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60篇
安全科学   96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376篇
基础理论   185篇
污染及防治   153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为提高相变调温防护服的阻燃性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系统开展阻燃型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的制备与阻燃性能研究。选取2种相变温度的相变微胶囊、2种阻燃基布,利用干法涂层工艺制备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选取2种阻燃剂,以45%和75%的比例涂覆在相变微胶囊涂层的表面,制成16种阻燃型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基于锥形量热仪进行涂层织物阻燃性能测试,分析阻燃剂对涂层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进行阻燃整理的涂层织物相比,有机硅阻燃剂涂层织物的总热释放量平均下降42.22%,磷氮型阻燃剂涂层织物的总热释放量平均下降25.07%,并且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总热释放量呈下降趋势。另外,有机硅型阻燃剂明显降低了热释放速率与总热释放量,而磷氮型阻燃剂有效地延长了织物开始释放热量的时间和热释放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因此,2种阻燃剂从不同角度优化了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的阻燃性能,提高了相变调温防护服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952.
Introduction: Quasi-induced exposure (QIE) technique has been popular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traffic safety research for decades. One of the basic assumptions of QIE theory is that the not-at-fault driving parties (D2s) involved in the crashes are the random selection of overall driving population at the event of crash occurrence. Very few literatures, however, can be identified to validate the assumption for crashes with specific injury severities that may not be satisfied in reality. Method: The study aims to check the validity of the assumption categorized by crash injury severity with the use of Michigan crash data. Latent class analysis is employed to generate several latent classes for the crashes with specific injury outcomes. Chi-square test is adopted to identif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imilarity of D2 distributions among the latent classes. Resul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for fatal crashes the statistical tests do not identify the significant discrepancies for D2 distributions of driver gender, age, and vehicle type between latent classes; (b) for injury crashes, both D2 driver gender and age have the similar distributions between/among various classes, while the D2 vehicle types show the inconsistent distributions; and (c) with respect to property damage only crashes, the distributions of three vehicle-driver characteristic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latent classes. It implies that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may not entirely hold true for all the injury severities and driver-vehicle characteristic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findings pinpoin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QIE technique under specific scenarios and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validating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of QIE prior to its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953.
目的 研究典型螺栓/螺母装配件在湿热海洋大气环境下的适应性.方法 在万宁大气环境试验站开展螺栓/螺母装配件为期24个月的户外暴露试验,通过环境扫描电镜(SEM)、电化学试验、力矩测试,研究螺栓/螺母装配件在我国湿热海洋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力矩变化规律.结果 装配件组合30CrMnSiA镀镉钝化螺栓与30CrMnSiA镀镉钝化螺母(组合A)、30CrMnSiA镀镉钝化螺栓与30CrMnSiA镀锌钝化螺母(组合B)、30CrMnSiA镀镉钝化螺栓与0Cr16Ni6钝化螺母(组合C)对应的电偶腐蚀电流分别约为0.6、37、100μA,装配状态下组合C户外暴露24个月后最大拧出力矩增加53%.结论 装配导致的电偶腐蚀效应对螺栓/螺母紧固件的性能变化具有明显影响,非装配状态下30CrMnSiA镀镉钝化螺栓在万宁户外暴露期间没有出现基体腐蚀现象,而装配状态下组合C在万宁户外暴露期间出现较为严重的基体锈蚀,造成在户外暴露期间最大拧出力矩呈不断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54.
徐贵达  李冬  刘志诚  陶博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125-5132
反硝化除磷与厌氧氨氧化耦合可进一步降低脱氮除磷所需的碳源,而稳定获取NO2--N是两工艺独立、联合运行的关键.因此,以低C/N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接种絮状污泥及少量长期贮存的好氧颗粒污泥,采用两段梯度曝气,并控制停曝时间(3min:3min),即以高频间歇梯度曝气模式,经60d的富集培养,将其诱导成具有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功能的颗粒污泥,并分析了此过程中系统脱氮除磷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稳定时期内,颗粒污泥平均粒径达841μm,SVI为31.23ml/g,颗粒结构致密,沉降性能良好.出水NO3--N小于0.1mg/L,TP<0.7mg/L,NO2--N>15mg/L,实现了P的高效去除和NO3--N的积累,并可为后续耦合Anammox提供稳定NO2--N基质.批次实验结果表明,颗粒中可利用NO2--N为电子受体的DPAOs占达57.63%,其富集提高了系统除磷能力.高频梯度间歇曝气可实现AOB与DPAOs的高度耦合,但仅以间歇曝气难以实现NOB的抑制,后通过在"氨谷点"前段,加入梯度曝气优化实际限氧曝气点,可强化对NOB的抑制,从而实现良好的亚硝酸盐积累.  相似文献   
955.
以大肠杆菌(E.coli)为模式生物,研究了磺胺类抗生素(SAs)和纳米银(AgNPs)在单一或联合作用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效应及E.coli突变效应的影响,并对联合作用方式进行了判别,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两种效应的机制及其与毒性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范围内,所测12种SAs以及AgNPs在单一或联合暴露下对接合转移和突变均有促进作用,12组SAs-AgNPs混合物对接合转移频率促进率峰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05.32%和46.96%,对突变体促进率峰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410.25%和238.38%.此外,SAs和AgNPs联合暴露对RP4质粒接合转移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对E.coli突变效应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且接合转移效应、突变效应与毒性效应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6.
杂交水稻对Cd的吸收与籽粒积累:土壤和品种的交互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龚伟群  李恋卿  潘根兴 《环境科学》2006,27(8):1647-1653
土壤-作物-食物是人类摄取Cd的主要途径,而水稻是籽粒Cd积累最强的粮食作物.选择2种杂交水稻(普通杂交稻“汕优63”和超级稻“Ⅱ优明86”)与乌栅土和红沙泥田2种水稻土为材料,采用添加Cd(2.5 mg/kg)和不添加Cd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在成熟期对土壤中Cd的吸收及籽粒积累特点.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对Cd的吸收及籽粒积累依土壤、品种及两者的交互作用而变化.杂交稻对土壤中原有Cd的吸收与积累,基因型影响高于土壤类型的影响,但对外源Cd的吸收与籽粒积累,土壤类型的影响强于品种基因型,而土壤与品种间的正交互作用(Cd吸收强的超级稻种植于土壤Cd化学有效性高的红沙泥田)可使水稻籽粒Cd积累成倍提高.说明在未污染条件下,杂交稻对Cd的吸收与籽粒积累主要受品种的吸收能力控制,而在污染条件下,土壤化学性质对Cd有效性的影响成为土壤-水稻系统Cd迁移的主要控制因素.本实验显示,在酸性土壤或污染条件下,超级稻对Cd的吸收与籽粒积累十分强烈,就地消费人群的籽粒Cd暴露风险水平达到数倍于临界摄入剂量水平.加Cd处理下,汕优63中Cd滞留于根部,而Ⅱ优明86有较强的将Cd向上运输的能力,Ⅱ优明86籽粒Cd积累的不利效应远远超过其产量的增加效应.因此,在高产水稻育种中必须考虑水稻对Cd吸收的基因型差异与籽粒Cd的暴露风险,推广高产杂交水稻根据其Cd的吸收特性考虑土壤-品种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957.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approach used to assess radiation dose and risk to members of the public from radioactivity in food and the environment. It describes uncertainties in the process and suggests ways of dealing with them to improve the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It also explains how uncertainty in the assessed dose/risk can be communicated to non-expert audiences such as members of the public. The issues covered in this paper apply to risk assessment of any contaminant and not only radioactivity.  相似文献   
958.
目的 研究涂层在自然环境试验和实验室模拟环境试验下性能的变化情况,通过再现涂层在自然环境下的环境效应和损伤过程,进而验证该模拟热带海洋大气环境试验方法的合理性。方法 根据涂层在舰船、舰载机等装备上热带海洋大气实际服役环境的分析,通过对热带海洋大气环境温度、湿度、盐雾、太阳辐射环境因素的组合,综合设计模拟热带海洋大气环境试验方法的试验流程,开展3种涂层在海南万宁为期1 a和实验室总周期为7循环的对比试验。结果 3种涂层在自然环境试验和实验室模拟环境试验后,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其性能变化趋势相似,失光率和色差增大,附着力明显降低,交流阻抗值减小。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老化机理均未出现明显变化,以光泽和色差为基准的平均秩相关系数为0.87,为极强相关。结论 本模拟热带海洋大气环境试验方法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模拟性。  相似文献   
959.
皮脂-角质层是有机磷阻燃剂(OPFRs)从环境进入人体皮肤的桥梁,揭示OPFRs在皮脂-角质层中浓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对于准确评估OPFRs的皮肤暴露剂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40名在校大学生为志愿者,基于胶带粘贴技术,分5层采集了志愿者额头皮脂-角质层样品,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测定其中9种OPFRs的浓度.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额头5层皮脂-角质层中Σ9OPFRs的总浓度为1320~3650 ng?m-2,平均浓度为2550 ng?m-2.其中TDCIPP含量最高(933 ng?m-2),TPP最低(3.1 ng?m-2);除TPHP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外(p<0.01),男女额头表面OPFRs负荷无显著性别差异.整体上,9种OPFRs均在表层皮脂中的浓度最高,且随深度增加逐步降低,Σ9OPFRs在5层皮脂-角质层中的浓度变异系数为71%±22%.基于皮脂-角质层第1和第5层中OPFRs浓度估算其皮肤暴露剂量,分别为1.7×10-4 ng?kg-1?d-1和2.3×10-5 ng?kg-1?d-1,存在显著的差异.由此可知,OPFRs在皮脂-角质层中并非均匀分布,基于擦拭法获取皮肤表层皮脂中OPFRs的平均浓度并用于评估OPFRs皮肤暴露剂量,可能显著高估其生物学实际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960.
ICNIRP于2020年3月出版了2020年版《限制电磁场暴露的导则(100 kHz~300 GHz)》,为了准确掌握2020版导则在基本限值和导出限值方面与旧版导则的差异,通过对比新旧导则对应条款得到具体变化情况。2020版导则修订了全身暴露基本限值与导出限值、局部暴露基本限值、神经刺激基本限值、肢体感应电流导出限值,增加了局部暴露导出限值、短暂局部暴露基本限值与导出限值,删除了微波听觉效应基本限值、接触电流导出限值。2020版导则更新了限制射频电磁场暴露的科学基础,使限值更加匹配近年来的科学研究成果,提升了导则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