省的产业结构有助于增加能源强度,作用趋势还在增大,产业效率有利于降低能源强度,降低作用大于江苏省。因此本文提出目前同样的投入应该偏向欠发达地区或能源强度较高地区,这有利于快速取得降低能源强度的成效.  相似文献   
88.
With the foregrounding of “clean energy” policies by climate change concerns, the rhetorical constitution of “America” as a collective subject, mobilized to adopt the clean energy economy (CEE), becomes crucial. Here, I analyze the constitutive rhetoric of Pew Charitable Trusts’ landmark 2009 report on the CEE, drawing from the ventriloqual perspective to communication. I argue that this approach provides a more pragmatic, convers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pellative process constituting “America,” noting it to be hybridized and composed of various human and nonhuman agents. Tracing the ingoing interaction among agents—some manifest in the text, others spectral—sheds light on the complex relations of power at stake, recognizes the open-ended possibilities (and restrictions) of agency, and the role of material structures shaping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and policy.  相似文献   
89.
In this paper, the assessment and modelling of alternative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for Masirah Island is considered. The hybrid system that is simulated comprises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wind turbines and/or photovoltaic (PV) supplemented with diesel generators and short-term battery storage. It was found from the analysis that the PV–wind–diesel hybrid system, with battery unit, has the lowest cost values as compared to solar-only or wind–diesel hybrid systems. Furthermore, the study illustrates that for a given hybrid system the presence of battery storage will reduce diesel consumption. The decrease in carbon emission, the percentage of fuel savings, the cost of energy production and the effect of wind and PV penetration are also addressed in this paper. The PV–wind–diesel hybrid option is techno-economically viable for the electrification of the Masirah Island.  相似文献   
90.
突发性能源短缺的应急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增多趋势,使得应急管理成为一个重要而热门的研究领域.但是,关于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体系的研究还很少.利用案例研究、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本文研究了中国应对突发性能源短缺的应急体系.首先介绍了西方国家应对突发性石油短缺的基本经验,包括完善的应急法规体系、明晰的应急组织体系、有效的协同响应体系、庞大的应急储备体系:然后以中国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的突发性煤炭短缺为例,分析了其起因及其应急晌应过程,并通过与西方国家应对突发性石油短缺的对比,指出了中国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体系的不足,包括应急监测预警不力、应急响应的组织化、协同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应急储备体系尚未建立、应急响应缺乏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等;最后从应急法规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组织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储备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了中国构建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体系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