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34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59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灾害及防治   8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适应风险因素不确定性、随机性及动态反馈性等特点,建立新型富水岩溶隧道涌水风险评价体系,提出1种基于云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取5个1级指标、29个2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层次分析、熵权与加权平均计算法合理分配各指标权重;利用云生成算法计算出云数字特征参数并生成足够数量的云滴;将方法应用于贵州省某隧道涌水风险评...  相似文献   
42.
隧洞施工通风系统事故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采矿、铁路、公路及水利水电工程中,常常采用长距离隧洞或隧道来穿越高山。而隧洞的施工以其施工技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经常成为控制工程工期的主要环节,隧洞施工中的通风换气系统,关系到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和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隧洞施工通风系统的运行特点,采用安全系统分析中的事故树(FTA)方法,对隧洞施工中通风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定性分析,找出影响通风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通风安全管理对策,可以保证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和人身安全,提高整个施工作业的安全度。  相似文献   
43.
以风洞模拟方式研究中性层结条件下南山铁矿凹山采场地域边界层风场特征,并以示踪气体扩散摸拟方法给出该地域大气扩散参数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4.
公路隧道火灾事故调研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研国内外近60年来,有代表性的33起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对公路隧道火灾事故起因、特点及危害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国外公路隧道火灾安全措施以及防火安全评估经验,提出几点降低公路隧道火灾事故风险,减少事故危害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公路隧道规划、设计以及建设运营等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5.
隧道火灾拱顶附近烟气最高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顶部开口的城市隧道在采用自然通风模式下的火灾特性,在已建成的隧道中设计并实施了全尺寸火灾试验,得到了隧道火灾自然通风模式下的拱顶附近烟气最高温度纵向变化数据。通过实验数据与理论预测结果对比的方法验证了H.Kurioka等人建立的隧道火羽流模型及其计算公式的可靠性,为市政公路隧道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隧道火灾的研究及其消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6.
通过隧道排污量和排污效果的简单分析,指出了其排污治理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如进 行人口控制,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治理技术等,所述分析方法可供其它类似 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7.
隧道是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为了提高隧道路段行车安全性,需为驾驶员提供与一般路段相近的视觉环境,以有效减少由隧道行车环境变化引起的驾驶员判断和操作失误,逆反射技术在提高隧道路段驾驶员视觉舒适性方面具有潜力.为了确定隧道路段轮廓标设计方案,利用Smart-Eye Pro 5.7型眼动仪,对隧道路段逆反射轮廓标设置技术进行试验,获得了不同逆反射轮廓标组合方案的驾驶员视觉数据.结果表明,小型车和大型车驾驶员对逆反射轮廓标设置高度的视觉差异性明显,设置高度约为0.4 m的逆反射轮廓标对小型车驾驶员的视觉环境改善效果最佳,相应地,大型车约为1.0m.从控制隧道内明暗变化的闪频出发,轮廓标间距以15 m左右为宜.为满足驾驶员视觉舒适性要求,应将驾驶员瞳孔直径变化率控制在0.396 ~ 1.302mm/s,据此确定小型车适用的轮廓标反光膜为超强级,大型车为工程级.研究成果在G65高速公路木冲隧道的应用使驾驶员瞳孔直径变化率控制在1.302 mm/s以内,并使同期事故减少了51.8%.  相似文献   
48.
改进经验公式法计算隧道人员疏散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安全,有必要准确计算隧道人员疏散时间。传统经验公式法的假设条件过于简单,而现有仿真模拟方法不能准确地模拟人的复杂行为。建立改进的经验公式法,通过随机输入计算参数来模拟隧道人员疏散的动态随机过程,将疏散时间计算分解为多个阶段,并考虑车辆及人员的随机分布、火灾探测及人员反应时间的计算、大客车乘客下车时间、人行速度的随机输入、以及随人流密度变化的横洞门通行能力等,使计算所得疏散时间更贴近实际。与其余方法对比分析表明,采用改进的经验公式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传统经验公式计算方法相比,计算精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特长公路隧道火灾烟气沉降对人员疏散安全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0,1.0,1.5 m/s和临界风速值4种不同纵向通风风速下隧道火灾烟气沉降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风速下烟气沉降对人员疏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无纵向风时,烟气沉降现象较为明显,烟气下沉造成的不均匀烟气温度、能见度分布,提前终止人员疏散的进行;随着纵向风速的增加,沉降现象仍存在,但沉降点后移,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减小;在1.5 m/s的纵向通风条件下,火源下游500 m范围内烟气基本不发生沉降且能维持分层,此时几乎不影响火灾下游人员疏散。在实际应用中,火灾初期可先以1.5 m/s的分层风速值进行通风,待下游人员疏散后,再施加临界风速加快烟气排出。研究结果可为特长公路隧道火灾防治和疏散救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针对深埋高地应力水平岩层掌子面开挖稳定性及支护结构失效问题,以大峡谷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测试、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究深埋高地应力水平岩层失稳机理及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坚硬岩体被节理面切割后,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挤压破碎,破碎岩体遇水发生软化,导致掌子面发生大范围塌方,初支和超前支护失效;隧道开挖后岩层发生不均匀沉降,浅部岩层最先发生弯折破坏,层内块体错动滑移,继而向上方岩层发展,并伴随层间分离和层内裂隙发育,最终形成宏观破裂面;提出的台阶法、2 m开挖进尺、砼喷层、双层小导管、提高初支强度的整体优化控制措施,可有效提高现场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