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6篇 |
免费 | 200篇 |
国内免费 | 22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63篇 |
废物处理 | 25篇 |
环保管理 | 291篇 |
综合类 | 780篇 |
基础理论 | 175篇 |
污染及防治 | 154篇 |
评价与监测 | 110篇 |
社会与环境 | 76篇 |
灾害及防治 | 3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118篇 |
2020年 | 118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103篇 |
2013年 | 128篇 |
2012年 | 133篇 |
2011年 | 152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136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126篇 |
2006年 | 107篇 |
2005年 | 102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5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3篇 |
1971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103.
针对材料服役性能预测存在误差大、计算复杂、适用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机器学习预测方法。首先阐述了机器学习的应用流程,并总结了常用模型原理及其在材料性能预测中的应用。然后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对RPV钢的辐照性能进行预测,并通过Stacking集成方法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机器学习可用于材料服役性能预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根据材料服役数据的不同特征选择合适的学习模型,同时进行模型融合和参数优化,可有效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及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104.
尾矿高浓度排放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尾矿传统湿排技术来说,不仅坝体的稳定性差,对环境也有极大的影响,然而高浓度排放技术有效地缓解或解决了这些问题。文章从尾矿脱水、料浆输送和尾矿沉积等多方面,介绍了高浓度排放国内外发展情况,如多段式到一段式脱水和脱水设备的发展、泵压输送中泵送设备的类型,以及尾矿沉积中排放口的布置方式等。介绍了边坡角预测理论,主要包括Blight和Bentel边坡角预测模型、Kupper提出的边坡角经验公式,以及Sofra和Boger提出的边坡角经验公式。指出了高浓度排放技术存在的问题,如膏体的定义不清晰、高浓度排放的适用条件、沉积裂缝和边坡角预测模型不精确。最后总结了高浓度排放的发展趋势,如膏体排放模式、排放口的中央式布置和设备选型,如高浓度底流和处理量的脱水设备,以及高压高效率的泵送设备等。 相似文献
105.
基于EEG频谱特征的驾驶员疲劳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表明疲劳驾驶是引发交通伤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脑电是公认的睡眠(疲劳)金指标,因此论文提出了基于脑电频谱特征的驾驶员疲劳预测方法。采用了驾驶模拟实验中记录的三路驾驶员脑电信号,并利用驾驶员自评与专家评定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将驾驶数据分为疲劳和清醒。针对脑电中眼电噪声很强的特点,对记录的脑电进行了自适应滤波消噪处理,结果显示可有效滤除眼电伪迹;然后根据脑电的频域特征比较突出且与疲劳相关的特点,从去噪后的脑电中提取出了的75个频谱特征;最后利用这些频谱特征,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的方法建立了驾驶员疲劳监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监测出驾驶员84%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06.
Three-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and water quality model for TMDL development of Lake Fuxia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ei Zhao Xiaoling Zhang Yong Liu Bin He Xiang Zhu Rui Zou Yuanguan Zhu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12,24(8):1355-1363
Lake Fuxian is the largest deep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Although its average water quality meets Class I of the China National Water Quality Standard (CNWQS), i.e., GB3838-2002, monitoring data indicate that the water quality approaches the Class II threshold in some areas. Thus it is urgent to reduce the watershed load through the total maximum daily load (TMDL) program. A three-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and water quality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Lake Fuxian, simulating flow circulation and pollutant fate and transport. The model development process consists of several steps, including grid generation,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 configurations, and model calibration processes. The model accurately reproduced the observed water surface elevation,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and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concentrations, suggesting a reasonable numeric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prototype system for further TMDL analyses. The TMDL was calculated using two interpretations of the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for Class I of the CNWQS based on the maximum instantaneous surface and annual average surface water concentrations. Analysis of the first scenario indicated that the TN, TP and COD loads should be reduced by 66%, 68% and 57%, respectively. Water quality was the highest priority; howeve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st feasibility for load reduction can pose significant issues. In the second interpretation, the model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the average water quality meets the Class I standard and therefore load reduction is unnecessary. Futu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conduct risk and cost assessments for realistic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107.
试验配置不同胡敏酸浓度(DOC浓度为0.05、0.5、1、2、4 mg·L-1)下,分别对草鱼及花鲢进行铜的一系列96 h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DOC浓度与LC50呈正相关关系,此与生物配体模型描述一致.利用两鱼种(Fathead minnow、Rainbow trout)的生物配体模型预测草鱼及花鲢的LC50,得出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591.2、157.14μg·L-1及728.18、91.24μg·L-1.在生物配体模型(biotic ligand model,BLM)铜形态分布平台下,得到草鱼及花鲢的LA50(以湿重计)依次为10.960nmol·g-1和3.978 nmol·g-1.通过校正草鱼及花鲢的LA50,得出平均绝对偏差依次为280.52μg·L-1和92.25μg·L-1,预测性能显著提高.基于所确立的LA50,通过搜集草鱼及花鲢的毒性数据,预测其LC50,得到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252.37μg·L-1和50.26μg·L-1,此证实基于生物配体模型的毒性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