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204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83篇
综合类   322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91篇
灾害及防治   7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基于大连市旅顺口区4期土地利用数据,应用土地利用矩阵等方法揭示了2006—2015年旅顺口区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①旅顺口区土地利用呈现出从未利用地、耕地转移至建设用地的趋势,北部建设用地与耕地之间转换最为剧烈。②近10年间旅顺口区生态服务价值降低了5.63亿元,“建设用地→林地”是生态服务价值提升效率最高的转换类型。③只有林地的生态敏感性指数大于1,说明旅顺口区生态服务价值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862.
针对灰色关联分析中由于比较序列曲线间空间位置不同而引起关联误差,分辨系数取定值不合理,取平均值求关联度影响评价准确性等缺陷,本文采用了线性变换及合理判定分辨系数的方法,确定了改进的关联系数,并结合模糊系统中的贴近度原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求法.采用该方法对影响井下人体热舒适度的因素模糊灰色化后进行了评定分析.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简单、可靠、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863.
施工承包企业安全成本及其核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施工承包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特点和程序,提出安全成本的概念和构成以及保证性安全成本对损失性安全成本的直接影响.同时,借助施工安全成本与安全度的关系、提高安全技术工作的经济合理性、加速构建施工承包企业安全成本核算制度,优化施工承包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经济运行的安全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64.
采用降水集中度、等级分析及小波相干等方法,探讨了江淮下游里下河腹部地区1957—2006 年间降水、水位的等级特征及两者关系。结果表明:①年降水量的集中期与集中度皆为减小趋势,两者在1980 年前后由同相位转为反相位相关。②汛期高等级降水的日数和贡献率皆以1980 年代最高。不同等级的降水日数皆为减少趋势,但高等级降水的贡献率在大洪涝年中异常偏高,表明降水强度加强。③低、高等级水位日数皆为减少趋势,但低、高等级水位的贡献率分别呈增加、减少趋势,而中等级水位的日数与贡献率都显著增加。较之降水日数,降水贡献率对水位等级变化更具决定性影响。④高等级降水与水位在日数上呈显著的同相位正相关,但低等级相反,而中等级为较弱正相关,且等级降水总量与相应水位贡献率的相位关系亦具类似特征。高、低等级降水与水位的贡献率皆为显著同相位正相关,但在中等级上,其相位特征较弱。  相似文献   
865.
从矿业城市环境—经济系统脆弱性产生的原因、表征和措施三方面构建了耦合度评价的指标体系,以三维空间建立耦合度评价模型,采用灰色斜率相似关联度模型评价耦合度约束主因子.结果表明,2002~2009年铜陵市环境—经济系统经历弱耦合度—较弱耦合度—较高耦合度的变化,耦合度呈递增趋势;铜陵市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主要贡献因子是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主要限制因子是资源供给、环境保护投资和工业固废排放等.  相似文献   
866.
中国资源能源稀缺度因子及其在生命周期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方法中,利用资源稀缺度因子,可以综合评价一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总体的资源消耗水平。论文基于广泛采用的CML方法中的非生物资源消耗(Abiotic Depletion Potential, ADP)因子,通过引入中国的资源自给率修正,得出了中国非生物资源消耗因子(Chinese Abiotic Depletion Potential,CADP)及其指标。CADP因子可支持国内LCA研究和相关政策研究中的资源、能源消耗综合评价,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资源评价提供了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案例研究表明,1 kWh电网电力的生命周期CADP指标为1.02 kg coal-R eq.,60.46%的贡献都来自于原煤资源的消耗,其次来自石油的消耗(11.63%),此外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中铜、镍等资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867.
巢湖塘西河河口湿地重金属污染风险不确定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如忠  石勇 《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0):1156-1163
基于污染风险评价系统多种不确定性共存的特点,采用盲数描述和表征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模型的各项参数,在对采自巢湖塘西河河口湿地24个表层沉积物柱状样中Cu,Zn,Pb,Cd和Cr等指标分析测试的基础上,采用Matlab工具软件编制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盲数评价模型程序,对巢湖塘西河河口湿地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结果表明:巢湖塘西河河口湿地处于中等污染至较高污染状态,其相应的可信度分别为0.589和0.411;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属较低至中等水平,其相应可信度分别为0.755和0.245. 5种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依次为Cu>Cd>Zn>Pb>Cr;潜在生态风险水平排序依次为Cd>Cu>Pb>Cr>Zn.   相似文献   
868.
辽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多指标评价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多指标综合评价是当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发展趋势. 根据辽河流域2005年水生态监测数据,构建了涵盖水体物理化学、水生生物和河流物理栖息地质量要素的健康候选指标体系. 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以此构建了由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电导率、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数、着生藻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河流物理栖息地质量综合指数等10个指标构成的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以改进的灰色关联方法作为评价方法,评判多指标下的河流健康等级状况. 结果表明,辽河流域的25个采样点中有3个达到“健康”等级,14个达到“亚健康”等级,其余则为“较差”和“极差”等级,其中健康与亚健康等级采样点均位于辽河源头以及支流上游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而较差和极差等级主要位于辽河中下游河段;城市和工业排污是影响河流健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69.
北京六湖泊表层底泥磷吸附容量及潜在释放风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研究了北京前海(QH)、青年湖(QNH)、昆明湖(KMH)、紫竹院湖(ZZYH)、陶然亭湖(TRTH)、红领巾湖(HLJH)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分析了沉积物中磷的吸附饱和度(DP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并讨论了不同城市湖泊沉积物中磷的潜在释放风险.结果表明:6湖沉积物的PSI为14.9~83.3 (mg×L)/(100g·μmol),平均值为34.6 (mg×L)/(100g·μmol);DPS为7.97 %~50.5 %,平均值28.9 %,PSI与DPS显著负相关.PSI与草酸铵提取的磷、铝(Pox,Alox)含量均为显著负相关,草酸铵提取的铁(Feox)是影响PSI的主导因素.DPS与沉积物中草酸铵提取的磷(Pox)含量显著正相关,主要受沉积物中原有吸附态磷的影响.此外,磷释放风险指数(ERI)计算结果表明QH、QNH、ZZYH、TRTH中的表层沉积物磷潜在释放诱发富营养化的风险均为高度风险.  相似文献   
870.
Effect of aerobic pretreatment of MSW on landfill gas generation was investigated. Volatile solid (VS) loss of MSW is an effective and comparable indicator. Chinese MSW requires at least a reduction of VS about 27% (w/w) prior to disposal. Aerobic pretreatment of MSW reduced lag phase more than 90% before methanogenesis. Aerobic pretreatment degree influences quantity of gas generation.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aerobic pretreatmen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on reducing lag phase and accelerating biogas generation. Aerobic pretreatment degree (APD) wa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reduction in volatile solids (VS) on a wet weight basis. In this study, intermittent aeration (IA) was applied to three reactors as a main aeration mode; since a single reactor was operated under continuous aeration mode. However, the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 was to reduce VS content of waste, irrespective 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aeration modes. Fresh MSW was first pretreated aerobically with different aeration rates (10, 40, 60 and 85 L/min/m3) for the period of 30–50 days, resulting in VS-loss equivalent to 20%, 27%, 38% and 53% on w/w basis for the wastes A1, A2, A3 and A4, respectively. The cumulative biogas production,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modified Gompertz model were 384, 195, 353, 215, and 114 L/kg VS for the wastes A0, A1, A2, A3 and A4, respectively. Untreated waste (A0) showed a long lag phase; whereas the lag phases of pretreated MSW were reduced by more than 90%. Aerobically pretreated wastes reached stable methanogenic phase within 41 days compared to 418 days for untreated waste. The waste mass decreased by about 8% to 27% compared to untreated MSW, indicative that even more MSW could be placed in the same landfill. The study confirmed the effectiveness of aerobic pretreatment of MSW prior to landfilling on reducing lag phase and accelerating biogas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