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3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安全科学   25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319篇
综合类   565篇
基础理论   172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57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6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本文尝试构建基于智能电网大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排放预测方法。通过分析上海大中型工业企业用电量与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出与主要污染物直接排放量之间的关联关系,本文建立了工业企业基于用电量的直接污染排放清单估算方法。利用此估算方法,可在实时的智能电网大数据基础上估算工业企业直接污染排放量,服务于大气污染的实时预警和预测。本文研究表明,这种清单估算方法可直接应用于工业企业污染的实时防控,既可服务于政府大气污染监测、应急机制启动时防控对象的选择,也可服务于未来的污染物排放权实时交易市场的供需分析等,是大数据在污染防治领域应用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2.
京津冀区域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和发展失衡的问题,亟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合作新机制。京津冀之间紧密的产品贸易背后隐藏的土地资源流动情况可以为新机制的建立提供科学支撑。这种隐性土地资源的流通情况可以用生态足迹来表征。因此,本研究主要运用京津冀三省市之间的投入产出矩阵来计算北京与津冀之间的生态足迹转入和转出量,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周边津冀生态生产性土地资源的支撑,尤其是河北的农用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和水产养殖用地。从生态贸易类型来看,2002年和2007年,就北京和河北之间生态足迹流通情况而言,北京是净生态输入型,属于"贸易逆差";河北是净生态输出型,属于"贸易顺差"。2007年北京对津冀生态资源的使用量比2002年有所下降。总体而言,北京对河北生态生产性土地资源的消耗对河北的生态压力不大,其中,水产养殖用地的生态压力最大,2007年水产养殖净流量占河北水产养殖土地的54.27%。2002年北京对天津生态生产性土地资源的依赖加大了天津的生态压力,林业用地和水产养殖用地的净流出量分别是天津相应承载土地面积的4.96倍和3.57倍;2007年,北京对天津生态土地资源利用程度降低,随之,北京对天津生态生产性土地资源的压力变小。尽管2007年与2002年相比,北京对河北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消耗量降低了,但是,由于河北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影响着北京和区域的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国家和北京应该帮助河北保护其土地资源,尤其是河北东南部的农田资源在区域中承担着重要的绿色隔离作用,应该受到严格的保护。此外,京津冀区域应该制定整体空间开发战略,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力度,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63.
城镇化、工业化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如何?如何在快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同时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论文以能源强度指标代替传统的能源消费指标来反映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并应用考虑截面相关性和异质性回归系数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使用共同相关效应组均值(CCEMG)估计方法对中国1978-2014年城镇化、工业化与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实际GDP增长1%,能源强度将会降低0.412%,工业化水平增长1%,能源强度将会上升0.630%,而由于生产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增加、高度集中化以及规模经济的综合作用,使得城镇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并不确定。联系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政策建议:我国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五化"协同发展;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提升我国整体的能源效率,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4.
中国资源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代际外部性与环境外部性的双重制约,却长期存在过度进入导致的过度开采,加剧了资源型企业的产能过剩与配置扭曲,但与此相关的"结构-行为-绩效"关系研究尚未将外部性纳入考量。本文引入双重外部性,构建了"SCP-2E"模型,并基于80家资源开采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面板数据,首先运用使用者成本法和条件估值法分别估算了代际外部性和环境外部性,然后将它们作为企业行为的因变量和影响绩效的自变量分别纳入资源型企业的SCP-2E模型中,同时考虑双重外部性下市场结构、所有权性质等因素对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资源型产业有着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而2011年以来资源型企业的兼并重组只是单纯扩大了企业规模,而没有切实提高企业效率;进一步结合企业规模和所有权性质的相关性来看,大型企业多以国有企业为主,由此说明企业规模扩大、绩效却显著降低的原因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国有企业的低效率造成的;另外,目前企业绩效的提高,主要还是依赖于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但在用电量增速较快的地区,也伴随着较大的环境外部性损失,暂时没有受到资源枯竭的约束。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监管部门应加强资源开采权的审查,提高资源型企业的进入门槛和技术标准,适当鼓励企业在不增加生产投资和规模的前提下,通过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提升绩效,而国有企业改革力度重点应放在解决大型国企的低效率问题上。政府应该权衡经济增长与代际和环境负外部性,在保证能源、资源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和扩大可耗竭资源的进口,逐步建立国家和企业的战略资源储备制度。  相似文献   
65.
基于实测光谱与MODIS数据的太湖悬浮物定量估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太湖为研究区域,对太湖水体的水面反射光谱进行实地测试,并取样在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根据光谱分析得到的悬浮物特征波段,估测悬浮物浓度;最后,对比MODIS波段,用最敏感波段及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悬浮物估测模型.结果表明,576nm附近的反射率峰值、841nm处反射率一阶微分值和808nm附近的反射峰高与悬浮物浓度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峰高法和一阶微分法对悬浮物浓度的估测精度相当;MODIS波段1与悬浮物浓度相关性最好,经过主成分变化后的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可以较好地估测悬浮物浓度.因此,可利用MODIS数据对太湖悬浮物进行长期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66.
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现状监测历史数据的所有权归属进行了分析,环境监测机构具有现状监测成果的所有权,委托方有使用权.应对环境现状监测数据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使监测数据得到更好利用.  相似文献   
67.
高娜  陈文凯  卢海波 《灾害学》2021,(1):177-182,200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手机定位的人口数据在突发性灾害应急救援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近几年地震灾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灾区中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县城及乡镇,获取这些区域手机定位的人口数据,同时采用传统方法估算区域内人口数量,并进行差异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差异性最大的是旅游景区、其次是县城和乡镇;在人口年度变化上...  相似文献   
68.
69.
In many tropical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twin pressures of population and poverty are resulting in substantial fragmentation of forests, increasing the probability of extinction for many species, Forest fragmentation occurs when large contiguous forests are perforated by small holes or broken up into edges and smaller patches to form a nonforested matrix of open spaces. Thus, forest fragmentation refers not only to the area of forest cleared, but also to the pattern of this clearance, the resulting forest’s spatial properties. Both characteristics are important for species survivability. Apart from opening up forests to many abiotic and biotic influences, fragmentation can affect species dispersal and migration through its effects on forest connectivity. Landscape ecology conceptualizes connectivity as a gradient of critical thresholds, ranging from the large intact forest to the small unconnected forest patch. This article reports results from a multiple-scale analysis of forest fragmentation in Jamaica’s Cockpit Country, an area of once contiguous forest now under threat from human encroachment. Spatial forest data derived from classification of ETM+ satellite imagery are used to measure fragmentation patterns representing various degrees of forest connectivity and densit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overall, 81% of the region is in forest. However, fragmentation patterns also suggest that this forest is riven with extensive perforations indicative of an early stage in the decline of contiguity. The results provided by the spatial fragmentation model are a first step in the design of effective con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plans for the area.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possible multiscale management options for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