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9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297篇
安全科学   231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1196篇
基础理论   192篇
污染及防治   114篇
评价与监测   160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41.
宁雅  吴刚  赵以军  程凯 《环境工程》2017,35(1):41-45
研究了由光照、水深等造成的水体pH值变化对絮凝剂除藻效果的影响,并监测絮凝前后不同深度的水体pH值。结果表明:1)当水体pH值无垂向分层,但随光照在8.5~10.5变化时,表层水体终点pH值为5.8~7.9,除藻效率均高于80%,此时中下层水体pH值为5.4~8.0;2)当水体pH值有垂向分层,表层水体终点pH值为7.0~7.3时,除藻效率均高于80%,此时中下层水体pH值为7.0~7.1;3)水池实验中,当表层水体终点pH为6.8时,除藻率高达99.33%,此时中下层水体pH值为7.0~7.1,池水清澈见底。上述结果说明:不论水体pH值是否垂向分层,控制表层水体终点pH值为6.8~7.3时既能有效除藻,也不会使底层水体pH值过低;水体pH值有垂向分层时,絮凝剂的pH值应高于无垂向分层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442.
CO2/pH对三种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不同pH值和不同溶解性无机碳(DIC)浓度下太湖中惠氏微囊藻、四尾栅藻和菱形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特征.研究表明, CO2/pH对3种藻的影响明显不同.惠氏微囊藻生长的最适pH值为8.0~9.0,pH7.0~9.0时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速率;四尾栅藻在偏酸性和偏碱性环境水体中均能较好生长,在本实验的pH值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速率;四尾栅藻在偏酸性和偏碱性环境水体中均能较好生长,在本实验的pH值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速率;菱形藻生长的最适pH值为7.0左右,在此pH值下光合作用速率也最高.惠氏微囊藻的K0.5(DIC)略小于四尾栅藻和菱形藻,表明对外源无机碳的亲合力要略大于四尾栅藻和菱形藻;但当DIC浓度达到饱和时,惠氏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要远大于菱形藻.  相似文献   
443.
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2008-03至2009-02,采用闭合动态法(LI-6400-09)对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中龄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林分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各密度林分土壤呼吸速率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低出现在1月,且密度为883株·hm-2(1.5 m×8 m)的巨桉林土壤呼吸速率最大,2 222株·hm-2(1.5 m×3 m)的最小;②2008年4、7、10月土壤呼吸速率24 h平均值均表现为883株·hm-2> 1 333株·hm-2> 2 222株·hm-2,且7月>4月>10月;③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有机质含量和10 cm根系生物量都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林分密度越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越高,草本植物越多,根系生物量越大,有机质含量越多;④温度是巨桉林土壤呼吸变异的主导因子,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双因素模型优于单因素模型,两者共同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月动态的78.3%~91.5%;⑤各密度林分土壤呼吸Q10值随巨桉林分密度增大而降低,大小顺序为3.65(883株·hm-2)>2.60(1 333株·hm-2)>2.55(2 222株·hm-2)。  相似文献   
444.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9月~2005年9月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4种草地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及相关水热因子进行了野外测定,应用2种数学模型和不同温度指标对草地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Van′tHoff模型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显示出冬季的Q10值明显大于夏季的特征,应用Arrhenius模型求算的不同季节的Q10值变化不大.在>5℃时,Q10值的变动范围,Van′tHoff模型为1.60~2.03,Arrhenius模型为1.48~1.67,略高于全球平均值;2种模型均对水分的变化比较敏感,表现为Q10值随土壤水分的降低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45.
我国海洋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目前我国海洋灾害给海洋环境及造成损害的实际情况,运用环境经济学及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溢油模型及GIS的支持下,首次建立了用一系列密切相关的子模块来评估经济损失的数学模型。它对于促进我国海洋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定量化进程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6.
以天然方解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pH值与不同粒径方解石对磷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设置了不同质量浓度磷系列溶液,加人1g不同粒径,即小于100目、100~180目、180~325目和325目的方解石,在PH值分别为9.00±0.02、7.00±0.02和6.00±0.02时.研究方解石对磷的吸附效果,并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对等温吸附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方解石对磷的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用Freundlich方程来拟合.方解石的粒径越小,对磷的吸附能力越强,在本实验选取的粒径范围内,325目方解石对磷酸盐的吸附效果最好;但180~325目方解石对磷的吸附能力与325目方解石的差别不大,实际应用中,选用180~325目方解石即可取得对磷的较好的吸附效果.pH值是影响方解石吸附磷的重要因素,pH为6时,由于方解石微溶产生的Ca2 与水体中PO3-4结合形成Ca-P化合物,使其吸附磷效果较好;pH≥7时,通过方解石吸附作用、与碳酸钙共沉作用及以方解石作为结晶核的钙磷化合物结晶作用去除磷;pH为9时方解石对PO3-4吸附效果好于pH值为7时.  相似文献   
447.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引入了等级分数矩阵和环境评价值,提出了最小隶属原则,建立了改进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448.
本文研究了温度(29℃、31℃、33℃、35℃和37℃)对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幼鲎蜕壳同步性、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等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当温度高于33℃时幼鲎的成活率显著降低(P<0.05),蜕壳增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蜕壳率则随着温度升高呈先显著升高(P<0.05)后显著降低(P<0.05)的趋势,33℃试验组蜕壳率最高;(2)温度较高试验组幼鲎开始蜕壳的时间较早,33℃试验组的幼鲎最先蜕壳;一、二龄幼鲎能值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3)37℃高温组一、二幼鲎的ACP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而AKP活力变化没有明显规律;(4)一龄幼鲎CAT活性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37℃试验组二龄幼鲎的TAOC和CAT活性均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33℃时,适当升高温度有利于中国鲎幼鲎的蜕壳与生长;当温度超过33℃时,幼鲎的免疫力、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成活率下降。本文的结果可以为中国鲎人工育苗和放流活动开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49.
黄江丽  包力 《环境工程》1995,13(3):51-54
应用多管法检测大肠菌群细菌数是一种适用各种水样的行之有效的检验方法,但此方法操作繁琐,数据处理较难。本文应用概率理论,推导出多种情况下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值计算公式,并编制了方便可靠的HBG程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此法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0.
对山西省五台山区垂直土壤主要土类的氟元素背景值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揭示了五台山区土壤氟元素区域背景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五台山区土壤氟背景值略高于我国平均水平,多数土壤B层含氟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