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8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安全科学   1730篇
废物处理   186篇
环保管理   540篇
综合类   1843篇
基础理论   132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127篇
社会与环境   145篇
灾害及防治   14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制定国家综合减灾战略提高巨灾风险防范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国际减灾战略的三个转变,即:从单纯减灾转变为将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从减轻灾害转变为减轻灾害风险,从国家减灾转变为全球减灾。回顾和评述了近五年我国加强减灾工作的重大行动,即:初步构建了国家和地方各主要部门与大、中型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系统制定了国家“十一五”综合减灾规划,正确引导开办农业保险和实施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及时提出了防范和应对全球变暖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工作方案,全面论证了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减灾战略方针。初步论述了国家综合减灾战略框架,即完成四个转变:由部门减灾转变为综合减灾,由减轻灾害转变为减轻灾害风险,由国家减灾转变为区域减灾,由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建设转变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实施四项行动:实施国家“十一五”综合减灾规划,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涉及减灾的各个行业减灾专项规划,实施大型企业综合风险(全面风险)管理工程;建设四个体系:国家综合巨灾风险防范体系,国家高灾害风险地区综合减灾范式体系,国家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信息共享体系,国家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创新四项制度:完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综合减灾管理体制,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综合减灾运行机制,整合灾前备灾、灾中应急管理和灾后恢复与重建为一体的综合减灾协调机制,规范政府、企业、社区和公民各负其责的综合减灾系统法制。初步阐述了加强国家减灾能力的基本内容,即:制定国家综合减灾战略,加强综合减灾知识普及能力,加强综合减灾科技与学科支撑能力,加强综合减灾制度与组织保障能力,加强减灾物资储备与工程建设能力,加强综合减灾应急响应与信息保障能力,加强综合减灾恢复与重建能力,建立综合减灾范式,提高综合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902.
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供电服务覆盖全国26个省(区、市),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深刻分析新形势下电网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903.
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核心地段,对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城市中火灾的发生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新形势背景下,城市消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人民的重视。消防安全和消防监督管理也越来越向公众公开。由此可见,在新形势下,利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优势,构建完善的城市消防应急体系,确保城市消防安全,避免火灾事故造成巨大损失,是当前正值改革转型工作的重要部分。文章首先分析了城市消防应急管理的主要特点,论述了城市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经验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城市消防应急体系措施的构建及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04.
消防人员作为事故现场的第一线危机处理者,进入灾害事故现场除保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外,还要能够第一时间察觉危险要因,并安全、准确、迅速执行行动任务。现阶段我国消防队伍救灾安全管理中,现场安全观念已由“冒险犯难”转化为“避险犯难”,救援人员救援观念也由舍身救人转化为护身救人,消防救灾安全的主要目的,是消防人员在灾害抢救过程当中,对于火灾现场相关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安全管理,救灾人员须能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最大程度规避伤亡风险,将作训安全思维能力植入救援人员的大脑,形成长效“肌肉记忆”,提升“识险、避险、处险、防险”四个能力是现阶段队伍亟待解决的重点。  相似文献   
905.
全球正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产生了大量的医疗废物,需及时、安全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置,以阻断病毒传播的途径.目前,襄阳市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体系初步建立,但仍存在短板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襄阳市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体系,通过对医疗机构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走访调研,在对襄阳市医疗废物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医疗废物收运...  相似文献   
906.
为提高工程机械的救援效率,首先,总结多功能救援属具性能评价存在的指标多样化、矛盾化等问题;然后,面向大震巨灾环境下的救援需求,建立以安全高效为原则,以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层体系为框架、以生产性能、基本功能、运输性能、安全性能、操作性能为关键要素的多功能救援属具的综合性能评价体系,并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模...  相似文献   
907.
郑力  江鹰  程晓夏 《环境工程学报》2022,(11):3716-3727
为考察脱氮效率并解决碳源不足导致总氮(TN)去除率不高的问题,将竹刨花作为固体碳源与挂膜载体,引入铁屑,构成耦合体系,搭建2套反硝化实验装置(分别为耦合体系1号与单纯固相反硝化体系2号)并对脱氮率及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进水TN为41.62~59.95 mg·L-1,COD/N<0.5,水力停留时间为18 h;13~105 d,1号TN平均去除率为73.21%~92.79%,比2号平均去除率高近1倍;1号碳源相对2号更为充足,但2体系出水COD均值都低于一级A;1号总铁释放稳定,出水总铁均值低于0.3 mg·L-1,未出现NH3-N明显积累。SEM表征结果显示,1号竹填料表面黏性物质与微生物数量更多,生物膜更加紧密。16S rRNA表征结果显示:1号具有更高的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2体系反硝化脱氮相关门类占主体,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但1号变形菌门占比高于2号;变形菌门中,1号反硝化菌群(属水平,丰度>1%)类别和总占比均高于2号。由此可知,铁屑强化了碳源的分解与利用,促进了脱氮功能菌生长,显著提升了耦合体系脱氮效能,出水TN可...  相似文献   
908.
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在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SI)的基础上,于2006、2008和2010年又发布了3次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从EPI的评估方法体系及中国自身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在3次EPI排名中持续偏后的因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加快建立适应本国国情的环境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909.
正为保护臭氧层,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际社会分别于1985年和1987年缔结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而我国是国际《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及相关修正案的缔约国,一直积极行动,维护国际公约权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大气臭氧层。自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完善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淘汰活动,鼓励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应用,已经淘汰了10万多吨消耗臭氧层物质,约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1/2,圆满完成了4种主要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任务,为全球保护臭氧层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分析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重点要抓好4方面工作:一是尽快建立完善含氢氯氟烃管理制度体系。环境保护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委,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尽快出台针对含氢氯氟烃淘汰的相关管理规定,严格控制含氢氯氟烃新、改、扩建项目,建立含氢氯氟烃生产、使用、进出口配额许可、数据报告、销售备案、维修回收等各项管理政策和制度,为含氢氯氟烃淘汰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各地方环保部门要加强履约能力建设,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910.
以环境与健康调查及风险评估研究为出发点,江苏省于2018年设立了"江苏省环境与健康调查与风险评估体系建设"环保科研重大技术攻关类项目,根据江苏省行业、地区、流域特点以及江苏省环境与健康调查及风险评估工作基础,结合国内环境与健康研究现状,深入开展典型行业、地区、流域环境与健康调查、环境与健康问题分析、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建设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探索并实践环境与健康理念融入环境保护管理的研究任务,为全面开展环境与健康监测业务化运行以及环境健康风险评估进行技术实践和储备,为江苏省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