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35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70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基于GIS的建筑物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次生火灾对人类的危害极大 ,192 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中 ,大火烧毁了 4 4 .7万栋房屋 ,烧死5 .6万余人。笔者计算了建筑物发生地震次生火灾概率的大小 ,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物发生地震次生火灾的危险性进行了模拟。通过对基于GIS的建筑物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模拟 ,为预防地震次生火灾的发生提供有力的依据 ,同时为地震次生火灾发生后进行应急救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2.
基于二次金汞齐结合冷原子荧光测定法对红枫湖活性汞(RHg)和溶解气态汞(DGM)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 红枫湖溶解气态汞含量(ρ(DGM))为0.024~0.110 ng/L,随着水深的增加ρ(DGM)降低,且夏季高,冬季低,这种分布特征表明光在原子态汞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红枫湖ρ(DGM)除受光强影响外,还受到春季后五大量生长的藻类影响,但与溶解性有机碳含量(ρ(DOC))及温度的相关性不大. 活性汞含量(ρ(RHg))为0.14~2.70 ng/L,其主要受Hg2+的光致还原过程,Hg2+的甲基化过程以及人为源的释放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63.
爱尔兰海岸夏季空气颗粒物水溶性离子粒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爱尔兰西海岸国际海洋大气研究站夏季(2002年8月12~22日)大西洋气团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含量与其粒径关系.海盐成分(Cl^-、SO4^2-、Na^+、Ca2+、Mg^2+、K^+)含量在粗颗粒物中随粒径呈双峰分布(0.8~30 μm),但Ca^2+和K+受陆域源影响,在亚微米颗粒区间出现另一分布峰(0.1~0.8 μm).二次颗粒物成分在所有颗粒物中均有检出;NO^3-呈广域宽带分布,其中大部分出现在海盐主峰区(0.8~8 μm,存在Dp 1.4 μm和Dp 4.4 μm两种模态);nss-SO4^2-(非海盐硫酸根)和NH^4+呈相关三峰分布(Dp 0.44 μm、Dp 1.4 μm和Dp 4.4 μm),CH3SO3-也呈相似三峰分布(Dp 0.44 μm、Dp 1.4 μm和Dp 8 μm),三者在亚微米颗粒区间同位出现主峰.二次颗粒物成分Dp 1.4 μm模态在海岸空气颗粒物研究文献中尚少见报道.讨论了亚微米区间二次颗粒物盐类的化学形态.TSP中nss-SO4^2-、NO^3-、NH^4+和CH3SO^3-的日均浓度分别为0.279、0.171、0.158和0.041 μg/m^3.  相似文献   
64.
以五大连池药泉湖为研究对象,开展对其水样及底泥中总有机碳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药泉湖水体中总有机碳(TOC)含量范围在8.7~11.47mg/L之间,平均为9.89mg/L;药泉湖底泥中总有机碳(TOC)含量范围在40.77~77.25mg/kg之间,平均为54.12mg/kg。药泉湖周围的农业面源污染、居民办公区的生活污水的排入以及湖水径流路线对其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5.
Atmospheric nanoparticles are crucial components contributing to 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 and therefore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visibility, climate, and human health. Due to the unique role of atmospheric nanoparticles dur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 from gas-phase molecules to larger particles, a number of sophisticate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employed for online monitor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tmospheric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66.
研究近年来我国每起煤矿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统计数据,建立其概率分布模型。基于极大似然法和柯尔莫哥洛夫一斯米尔诺夫检验方法(K-S方法)估计我国煤矿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离散幂律分布的参数,并采用MonteCarlo方法随机生成大量的检验样本,对其进行K-S方法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在统计学意义上我国煤矿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比高斯分布的值大得多,服从标度指数为2.72的离散幂律分布。  相似文献   
67.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累积行为及其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操作运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90 d的实验过程中,对总有机碳(TOC)、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WDs)、比耗氧速率(SOUR)进行定期监测,采用死端过滤实验来检测SMP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MBR上清液中SMP出现明显累积;随着实验运行,SMP中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浓度增加显著;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SMP相比,此部分SMP对污泥活性和膜污染影响较大,对SMBR的出水水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8.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DDT和林丹对淡水生物的生态风险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介绍了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SD)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原理与步骤,构建了淡水生物对DDT和林丹的物种敏感性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了DDT和林丹对不同类别生物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 the species)阈值,预测了不同浓度DDT和林丹对生物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比较了不同类别生物对DDT和林丹的敏感性,以及DDT和林丹对淡水生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DDT和林丹对淡水生物的HC5值分别为1.70μg·L-1和5.96μg·L-1 ,DDT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大于林丹.当DDT或林丹的浓度为5μg·L-1时,对生态系统仅有轻微影响,而当DDT或林丹的浓度为500μg·L-1时,将有81.5%的物种受到DDT的危害,或有68.1%的物种受到林丹的危害.不同类别生物对DDT的敏感性从甲壳类、昆虫和蜘蛛类到鱼类依次降低,对林丹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昆虫和蜘蛛类、甲壳类、鱼类.与林丹相比,DDT对淡水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以及甲壳类和鱼类的生态风险较大,而对昆虫和蜘蛛类,林丹与DDT的生态风险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69.
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宁南山区旱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宁南山区干旱频繁,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根据固原气象站35年(1957~1991)雨量资料,应用马尔可失链模型预测了该区1992~1996年的雨量与旱情趋势。结果表明,今后五年将出现三年春夏旱、二年正常,秋季有四年正常、一年多雨;预测的1992年4~6月和6~9月的干旱等级值与实际完全相符。该模型预测结果有较高可信度,对该区农业生产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0.
杭州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调研的基础数据,运用修正后的IVE排放模型及GIS系统建立了杭州市2010年1km×1km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机动车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0年杭州市机动车污染物CO、HC、NOx、PM的年排放量分别为44.06,2.31,4.43,0.65万t,主要来自线源道路的排放.各车型污染物分担率各不相同,汽油乘用车和公交车排放CO和HC最大,柴油重型货车和公交车是NOx和PM排放的主要来源,两种燃油下的机动车排放差异十分明显.机动车污染排放与路网密集程度及道路长度密切相关,因此西湖区和江干区排放总量远远高出其他区域.机动车各污染物排放强度空间分布均呈现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的递减趋势,各污染物中心城区排放量占总排量的70%以上.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日变化十分明显,与人群出行规律有极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