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65篇
安全科学   11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65篇
综合类   319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IntroductionDespite the numerous safety studies done on traffic barrier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he effect of variables such as traffic barrier’s height has not been identified considering a comprehensive actual crash data analysis. This study seeks to identify the impact of geometric variables (i.e., height, post-spacing, sideslope ratio, and lateral offset) on median traffic barriers’ performance in crashes on interstate roads.MethodGeometric dimensions of over 110 miles median traffic barriers on interstate Wyoming roads were inventoried in a field survey between 2016 and 2018. Then, the traffic barrier data collected was combined with historical crash records, traffic volume data, road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weather condition data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dataset for the analysis. Finally, an ordered logit model with random-parameters was developed for the severity of traffic barrier crashes. Based on the results, traffic barrier’s height was found to impact crash severity.ResultsCrashes involving cable barriers with a height between 30″ and 42″ were less severe than other traffic barrier types, while concrete barriers with a height shorter than 32″ were more likely involved with severe injury crashes. As another important finding, the post-spacing of 6.1–6.3 ft. was identified as the least severe range in W-beam barriers.Practical applic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flare barriers should reduce the number of crashes compared to parallel barriers.  相似文献   
82.
本文对叉车的额定起重量和实际起重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额定起重量只是供叉车设计使用的参数,建议不要将额定起重量标识在叉车铭牌上,叉车用户应按照载荷曲线图来确定操作时的实际起重量.  相似文献   
83.
为了研究巷道风流参数的影响因素、预测风流温湿度的变化规律,结合热湿交换理论,建立了风流与围岩壁面之间热湿交换的数学模型,以及贴体坐标系下围岩内部温度场的导热微分方程;利用数值方法,将围岩内部的导热问题与影响风流参数变化的热湿交换问题耦合起来,并以大柳塔煤矿52505综采工作面为例进行计算,得到了与实测参数较为一致的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数值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风流温度受原始岩温、入风流温度、局部热源强度等因素的影响,风流相对湿度与入风流温、湿度以及井下湿源的数量和强度有关;巷道壁温作为将围岩温度场与风流参数之间关联起来的主要因素,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其数值取决于壁面与风流之间热湿交换以及围岩原始岩温。  相似文献   
84.
Fe2+EDTA溶液络合-铁还原脱除烟气中N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Fe2 螯合剂络合-铁粉还原-酸吸收”回收法脱除烟气中NO的新工艺,重点研究了模拟烟气中O2体积分数对NO络合量的影响,以及铁粉用量、铁粉粒径、搅拌速度对NO脱除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铁粉脱氮工艺条件,并对铁粉和铁屑的脱氮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烟气中O2的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4.2%,NO络合量下降90.2%;NO脱除效率随铁粉用量和反应器搅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铁粉粒径的增加而降低;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铁粉用量0.8g,铁粉粒径≤0.077mm,搅拌速度900r·min-1,在此条件下,对O2体积分数为5%的模拟烟气在搅拌反应器中可取得90%以上的NO脱除效率;用铁粉在1台搅拌反应器中取得的NO脱除效率和用铁屑在2个鼓泡反应器串联时所取得的效率相当。  相似文献   
85.
37个含硫芳香族化合物理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韩朔睽  张正 《环境化学》1992,11(4):30-35
本文对37个含硫(S,SO,SO_2)芳香族化合物的理化参数作了统计分析,在水解速率常数k与取代基常数之间建立了几个多元回归方程,并根据各化合物的因子得分和实验设计方法为生物试验挑选出了8个有代表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86.
在实验室恒流--修复微生态系统中,通过健康水体来对武汉东湖污染程度不同的水体进行持续替换,以模拟受不同程度污染胁迫的自然水体恢复过程,其间定期测定微型生物群落的中结构和功能参数,通过其变动机制和规律,再现修复过程中微型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东湖5个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体得到修复的换水库。  相似文献   
87.
以一个导流组合模为例,利用神经网络建立模具参数的数学模型,用遗传算法对参数优化。其中由正交法设计得到实验样本,由软试模提取模具的SDV值,将其作为优化目标。最终实验结果与优化值吻合,为建立和控制挤压模参数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8.
PM10冲击采样器切割头设计参数对切割粒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颗粒在气流中的受力情况分析入手 ,得到冲击采样器中喷嘴喷出后颗粒的运动轨迹方程以及运动轨迹与采样器切割头设计参数的关系式。分析了PM10空气采样器的切割原理 ,并利用数值计算研究颗粒在不同的流量、喷嘴尺寸及喷嘴与冲击板的距离下的运动轨迹 ,从而得到切割头设计参数对切割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90.
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广泛影响,特别是对气候响应敏感的农牧交错带。辽西丘陵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东北部,为探究辽西丘陵人工林油松径向生长与气候要素的关系,基于树木年代学方法,利用树轮宽度年表,对温度、降水、scPDSI及生长期要素进行相关分析,探究气象因子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油松标准化年表与上年7月、9月及当年5月的气温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7、?0.426、?0.471(p<0.05),与当年5月的降水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p<0.05);年表与逐月scPDSI显著正相关,并表现出相近的周期变化,表明水分胁迫是研究区油松生长的关键限制因子;在不同阈值温度下,辽西人工林油松径向生长与生长期活动积温和持续天数呈负相关,由高温引起的水分蒸发是影响其径向生长的关键因子。最低温11℃阈值下对树木生长期影响大,年表与其初日位序、积温、持续天数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63、?0.619、?0.732(p<0.01);通过V-S模型模拟出辽西油松的生长对春季的9.0℃和秋季的9.5℃较敏感,生长期为4—10月,生长速率的变化受温度和土壤湿度变化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人工油松林区经营抚育时,可适当考虑造林树种对不同气候因子响应的敏感期,注意水热合理配置,以提高林区生态林的营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