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7篇
  免费   1415篇
  国内免费   2050篇
安全科学   4010篇
废物处理   171篇
环保管理   1747篇
综合类   6289篇
基础理论   1659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629篇
评价与监测   685篇
社会与环境   999篇
灾害及防治   879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99篇
  2022年   502篇
  2021年   657篇
  2020年   643篇
  2019年   474篇
  2018年   390篇
  2017年   575篇
  2016年   626篇
  2015年   655篇
  2014年   618篇
  2013年   727篇
  2012年   1091篇
  2011年   1140篇
  2010年   872篇
  2009年   875篇
  2008年   632篇
  2007年   765篇
  2006年   792篇
  2005年   629篇
  2004年   528篇
  2003年   483篇
  2002年   404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339篇
  1999年   289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211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2篇
  1973年   8篇
  1972年   12篇
  197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projections, the population of the elderly is expected to roughly triple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50, particularly when the generations who were born between the 1950s and 1970s move through the age structure, and also because people are living longer and fertility rates have fallen, population aging is expected to put pressure on government's fiscal balance through higher old-age security benefits and health-care expenditures. This work draws together the broad range of elements involved within a consistent framework, based on a computable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an overlapping generation structure. Further analysis using model simulation illustrates that the alternative schemes for the benefit rate, retirement age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re likely to be beneficial, and that an obvious slow-down in the growth of living standards is likely to be avoided.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可持续社会养老保险的综合评价体系和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可持续社会养老保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层次和三级子系统,内容涉及养老保险人数、机构设置、基金管理和代际平衡四个子目标。应用因子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1990-2001年养老保险建设状况进行评价,本文认为基金管理,行政管理和代际失衡是影响我国可持续养老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轨道交通车辆横向偏移量的计算方法 ,并应用列车 -线路动力耦合模型 ,分析了广州地铁三号线的安全限界变化问题。确定了当前按 80km/h行车速度设计的建筑限界能满足 13 0km/h行车速度的要求 ,限界尺寸不需改动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平稳  相似文献   
14.
有意违章行为动因分析与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对有意违章行为的含义进行了界定 ,并对有意违章行为产生的动因进行了详细分析 ,提出了有意违章行为的动因主要包含违章行为与遵章行为满足生理心理需要作用的差值ΔXW、违章行为会受到法规惩处的作用FW、违章行为可导致人身伤害的主观感觉的作用RW3个方面。同时对 3个方面的动因按弗鲁姆的激励理论进行了转化 ,给出了各自的含义说明。笔者按动因分析的结果 ,给出了控制有意违章行为的步骤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水资源价值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促使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缓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以水资源价值理论为基础,从黄河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角度出发,以利用水资源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测算了黄河水资源的理论价值,为制定黄河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999年TM影像解译了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然后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选择土壤、地形、坡度等评价因子,对湖北省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简要地将全省土地资源划分为九等。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水热条件好,土地适宜性广,宜农林牧业同时利用的土地广泛分布;但是该省的基本农田面积小,土地垦殖率高,低产田面积大,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资源的供给条件、利用要求不相适宜,利用效益末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区间数字流域水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球陆地一公里基础高程GLOBE数据 ,采用Martz和Garbrecht研制的数字高程流域水系模型自动提取长江三峡万县~宜昌区间的河网水系、各子流域分水线、河网与子流域编码及河网结构拓扑关系 ,从而构成该区域的数字流域和数字水系。结果表明该模型生成的水系是可以接受的 ,与 1:10万地形图上长江三峡万县~宜昌区间的水系一致 ,这为空间分布式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必备的空间信息数据。最后 ,探讨了数字流域水系在流域生态学中的应用前景 ,构建的数字水系可为中尺度以上流域水体和水生生物的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平台 ,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社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社区的出现和发展一直广受关注,建立生态社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生态社区的实践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社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平衡理论以及生态社区本身系统特点的探讨,尝试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评价指标体系应体现的功能,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湖泊水质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是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保护和改善湖泊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湖泊水质模型是一种利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湖泊污染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生态各方面之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手段。作为湖泊水环境污染治理、规划决策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可以为湖泊的综合整治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别介绍了湖泊水质模型国内外研究动态、类型、常用软件(WASP、EFDC、CE QUAL W2、CE QUAL R1、CE QUAL ICM、MIKE、SMS等)和应用实例,并综观湖泊水质模型的研究历史和应用前景,系统分析了湖泊水质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生态型港口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上海市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长期目标,将港口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对如何建设生态型港口提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筛选得到45项单因素指标,针对不同类型的港区有所分异,整个评价体系分为5个准则层(生态环境、经济效率、污染控制、环境管理、社会评价)和10个因素层(大气/声环境、生物资源、基底质量、经济发展、生产效率、循环经济、污染排放、清洁生产、环保投入、社会参与),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层次的权重分配。进而根据2005年上海港年均生产状况和2006年上半年的港区环境-资源调查,尝试对上海港7种主要类型(集装箱、件杂货/成品、多用途、干散、粮食港区、液散、客运)的15个港区进行了现状评估。然而,生态港评价系统的指标选取、权重制定、评估级别等实践与完善仍需要多学科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参与。最后,项目还提出了水生态健康、航道淤积、生态风险、水陆景观等非定量生态港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