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7篇
安全科学   11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222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51.
为揭示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碳降解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与碳组分的响应关系,研究该区域不同恢复年限刺槐林土壤碳库组分、碳降解酶活性、微生物呼吸及其熵值的特征,探讨土壤微生物碳降解酶的变化及与碳库组分的关系.结果 表明,微生物呼吸(MR)随刺槐林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微生物代谢熵(qCO2)随刺槐林龄增加...  相似文献   
452.
湖北省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的分区模型,用于对湖北省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的尝试.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众多指标进行降维处理,产生彼此互补又能综合反映湖区情况的新指标,构建了湖北省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区域新指标值结合聚类模型进行湖泊流域的初步分类,利用判别分析完成非湖泊流域的类别归属判别,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区域各因素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量化分析,以揭示零散分类区块在空间地域分布上的关联和差异,最后根据关联结果确定边界完成分区并进行特征描述. 结果表明,利用该分区技术方法体系可以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得到更为客观的分区结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53.
文章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光谱仪,全谱直读ICP发射光谱仪等现代大型仪器鉴定和常规化学分析技术,对不同筛分粒径下昆明湖沉积物颗粒的组成、形貌及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昆明湖沉积物颗粒主要以粉粒和黏粒为主,具有晶体结构,平均粒径为22.37-160.17 μm;呈现不规则的块、片状形貌,表面...  相似文献   
454.
In this study, the aqueous extract of leaves of the plant cock's comb (Celosia argentea) was fractioned into five batches using n-hexane, dichloromethane, ethyl acetate, and n-butanol, respectivel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of the methanol re-dissolved residues of 3 polar fractions, including dichloromethane, ethyl acetate, and n-butanol separately which exhibited altogether 12 compounds identified as 4-hydroxycinnamic acid (p-coumaric acid), 4-hydroxybenzoic acid, protocatechuic acid, caffeic acid, m-coumaric acid, gallic acid, 4-hydroxybenzaldehyde, m-hydroxybenzaldehyde, 2,4-dihydroxybenzoic acid, pyrogallol, 3,5-dihydroxybenzoic acid, and genetic acid was categorized by retention time using known compounds. Similarly, the mass confirmation of most of the identified compounds was achieved by injecting 20 µl of composite sample of these three polar fractions into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Similarly, the physiochemical analysis of C. argentea aqueous extract showed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constituents such as phenols, flavonoids, tannins, and glycosides. All four organic fractions were examined for phytotoxicity against Lepidium sativum.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se fractions against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L. sativum. Further allelopathic effects appeared to be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Thus, C. argentea may prove effective as a substitute of herbicides to control the weeds like L. sativum from attacking crops and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from the health hazard effects of herbicides.  相似文献   
455.
Very polar oil compounds are predominant in the resulting water soluble fraction (WSF) of crude oil, in agreement with their high solubility in seawater. Non‐volatile hydrocarbons represent only a low proportion of total soluble extracts.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we have achieved allows us to obtain quantitative and reproducible soluble oil extracts that could be used in ecotoxicological tests and for the study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marine oil pollution.  相似文献   
456.
鉴于依赖光谱特征的传统溢油信息提取方法面临信息提取精度低的困境,提出采用光谱特征与纹理分析结合的方法应用于溢油监测.选择位于渤海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为研究对象,基于覆盖溢油事故阶段的8景30m分辨率HJ-CCD数据,在溢油目标提取过程中,引入了方向性纹理特征分析,将主成分光谱降维、方向梯度边缘检测等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基于光谱与纹理特征的溢油信息提取技术.所述方法经8组数据检验后,用类间分歧度方法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将纹理分析方法应用于溢油信息提取,类间分歧度提高到1.9999,提高了油膜影响边界和油膜厚度分区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457.
为有效地预防矿井突水事故,及早识别突水水源是关键工作之一。根据矿井各含水层水化学成分的差异性,选取7种水化学成分指标作为突水水源识别的样本变量。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PCA)与Fisher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突水水源判别模型。以新庄孜煤矿不同水层的水化学特征资料中的33个为学习样本,12个为预测样本,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和应用,并与传统Fisher判别分析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CA与Fisher突水水源判别模型能够有效地消除样本变量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使突水水源判别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458.
采用NaS_2O_3-CuSO_4-NH_4OH-Na_3(C_6H_5O_7)体系,从废弃手机电子元器件中浸取银,考察了硫代硫酸钠浓度、氨水浓度、硫酸铜浓度、柠檬酸钠浓度、温度以及浸出时间等对浸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硫代硫酸钠为0.2 mol/L,氨水为0.2 mol/L,硫酸铜为0.01 mol/L,柠檬酸钠为0.05 mol/L,温度为40℃,搅拌速率为400 r/min,固液比1∶200(g/m L),浸出时间为24 h时,银的浸出率约为94.1%,柠檬酸钠的添加可明显提高银的浸出速率,从而降低硫代硫酸钠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459.
嵊泗地区大气PM2.5中汞形态污染及其与碳组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4年11月~2015年8月在舟山群岛嵊泗岛上设定采样点采集了4个不同季节的大气PM_(2.5)样品.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了颗粒物中汞及其不同形态,采用热/光碳分析仪分析样品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结果表明,嵊泗岛上大气PM_(2.5)中总汞(PBM)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02~1.25 ng·m-3,而单位质量颗粒物中汞的含量为(12.46±18.79)μg·g-1,比陆地城市PM_(2.5)的汞含量偏高.ANOVA分析结果表明,PBM的季节变化规律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春秋季节汞的质量浓度较高,这表明春秋季节嵊泗地区的汞可能受到外来输送的影响.此外,大气PM_(2.5)中不同形态汞的分析结果表明,惰性汞(RPM)的比例最高,占53.1%.OC、EC均与PBM显示出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碳组分有利于汞的气-粒转化.由于OC/EC比值间接反映了大气光氧化能力的高低,而OC/EC与可溶盐酸汞(HPM)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高浓度HPM主要来自于大气中的气-粒转化.char-EC/soot-EC与形态汞呈现显著负相关,表明嵊泗地区的大气颗粒汞主要受外界源输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0.
精细识别湖泊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是确定流域污染调控措施的基础.贝叶斯方差分析具有灵活的模型结构,可直接表征变量的时空动态特征.本文据此提出了基于该方法的湖泊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识别的方法框架,研究了异龙湖稳态转换条件下富营养化指标的变化特征和滇池外海特征污染物达标率的时空变化2个案例,验证了该方法在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和二项分布时的适用性.针对参数可交换性假设被忽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选择准则的判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滇池案例中.结果表明:(1)相对于清水稳态,异龙湖在浊水稳态时3种富营养化指标浓度更高,且年际方差所占总方差比例减小;(2)滇池外海总氮浓度超标率由2007—2013年间的40%左右降到2014—2016年间的10%左右,且波动性降低.随着监测数据的积累和监测时空精度的增加,贝叶斯方差分析在湖泊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识别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