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1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76篇
综合类   554篇
基础理论   138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206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1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1.
云南省东川区泥石流灾害SPOT5遥感影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川区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过程中,SPOT5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对泥石流灾害具有较好的解译效果。通过对泥石流SPOT5遥感影像特征进行研究,建立了东川区泥石流遥感解译标志,并对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进行识别,共识别了沟谷型泥石流168条,坡面泥石流95处。  相似文献   
412.
遥感技术在城市建筑震害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城市的震害预测研究工作中,建筑物属性信息的主要获取方法是基于人工调查的传统方式。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分辨率民用遥感卫星的成功发射,使得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城市震害预测成为可能。鉴于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存在的费时费力,数据获取周期长,数据信息时效性差等缺点,以郑州市中牟县的部分住宅区为例,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城市震害预测中的应用做了相应研究。  相似文献   
413.
成像雷达遥感地质灾害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发展状况,对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机理及特征做了简要介绍。结合SAR技术的发展阶段,简述了成像雷达遥感地质研究的技术理论,总结了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同时对新兴起的新型成像雷达技术(极化雷达、干涉雷达)及其发展趋势也做了简单描述,重点突出了新型成像雷达技术在地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新型成像雷达技术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当前研究的改进措施,展望了他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14.
面对水体富营养化愈来愈严重,水华爆发越来越频繁的严峻形式;为减少水华发生频率及由此造成的损失,开展水华预警已成当务之急。水华爆发是水体中营养盐的累积、气候条件与水力条件等众多因素非线性共同作用的产物;为此,有必要在众多水华影响因素的动态监测信息的融合基础上,寻求水华爆发与这些影响因素间的影射关系,这就需要信息融合技术。通过归纳总结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内陆湖库水华预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结合目前我国水华预警的具体需求,提出建立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水华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前景与初步设想。信息融合技术为水华预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将与水华相关的不同信息源(水文、气象、水环境质量与环境遥感)所提供的局部不完整的观测信息加以集成与互补,消除多源信息之间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形成对水华爆发环境相对完整的感知与描述;从而提高水华预警与应急响应决策的效率,提高预警信息的时间与空间分辨率,扩展信息的时空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415.
本文以遥感为技术手段,利用ERl、ASⅢAGINE8.5和FRAGSTATS3.3软件针对项目区在景观总体格局和各类型斑块两个层次计算出十几种景观指数,对该区域的景观格局分布做出了较为全面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草地景观面积最大,斑块数最多,是评价区的基质.乔木林地在各项指数分析中均较低.文中探讨了遥感与地面调查的优缺点,得出结论:以遥感技术为手段,结合地面调查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16.
河北省海洋灾害遥感动态监测系统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及时获取海洋灾害发生及其影响的监测信息,并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根据渤海湾海洋灾害发生的特点,从风暴潮、赤潮、海冰、海域污染等海洋灾害的遥感监测技术方法研究入手,介绍了河北省海洋灾害遥感动态监测系统的功能。应用服务情况表明,该系统对渤海的风暴潮、赤潮、海冰、海域污染的遥感监测效果良好。重点对利用NOAA/AVHRR数据开展的1998—2006年春季渤海海域污染遥感监测情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湾近海水域从1999年开始出现大范围污染,其中,2002年最为严重,2003年以后有所好转,但是近两年的污染状况又趋严重。  相似文献   
417.
从人地关系理论出发以土地利用变化为切入点通过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对干旱区绿洲土地覆盖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考察数据和对遥感图像的分类结果的评价的基础上对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空间动态变化进行规律性分析提出只有协调人地关系、加强区域地理建设才是使干旱区绿洲地区避免荒漠化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418.
Riparian buffer zone management is an area of increasing relevance as human modification of the landscape continues unabated. Land and water resource managers are continually challenged to maintain stream ecosystem integrity and water quality in the context of rapidly changing land use, which often offsets management gains. Approaches are needed not only to map vegetation cover in riparian zones, but also to monitor the changes taking place, target restoration activities, and assess the success of previous management actions. To date, these objectives have been difficult to meet using traditional techniques based on aerial photos and field visits, particularly over large areas. Recent advances in remote sensing have the potential to substantially aid buffer zone management. Very high resolution imagery is now available that allows detailed mapping and monitoring of buffer zone vegetation and provides a basis for consistent assessments using moderately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e.g., Landsat). Laser‐based remote sensing is another advance that permits even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buffer zone properties, such as refined topographic derivatives and multidimensional vegetation structure. These sources of image data and map information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examples of their application to riparian buffer mapping and stream health assessment are provided,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improved buffer monitor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19.
Since tidal marshes and estuaries cover large areas of the world's coasts and exhibit a very high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they offer a most important food source for an ever increasing world population. The food web of numerous estuaries and coastal waters is based on the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coastal marshes that constitute centers of solar energy fixation and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mineral cycles. The fixed carbon and minerals enterthe water primarily as detritus where a complex food web makes them accessible to commercially important fish and benthic communities. With the launch of LANDSAT, NOAA-2, and Skylab, relatively high resolution spacecraft data became available for mapping and inventorying tidal marshes and their productivity on a global scale. Upwelling regions that attract large fish populations as well as other coastal water properties relating to the presence of finfish, Crustacea, and shellfish could be identified and observed. Using multispectral analysis techniques, classification accuracies greater than 80 percent have been obtained for most marsh plant species, and greater than 90 percent for key types such asSpartina alterniflora, which is the primary producer in large tide marshes of the coastal eastern USA. The capacity of remote sensors on spacecraft such as NOAA-2, LANDSAT, and Skylab to assess coastal food resources on a global scale is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solution,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and cost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420.
最近10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利用1988和1998年4月份的TM遥感数据,采用最大似然法对翻阳湖区的土地利用进行机助分类。把研究区土地利用分成7种类型:林地、灌草坡、水体、湖滩洲地、耕地、城镇用地和裸地。采用空间叠加的方法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的转移短阵。结果显示,林地、水体、城镇的面积增加,灌草坡的面积减少。1998年耕地面积比1988年面积减少11.3%,湖滩洲地面积减少42.7%。对不同高程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表明,耕地、灌草坡的面积都有所减少;城镇的面积增加,林地的面积增加明显,尤其在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受到自然和人文因子的双重影响。水体面积增加的主要因于是降水量的增大;林地、灌草坡的变化明显受到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湖滩洲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水位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