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87篇 |
免费 | 645篇 |
国内免费 | 102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035篇 |
废物处理 | 127篇 |
环保管理 | 1185篇 |
综合类 | 3585篇 |
基础理论 | 621篇 |
污染及防治 | 485篇 |
评价与监测 | 401篇 |
社会与环境 | 570篇 |
灾害及防治 | 4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208篇 |
2021年 | 257篇 |
2020年 | 279篇 |
2019年 | 224篇 |
2018年 | 172篇 |
2017年 | 275篇 |
2016年 | 321篇 |
2015年 | 299篇 |
2014年 | 345篇 |
2013年 | 424篇 |
2012年 | 605篇 |
2011年 | 617篇 |
2010年 | 470篇 |
2009年 | 511篇 |
2008年 | 351篇 |
2007年 | 542篇 |
2006年 | 511篇 |
2005年 | 440篇 |
2004年 | 390篇 |
2003年 | 343篇 |
2002年 | 315篇 |
2001年 | 202篇 |
2000年 | 229篇 |
1999年 | 197篇 |
1998年 | 131篇 |
1997年 | 132篇 |
1996年 | 91篇 |
1995年 | 115篇 |
1994年 | 95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72年 | 4篇 |
1971年 | 4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通过人工构建3个不同沙土配比的生物蓄水过滤系统,对人工系统滞留雨水时间和净化雨水的功效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自然降雨特点将雨水地表径流按照不同水量与进水时间引入系统,然后测定系统出水水量、时间、水质以及土壤湿度,比较植物层和整个系统滞留雨水径流的效果以及系统过滤雨水的功效。结果表明,(1)人工生物蓄水过滤系统有显著的滞留雨水的作用。其中植物层滞留雨水时间4.72~11.50 h,整个系统滞留雨水时间为5.17~13.80 h,人工系统比植物层滞留雨水时间显著延长,且进水量越大,差异越显著。(2)系统出水流速平缓,蒸发与植物蒸腾耗水量比例低于6%;壤土含量越高,滞留雨水时间越长。(3)经系统过滤,系统出水酸碱度平均增加0.81,氨氮含量平均降低0.42 mg/L。 相似文献
92.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benefits a rich diversity of plants and animals. The winter-flooded rice fields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are the last refuge for the endangered Asian crested ibis (Nipponia nippon), and intensiv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protect this anthropogenic habitat. Analyses of multi-temporal satellite data indicate that winter-flooded rice field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reduced across the current range of crested ibis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rate of loss of these fields in the core-protected areas has unexpectedly increased to a higher level than that in non-protected areas in the past decade. The best fit (R2 = 0.87) numerical response model of the crested ibis population shows that a reduction of winter-flooded rice fields decreases population growth and predicts that the population growth will be constrained by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winter-flooded rice fields in the coming decad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rice farming is likely to continue to pose a threat to the long-term survival and recovery of the crested ibis population in China.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10.1007/s13280-015-0649-5)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93.
某典型化工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化工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构建适合该场地的修复技术筛选体系,筛选最佳修复方法。根据特征污染筛选结果、场地修复目标及业主需求等因素,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施工现场微调等方法,确定污染场地最优修复方案。结果表明,作为Cd、苯并[a]芘复合污染场地,根据筛选体系结合Topsis法进行评估,确定场地修复技术为异位化学淋洗。运用响应曲面法,采用BoxBehnken设计多因素实验进行室内模拟,确定最佳修复条件。采用0.6mol/L柠檬酸与20g/Lβ-环糊精进行复配的淋洗剂,在pH=3.0、淋洗温度35.00℃、液固比(淋洗剂与土壤的体积质量比)6.00mL/g、搅拌强度320.00r/min下,淋洗4次,每次淋洗3.4h,对某化工污染场地进行修复,修复后土壤中Cd、苯并[a]芘的去除量分别为69.88、39.20mg/kg,去除率分别达80.14%、70.50%,达到预期修复目标。 相似文献
94.
为了研究应急物资的实物储备与协议企业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模式协调性,降低企业自身应对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物资储备成本,建立多情景生产安全事故下的企业应急物资实物储备场所和协议储备企业选址的协调优化模型,利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并以石油储罐火灾的应急物资储备为背景设计算例,验证相关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的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能够在降低应急物资储备成本的同时,保持日常应急救灾能力。 相似文献
95.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与隐患闭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事故风险管理理论出发,借鉴国外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总结国内煤矿安全管理中隐患治理的先进实践经验,设计了满足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流程的风险预控管理,隐患治理中的反馈式闭环管理以及员工"三违"的流程管理需求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能够使煤矿的风险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煤矿生产中的潜在危险源得到有效管理,隐患及人员不安全行为能够得到及时控制,避免或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
权重赋值准确性是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结论可靠性的重要基础,分析并量化指标权重敏感性是验证权重赋值准确性的难点。以我国37个危险废物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基于构建的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排序指标体系,利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MCDA)中的层次分析(AHP)模块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利用计算所得的权重最小变化量,基于OAT(one-factor-at-a-time)方法,应用MCDA的权重敏感性分析模块对14项指标权重进行依次改变,得出14项指标的权重敏感性大小;分析指标权重赋值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开展可视化的空间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37个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的14项指标中,使用年限、渗滤液量和地形坡度3项指标权重改变后,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排序变化最大,即这3项指标权重敏感性最高;而包气带渗透性系数指标权重改变导致的风险排序变化最小,说明其权重敏感性最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验证指标权重赋值的准确性,识别权重赋值的不确定性,帮助相关决策者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97.
基于区域空气质量数值模型和源示踪技术,构建污染来源预报系统,实现了京津冀地区污染来源的实时预报。针对预报中最迫切的时效限制,在系统的源排放预处理、污染物来源贡献计算方案、业务化运行等方面进行特别的设计,主要包括:开发出快速源排放前处理技术;通过试算确定了分区域和行业的污染来源追踪方案;采用目前2种主流的并行计算方式混合编译区域空气质量模型并运行;设计了业务化运行中多任务的分布式计算方案,以充分利用计算资源。这些优化措施有效地缩短了预报时间。目前系统已处于业务化运行阶段,每天08:00之前,预报出未来3 d的区域空气质量,同时给出关注区域主要污染物分区域和行业的来源贡献状况;系统已应用在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后评估,以及2015年11月底—12月初京津冀重污染预警等应急工作中。 相似文献
98.
对目前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手段、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领域的发展所需解决的问题,并给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几个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9.
采场是煤矿生产的核心地带,而采场通风系统是确保采场作业安全,创造良好生产环境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采场风流流动及瓦斯运移理论为基础,通过现场试验、模型模拟试验及计算机模拟研究等方法,着重研究了中国常用的和有发展前途的走向长壁后退式U型通风方式、U+L型通曲方式、后退式Y型通风方式条件下采场风流流动及瓦斯运移规律。 相似文献
100.
在雄安新区建设大背景下,保障大清河水系生物安全十分重要。为研究大清河水系入侵植物分布规律,探讨影响入侵植物分布的驱动因子,对大清河水系河湖滨岸带开展植被调查,识别滨岸带入侵植物,判定物种的入侵等级,分析物种入侵分布与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出雄安新区面临的植物入侵风险及防范措施。结果表明:大清河水系有24种入侵植物,其中苋科和菊科合计占54.2%,一年生物种、无意引入物种分别占83.3%、62.5%,原产地为美洲的占62.5%,反枝苋、鬼针草、圆叶牵牛、鳢肠、大狼杷草、苘麻6种植物为流域内广布种;入侵植物种数和入侵性在流域中游的拒马河上游房山山区段、流域下游的牤牛河霸州城市段以及100 m高程分界线附近的山区—平原交接区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人类活动是影响植物入侵程度的主要因素,路网密度、建设用地面积占比越高,越有利于入侵植物的分布与扩散;大清河水系植物入侵程度尚可控,但需要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重视植物入侵定居及扩散风险,早做防范。
相似文献