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9篇 |
免费 | 126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05篇 |
废物处理 | 9篇 |
环保管理 | 22篇 |
综合类 | 213篇 |
基础理论 | 26篇 |
污染及防治 | 27篇 |
评价与监测 | 9篇 |
社会与环境 | 7篇 |
灾害及防治 | 2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90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86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包洪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8)
分析埋地油罐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建立事故模拟模型,模拟爆炸物质完全燃烧的质量依据化学计量浓度确定,事故伤害范围的计算用G.M莱克霍夫在砂质土壤中爆炸的冲击波计算方法。对50 m3埋地油罐模拟,油蒸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伤害范围较大,安全范围与《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中相关规定相符合。模拟方法用于埋地储罐的定量安全评价,为罐区选址、建设、安全距离确定及安全预案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2.
碳酸盐对密闭空间粉尘爆炸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防和缓解工业粉尘爆炸并研究惰性粉尘对粉尘爆炸的惰化作用,在Siwek 20 L球形爆炸装置内,针对高爆镁粉和高灰分煤粉,选用碳酸钙(CaCO3)、碳酸氢钠(NaHCO3)、碳酸氢钾(KHCO3)等3种碳酸盐作为惰化剂,讨论惰化剂浓度、粒径及点火能量对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惰化剂粒径越小,浓度越高,对粉尘爆炸的惰化作用越强;粉尘爆炸的净升压与点火能量无关,点火头主要起引燃作用;当惰化剂浓度递增至60%时以上,粉尘爆炸压力急剧下降,直至不爆。此外,CaCO3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NaHCO3、KHCO3,故推荐采用CaCO3来控制粉尘爆炸风险。 相似文献
153.
受限空间煤尘爆炸毒害气体传播伤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煤矿煤尘爆炸后毒气对人的危害,为煤矿防爆、抑爆和安全评价,以及事故应急救援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煤尘爆炸后毒气的传播伤害规律。基于质量守恒定律与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煤尘爆炸后风流作用下的毒害气体在受限空间内的数学传播模型,得到巷道内毒气传播的弥散系数,计算出沿爆炸传播方向毒气浓度随距离变化的关系,划分伤害三区并推导出相应的伤害范围计算公式。研究表明:毒气传播的峰值点随风流方向移动,其峰值点浓度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54.
从近几年制药行业频繁爆炸事故出发,分析制药行业爆炸事故的种类,从粉尘爆炸入手,以某制药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爆炸粉体克拉维酸钾进行了爆炸参数测试,运用20L球形粉尘爆炸测试装置测定其爆炸下限为40g/m3。同时运用差热扫描热分析法对其进行放热反应进行研究,再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该混合物中是否存在可燃气体进行了评定,发现其存在丙酮可燃气体,但含量较低为9.3×10-5。针对上述特点,从技术和管理角度出发,分析应对措施以及常见的问题,设计了混粉机械人机界面,编制了安全检查表,对该类共性问题进行了归纳,以供防范药物混粉事故发生参考。 相似文献
155.
就煤矿矸石山自燃机理、爆炸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煤矿矸石山自燃爆炸发生必要条件和外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6.
姚贵平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2,2(2):17-19
对安庆分公司化肥厂合成氨装置 4年以来的运行及安全管理情况作了综述 . 对装置的重点 监督部位加强技术型管理 , 并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 使之达到了国内同类 型装置先进水平 . 相似文献
157.
阮赤宇 《安全.健康和环境》2014,(3):44-47
运用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对Quantum管式法高压聚乙烯装置中多次出现泄漏火灾的聚合单元进行评价。对照装置实际分析了防火防爆缺陷因子,提出完善聚合单元的防火防爆措施。 相似文献
158.
Shuyan Wang Lin Du Narcisse T.Tsona Xiaotong Jiang Bo You Li Xu Zhaomin Yang Wenxing Wang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20,32(6):151-162
Methylglyoxal(CH3COCHO,MG),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α-dicarbonyl compounds in the atmosphere,has been reported as a major source of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In this work,the reaction of MG with hydroxyl radicals was studied in a 500 L smog chamber at(293±3) K,atmospheric pressure,(18±2)% relative humidity,and under different NOx and SO2.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as measured by using a scanning mobility particle sizer(SMP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 相似文献
159.
李发东 《安全.健康和环境》2020,(5):43-46
炼化企业气相连通罐组存在群罐重大火灾风险,需要采取系统评估、层层设防的思路进行防控。采用HALOPA技术,结合中国石化风险矩阵标准,建立基于风险的气相连通罐组重大燃爆风险控制准则、不同罐容的事故后果等级划分标准、各类保护措施的风险消减因子和燃爆事件可能性评估方法以及相关重要设计要求。案例分析表明,VOCs气相连通罐组群罐燃爆风险定量评估方法可对群罐火灾风险进行快速量化评估,可用于气相连通罐组的风险评估和工程安全设计。 相似文献
160.
Zhuofei Du Min Hu Jianfei Peng Song Guo Rong Zheng Jing Zheng Dongjie Shang Yanhong Qin He Niu Mengren Li Yudong Yang Sihua Lu Yusheng Wu Min Shao Shijin Shuai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18,30(4):348-357
Light-duty gasoline vehicles have drawn public attention in China due to their significant primary emissions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However,little information on secondary aerosol formation from exhaust for Chinese vehicles and fuel conditions is available. In this study, chamber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quantify the potential of secondary aerosol formation from the exhaust of a port fuel injection gasoline engine. The engine and fuel used are common in the Chinese market, and the fuel satisfies the China V gasoline fuel standard. Substantial secondary aerosol formation was observed during a 4–5 hr simulation, which was estimated to represent more than 10 days of equivalent atmospheric photo-oxidation in Beijing. As a consequence, the extreme case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 production was 426 ± 85 mg/kg-fuel, with high levels of precursors and OH exposure. The low hygroscopicity of the aerosols formed inside the chamber suggests that SOA was the dominant chemical composition. Fourteen percent of SOA measured in the chamber experiments could be explained through the oxidation of speciated single-ring aromatics. Unspeciated precursors, such as intermediate-volatility organic compounds and 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might be significant for SOA formation from gasoline VOCs. We concluded that reductions of emissions of aerosol precursor gases from vehicles are essential to mediate pollu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