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3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274篇
安全科学   354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202篇
综合类   790篇
基础理论   222篇
污染及防治   163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2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正>Ammonia-oxidizing microorganisms, including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 and archaea (AOA), are important to the global nitrogen cycle. These microbes catalyze the oxidization of ammonia (NH_3) to nitrite (NO_2~-), the ratelimiting step in the biogeochemical cycling of nitrogen (Stahl and de la Torre, 2012). Effects on the activity of the ammoniaoxidizing microbes could ultimately influence the global  相似文献   
972.
测定并分析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周边剖面土壤-地下水中重金属(Cr、Cu、Ni、Pb、Zn、As、Cd和Hg)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土壤水的对流、扩散作用下重金属在各点位土壤剖面中均存在明显的纵向迁移现象,同时土壤介质的吸附、拦截等阻滞作用导致重金属主要富集于150~200cm中层土壤中.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虽有积累但尚未超标,垃圾焚烧飞灰沉降导致上游点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另外两个距离更近的下游点位;而园区邻近地下水中Zn、Ni含量相对其他远距离点位明显增加,且Zn含量超出了地下水质量标准,推测是由垃圾渗滤液下渗的影响所致.借助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发现,不同深度土壤及地下水之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1),由于还存在其他土壤环境要素的作用,土壤中大部分微生物群落受重金属影响较小,而地下水中微生物群落明显受到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Zn、Ni富集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垃圾综合处理园区的土壤-地下水系统污染风险评估奠定基础,为其环境安全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73.
目的 验证疲劳损伤谱时域计算方法与频域计算方法的等效性.方法 将疲劳损伤谱的时域方法与频域方法编写为MATLAB程序,以典型载荷加速度功率谱为例,反推其加速度时程,分别用加速度功率谱、加速度时程数据通过频域及时域方法计算疲劳损伤谱,对比疲劳损伤谱曲线,从而验证时域算法与频域算法的等效性.结果 疲劳损伤谱的低频部分,时域方法得到的疲劳损伤大于频域结果;高频部分,时域算法与频域算法得到的曲线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疲劳损伤谱的时域算法与频域算法具有等效性.  相似文献   
974.
目的分析再入弹头锥身气动热环境及结构热响应,研究再入攻角振荡对其影响规律。方法建立基于工程法的气动热/结构热响应耦合计算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开展锥身典型位置气动热环境及结构热性计算分析。结果随着再入攻角的振荡衰减,各典型子午面冷壁热流密度曲线围绕90°子午面热流密度曲线振荡,其振幅呈现先振荡增大、后振荡衰减的变化规律。与90°子午面相比,各子午面总加热量均有所增大。再入攻角振荡引起的金属层外壁面温度最大振荡幅值为3K,但对最终时刻结构温度影响较小。结论计算弹道条件下,再入飞行攻角振荡对气动热环境及结构热响应影响较小,可通过增加余量的方式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975.
为探索高效且快速去除水溶液中Cd (Ⅱ)污染方法,采用自制磁性四氧化三铁负载氧化石墨烯(Fe3O4/GO)纳米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Cd (Ⅱ)进行去除,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因素水平范围(初始Cd (Ⅱ)浓度、温度、反应时间、初始pH值),并采用响应面法(RSM)及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ANN-GA)对去除水溶液中Cd (Ⅱ)的影响因素(4因素3水平)进行优化,利用等温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参数研究吸附剂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及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对复合材料表征.结果表明,平均粒径为30.9nm的磁性Fe3O4/GO纳米复合材料被成功制备.RSM用于磁性Fe3O4/GO纳米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Cd (Ⅱ)去除条件优化,预测去除率达到86.451%,验证试验为82.220%,对应条件:温度为20.14℃,反应时间为57.78min,初始pH值为6.41和初始Cd (Ⅱ)浓度为11.18mg/L; ANN-GA优化条件后的预测去除率为89.722%,验证试验为87.723%,相应条件:温度为29.96℃,pH值为5.49,初始Cd (Ⅱ)浓度为28.36mg/L,反应时间为65.78min.根据模型R2值,预测的最大去除率及验证试验,ANN-GA模型性能及预测能力均高于RSM.RSM方差分析表明4个因素对磁性Fe3O4/GO纳米复合材料去除水溶液中Cd (Ⅱ)的影响大小为:初始Cd (Ⅱ)浓度>温度>反应时间>pH值.吸附机理分析结果显示,Fe3O4/GO纳米复合材料对Cd (Ⅱ)吸附过程同时存在着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结合ANN-GA优化,利用磁铁实现且快速分离,磁性Fe3O4/GO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去除Cd (Ⅱ)是可行的.关键字:Cd (Ⅱ);四氧化三铁负载氧化石墨烯;单因素实验;响应面法;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中图分类号:X53  相似文献   
976.
以陕西省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对2003-2012年陕西省各县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在时间上采用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了各县城市化响应强度的绝对和相对差异;在空间上,除了分析R变化外,从R(2)和R(3)方面揭示不同产业与城市化过程的关联反映;按照第二、三产业响应强度的组合方式,将陕西省83个县划分为一致响应型、偏响应型R(2)、响应型偏R(3)三类.  相似文献   
977.
根据可液化土层上土-地铁隧道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以软件ABAQUS为平台,将地基土-地铁隧道结构体系视为平面应变问题,采用记忆型嵌套面粘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和动塑性损伤模型分别模拟土体和隧道结构混凝土的动力特性,建立了土-地铁区间隧道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各种试验工况下地基土-地铁隧道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呈现出相似的规律性,相互验证了基于ABAQUS软件的力学建模和振动台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78.
目的 针对某车载油箱高周疲劳寿命难以预测问题,研究该设备在随机载荷环境下的疲劳寿命。方法 首先通过模态试验得到油箱固有频率及振型,然后利用Solidworks建立该车载油箱的仿真模型,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进行模态分析、随机振动分析、谐响应分析。最后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的nCode SN Vibration (DesignLife)模块,在随机振动疲劳寿命频域分析法基础上,通过nCode模块中的Narrowband法进行油箱在多个加速度功率谱密度下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 该油箱在约束模态试验和仿真分析下所表现的动力学特性基本相同,油箱纵向为振动严酷方向。在已知加速度功率谱密度下,油箱疲劳寿命随低阶固有频率处功率谱密度幅值的增加而降低,但油箱薄弱部位始终保持不变。结论 建立的仿真模型准确,可为油箱优化设计及后续油箱疲劳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9.
目的研究压力变化环境对NDIR型CO_(2)气体传感器的影响,获得不同压力范围内传感器的响应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小型加压舱,在CO_(2)分压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采用N_(2)阶梯缓慢加压和冲击快速加压方式,研究英国C20和国产G4传感器在高压环境中稳定时间和漂移度等性能指标的波动规律,考察传感器对压力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在低于607950 Pa的高气压稳压状态下,基本不会造成机械损伤,但信号会发生较大的漂移,国产G4分体式传感器出现信号震荡现象。CO_(2)分体式传感器及整机的浓度输出值随着压力的升高,标准气样值与实测值的比值接近幂函数形式,分体式传感器的输出浓度值比整机的输出浓度值要大。结论不同CO_(2)浓度分压下的压力响应规律具有比较良好的一致性,冲击加压的漂移比阶梯加压显著,浓度真值可以通过测量总压和内置多次函数来修正。  相似文献   
980.
目的 研究高动态发射环境中大口径加榴炮机械触发引信及其内部典型机构的响应特性和底层失效原因。方法 建立炮–弹–引耦合数值模型,开展0号装药、1号装药、0.4''装填角和身管中等程度磨损等4种工况下的动力学仿真,对比不同工况下引信典型部位的响应特性。结果 装药量和火炮身管磨损量是引信典型部位载荷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身管磨损量是弹丸出炮口姿态角的主要影响因素。身管中期磨损条件下,引信夹板部位膛内径向过载响应峰值达2 498.4g,为初始状态的6.1倍;回转体轴响应峰值达4 296.1g,为初始状态的1.5倍;弹丸出炮口俯仰角达0.4°,为初始状态的4.4倍。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典型特征参量的仿真模拟误差不大于5%。结论 弹丸发射过程中,远离弹轴的引信安全系统轴类零件会承受更大的轴向载荷冲击和径向多维度载荷冲击,更容易导致与夹板配合的轴孔结合处发生失效。火炮身管磨损会导致榴弹配用引信在内弹道和出炮口承受更高的径向过载,以更大的姿态角进入外弹道飞行,是中大口径加榴炮机械触发引信外弹道飞行章动角增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