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9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澳门城市路面地表径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对澳门半岛孙逸仙大马路两场降雨时段的地表径流进行采样监测,项目包括浊度、CODCr、Pb、Zn、Cu.结果表明,初期径流水质中浊度和CODCr极高,但随着降雨冲刷强度的增大,SS和Pb的监测浓度增加.路面径流水质参数随降雨径流历时变化的过程曲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雨特征、路面车流量和路面垃圾清扫状况.2场降雨路面径流初始冲刷现象定量分析结果正好相反,反映了路面径流特征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此,需对路面径流冲刷、累积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02.
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演变事实及其成因探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气象台站1962-2005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冷暖干湿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规律,探讨了其变化成因。研究表明:近44a来三江源地区气温等级由冷向暖转变,极端高温事件频繁发生,而极端低温事件则逐年减少,致使气温不断向着更高的均值状态持续增暖;尽管降水量干湿变化不甚显著,但降水的极端状况即严重干旱或暴雨事件均呈减少趋势,降水量的变化趋于稳定,降水变率减小;地形对极端气温、降水事件频次变幅的空间分布均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且对后者的影响更为显著;高原季风、厄尔尼诺事件及高原积雪等因子的年际振荡是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次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3.
采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中14种稀土元素,并选择Rh作内标,可消除测定中的质谱干扰和非质谱干扰,使方法在0μg/L~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02μg/L~0.005μg/L,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80.0%~117%,RSD为2.1%~3.8%。  相似文献   
204.
西安市某文教区典型下垫面径流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安市某文教区路面、屋面和绿地设置径流采样点,采用人工时间间隔采样法对2016年8月~2017年2月的3场降雨径流和2场融雪径流全程采样,测试径流过程SS、COD、TN、TP、Pb、Zn、Cu、Cd、Ni、Cr、PAHs、溶解态COD、溶解态重金属和溶解态PAHs的浓度以及颗粒物粒径d50,研究各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水平及出流规律,比较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各类下垫面降雨径流主要污染物均为SS、COD、TN、Pb、Cr,路面和绿地径流中SS的EMCs均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3类下垫面降雨径流COD、TN、Pb、Cr的EMCs均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PAHs与国内相关研究相比属于中等污染水平,路面、屋面和绿地径流的EMC分别为266.8~389.8ng/L、254.9~303.0ng/L和231.2ng/L.路面径流SS、COD、Zn、Pb、Cu、PAHs浓度高于屋面径流,而TN、TP、Cr等指标则相反,表明径流中TN、TP、Cr主要源于大气干湿沉降,而交通排污对SS、COD、Zn、Pb、Cu、PAHs等有较大输入贡献.3类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浓度输出规律差异显著,路面径流污染物初期浓度较大,受雨期交通排污影响中后段波动剧烈,屋面径流污染物浓度随径流历时持续降低且趋于稳定,绿地径流污染物浓度沿程变化相对较小.降雨强度对总量污染物浓度输出的影响大于溶解态污染物,表现为d50与降雨强度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因降雪期间污染物持续累积且径流量较小,路面融雪径流污染物浓度远大于降雨径流,而屋面融雪径流因流量较小导致携带污染物的能力较弱故水质优于降雨径流.  相似文献   
205.
2019年3月21日,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的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江苏省环境监测力量于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开展应急监测.通过收集和整理事故发生后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详细开展过程、事故现场污染物浓度变化数据,评估了事故应急处置期间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通过对应急监测的工作措施进行简要分析,总...  相似文献   
206.
2013年1月中国大面积雾霾事件直接社会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穆泉  张世秋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1):2087-2094
基于2013年1月期间全国20个受到雾霾事件影响的省市的公开报道数据,综合采用直接损失评估法、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对雾霾事件造成的交通和健康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2013年1月雾霾事件造成的全国交通和健康的直接经济损失保守估计约230亿元,其中损失最大的省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京津冀区域;雾霾事件中仅急/门诊的健康终端的经济损失占总直接损失的98%,相当于现有文献研究结果中对非雾霾事件情况下颗粒物污染造成的所有健康终端损失的近2倍.  相似文献   
207.
邱玉珺  邹学勇  张春来 《环境科学》2006,27(6):1046-1051
利用1971~2000年北京及其沙尘过往路径典型站点日能见度和各种沙尘天气发生日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发生频率与能见度方差的关系.发现当沙尘天气频率减少(增加)1次时,能见度方差就偏强(偏弱)1个标准差.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对日能见度变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风速的高频变率实现的,当风速变率偏强(偏弱)1个标准差时,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增强(减弱)约30%,近地面风场的高频变率影响了沙尘天气的产生,从而影响日能见度方差的波动.异常低能见度事件(日能见度距平<-2σ,σ为各站各日能见度距平的标准差)频次与能见度方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风速距平频次增加,使得沙尘天气发生频次增加,从而导致低能见度事件频次上升;反之,异常低能见度事件下降.浮尘、沙尘暴和扬沙与低能见度事件的相关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8.
目的在航天器设计中对选用的电子元器件提出了抗辐射指标要求。随着航天器设计寿命增加,对元器件提出的抗辐射指标越来越高,因此需要优化对元器件的抗辐射指标要求,以降低因辐射指标不满足而限制元器件的选择范围。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抗辐射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和典型轨道、典型器件的数据分析,探讨总剂量指标的优化方法。对在轨翻转概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典型数据的单粒子翻转概率评估,明确采用单一LET阈值指标的局限。结果总剂量效应和单粒子效应指标均有优化的方法和空间。结论通过对辐射环境的细化分析,降低辐射设计裕度,可降低总剂量的辐射指标要求。结合单粒子效应的应用需求以及防护设计,降低对器件LET阈值要求。  相似文献   
209.
针对我国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需求,系统分析总结了典型水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案例,经凝练、集成和应用验证,形成并完善了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程削污技术。从必要性、可行性等角度论述了工程削污技术的选择原则,总结了流域突发环境事件中重金属和类金属、有机物和还原性污染物等典型污染物的削减和应急处置方法,归纳了应急处置工程中实施削污措施的技术要点,形成了流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程削污技术储备库,将为今后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10.
航空人为差错事故/事件分析(ECAR)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研究航空人为差错事故/事件的影响因素,以人为差错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几种典型的人为差错分析模型;通过借鉴ECCAIRS分析框架,并在基元事件分析(EEAM)逻辑和CCAR396部的分类方法基础上,构建航空人为差错事故/事件分析(ECAR)模型,它从事件层、描述层、原因层和组织因素与改进建议层,分析航空事故和不安全事件的人为差错.此外,还将组织因素概念引入该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