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99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章运用人工土柱模拟的方法来研究LAS对人工快滤系统去除T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水中LAS浓度(≤100mg/L)的增加,人工快滤系统对TP的去除率表现为逐渐下降。TP的去除率大小为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在延长干化时间条件下,TP的去除率增大,并且LAS浓度越大效果越明显。LAS对人工快滤系统中TP的去除有着显著的影响;但合理地控制工艺参数能够实现LAS和TP的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82.
城市浅水湖泊雨水溢流总磷输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龚春生  毛献忠  张锡辉 《环境科学》2009,30(4):1016-1022
从三维对流-扩散-反应方程出发,根据雨水箱涵溢流入湖总磷形态特性,推导雨水溢流进入城市浅水湖泊后二维总磷的输运方程,并与浅水流动方程结合,建立城市浅水湖泊平面二维水流-水质总磷的数学模型.模型通过深圳荔枝湖实测资料验证,计算结果较好.用此模型计算设计降雨强度28 mm/h历时1 h情况下,雨水径流通过箱涵溢流进入荔枝湖和湖水混合后总磷输运情况,分析了入湖雨水总磷归趋.结果表明,溢流入湖TP通量为15.385 kg,其中62.3%掺混在水体中,28.1%沉积到表层底泥;污染后的湖水通过水污染治理工程连续运行3.0 d可将荔枝湖TP恢复到雨前初始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83.
通过设置了12个监测点第一次对拆除围网后的东太湖水质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揭示了氮磷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结论表明:东太湖在东西方向上存在浓度西低东高的特点,南北方向上存在浓度降低的变化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生植物腐烂形成底泥厚薄的不同,水深也不同。在风浪的作用下,通过底泥释放影响了水质;另外试图通过不同年份监测点的水质对比揭示围网拆除对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对水中总磷、总氮的分析方法进行了部分改进,采用联合消解-混合标液法同时测定水中总磷、总氮,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5.
依据2006、2007、2010和2011年4次南四湖水质与底质空间分布监测数据,采用综合统计与比较方法对南四湖表层底泥有机质及氮磷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湖区底泥有机质、TN和TP含量的平均值依次为4.12%、0.27%和0.088%,南四湖底泥有机质、TN和TP含量总体处于较高水平。2010-2011年比2006-2007年枯水期南四湖湖区底泥有机质和TN含量有所下降,但底泥TP含量有所升高;南四湖分湖区底泥有机质、TN和TP含量的平均值都呈现由北向南递减趋势,但底泥有机质和TN含量在昭阳湖(下)出现最小值而后回升再递减,底泥TP含量递减幅度较小;老运河和洸府河口底泥有机质、TN和TP含量的平均值远高于其它河口及湖区平均值;2011年监测南四湖入湖河口底泥有机质、TN和TP含量的平均值与湖区底泥相应含量的比值依次为0.63、0.50和0.96,湖区平均高于入湖河口底泥的相应含量,说明南四湖湖内底泥对有机质、TN和TP的富集作用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86.
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影响因素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捷  熊必永  张杰 《生态环境》2004,13(4):506-507,511
采用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研究了两个关键因子--化学需氧量与磷的比值和污泥负荷对系统除磷效果的影响及其控制.结果表明,原污水中化学需氧量与磷的比值越高,厌氧放磷越多,越有利于除磷;厌氧放磷与厌氧吸收碳源呈正相关;并且,进水化学需氧量与磷的比值的变化对整个系统碳源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试验发现,厌氧条件下聚磷菌贮存碳源的多寡并不完全依赖于高能磷酸键水解提供的能量,原污水中化学需氧量越多,越有利于厌氧碳源的贮存.若要达到好的除磷效果,系统的污泥负荷必须控制在0.21~0.5 kg/(kg·d)之间,且污泥负荷越高,除磷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87.
联合测定水中总磷和总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中,总磷和总氮两项测定都需数小时以上的前处理过程。由于消化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较大,故每次样品测试必须同时做标准曲线。若两个项目分别测定,不仅耗时耗力,又因所采样品保存时间较短,需在24h内测定,一个人同时承担这两个项目有点难于应付。今采用同时消化总磷和总氮,在所有试剂和条件与消化总氮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节省一半的时间和试剂,其结果不论是标准曲线、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质量要求。对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8.
由于桃浦工业区混合污水成分复杂 ,变化大 ,且B/C的比值较低 ,有时还有较高含量的抑制物质 ,直接生物处理运行不稳定。用内电解法处理混合污水后 ,结果表明 :其CODCr、TP、NH3 N的去除率能达到较高水平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9.
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水中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样经不同的预处理,在酸性条件下.正磷酸盐和钼酸铵反应形成磷酸钼螯合物,加入氯化亚锡还原为钼.并呈现蓝色,用流动注射仪于700nm波长处分别测定总磷、溶解性正磷酸盐和总溶解性磷。流动注射法简化了测定步骤.提高了分析速度,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能满足水和废水中磷的分析。  相似文献   
90.
复合菌剂治理磁湖富营养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的结果表明,复合菌剂投放到天然富营养化水体后,菌种在试验区中能够很好地存活,治理后的磁湖水体出现以下几点效果:在短期内水体透明度增大并逐步趋于稳定;对水体中的总氮有较好的去除作用,能减少水体中氮元素总量;对水体中磷的存在形态有转化和一定的矿化作用,但不能减少水体中磷元素的总量;对底泥中有机质有很好的降解作用。对水生生物没有直接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